暢觀樓:慈禧太后行宮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公共動物園,北京動物園於1908年首次對外售票開放。然而當時清朝尚在,為了方便慈禧太后單獨參觀與休憩,北京動物園專門在園中修建了西洋式風格行宮,即暢觀樓。1908年4月和9月,慈禧與光緒曾先後兩次來北京動物園參觀,均在暢觀樓小憩。其中慈禧第一次來暢觀樓的時候,於三層平臺上遠觀園內風景,並與光緒,女官德齡和親信太監李連英等在樓內用茶點。
清朝滅亡以後,孫中山於1912年8月29日至9月1日三次來訪暢觀樓,參加北京各界為其舉行的歡迎會,並發表演說合影留念。在整個民國時期,暢觀樓為北平展覽館,陳列哈哈鏡,各種瓷器料器等物品。
1949年以後,為了談判西藏和平解放事項,十世班禪曾在此居住,而毛主席也專程來到暢觀樓,與十世班禪長談。不過對於上了年紀的網友來說,聽過暢觀樓的名字一般與特殊時期暢觀樓事件轟動一時有關。


那是為了準備1962年七千人大會,中央書記處委託時任北京市主要領導查閱1958年以來中央檔案,並總結地方的經驗教訓。於是時任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項子明根據指示,在暢觀樓組織市委班子查閱檔案,並對中央提出看法。1966年4月舊北京市委被打倒,暢觀樓事件因此被定性為小集團,不過已在1979年被平反。
四烈士墓:結束封建帝制的英雄
在北京動物園水禽湖旁邊,矗立著中國同盟會會員楊禹昌,黃之萌,張先培和彭家珍四位烈士的合葬墓遺址。其中楊禹昌是四川資中人,為京津同盟會暗殺部成員和同盟會北方支部成員,張先培是貴州麻江人,為同盟會北方支部成員,黃之萌是廣東開平人,為同盟會北方支部成員。

1912年1月15日,楊禹昌,黃之萌和張先培在紫禁城東華門一帶埋伏,準備刺殺袁世凱。當天上午11時許,袁世凱乘一輛金漆朱輪馬車退朝,楊禹昌等三人從埋伏著的茶樓上先扔出一顆炸彈,但未打中,緊接著又扔出一顆炸彈,正好落在馬車車頂上,袁世凱衛隊營管帶袁金標和衛兵數人當場斃命,但袁世凱卻沒事。事發後大批軍警聞訊趕到,楊禹昌等三人被捕,不久遇害。
至於彭家珍是四川金堂人,為京津同盟會暗殺部部長,1912年1月26日深夜,彭家珍攜帶炸彈,在北京西四附近埋伏,將清朝宗社黨領袖,反對溥儀退位的良弼炸死,而彭家珍也犧牲。在此次暗殺行動十多天後,清政府下詔宣佈退位,從此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結。

1912年2月,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宣佈褒揚楊禹昌,黃之萌,張先培和彭家珍四人的革命業績,追贈彭家珍為陸軍大將軍,其餘三人為烈士,併為四人在北京動物園營建墓地,舉行隆重安葬儀式。1928年北伐戰爭全面勝利後,南京國民政府在大陸全面執政,楊禹昌,黃之萌和張先培三烈士事蹟還上了小學課文:即“烈士的精神,幹!幹!幹!烈士的武器,炸彈!炸彈!炸彈!對準竊國大盜袁世凱,轟!轟!轟!”1949年毛主席也曾親自簽署了彭家珍的烈士證書,1990年在原址重新立碑。
宋教仁紀念塔和鬯春堂:共和先驅的足跡
在暢觀樓不遠處還有宋教仁紀念塔遺址和鬯春堂,1912年3月袁世凱出任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在北京組建北洋政府,而革命黨人宋教仁則出任農林總長,4月初來北京就職後就居住在北京動物園鬯春堂,提出開墾荒地,拓展投資,加強培訓和治理水利的重要規劃。


1912年7月,宋教仁請辭,在孫中山的提議下,宋教仁以中國同盟會為主,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和國民公黨等合併組建新黨國民黨。8月國民黨成立大會在北京湖廣會館召開,孫中山當選國民黨理事長,黃興當選副理事長,宋教仁當選代理理事長。在此期間,宋教仁仍住在鬯春堂,率領國民黨備戰第一屆國會選舉,直到1912年底離開。
然而在1913 年3月,宋教仁卻於上海遇刺身亡,年僅31歲。1916年秋,國民黨決定在鬯春堂後面建起宋教仁紀念塔,以緬懷其為共和獻身的事蹟。2009年11月,宋教仁紀念塔遺址紀念碑石重新矗立。


陸謨克堂:中國植物學搖籃
在水禽湖附近還有陸謨克堂,這是1929年時任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所長劉慎諤為存放所裡標本,利用法國庚子賠款退還部分修建的標本室,以紀念法國植物學家陸謨克。抗戰期間北平研究院遷往昆明,陸謨克堂被日軍佔領,損失慘重。抗戰勝利後,北平研究院將陸謨克堂收回,植物學研究所也隨即迴歸。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劉慎諤率全所人員將大部分標本保全了下來,並選擇留在大陸,拒絕去臺灣。


之後劉慎諤出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陸謨克堂繼續成為辦公地點。不過由於陸謨克堂這個稱謂有著濃厚的帝國主義色彩,於是被下令停止使用,改稱北樓。1995年底植物研究所全部遷出,陸謨克堂從此荒廢了下來。但鼎盛時期陸謨克堂共收藏了植物標本33.5萬份,為中國植物學搖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