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孩子,會混的很慘

作者:老吳dawang本文來源:公眾號“老吳的家學
…………………………………
這條推文發出來,估計會被罵慘。
但就是有這麼一種孩子,
大機率一輩子都過得很苦。
因為他會越長大越像牛馬,
始終是個工具。
深夜收到一位母親留言:“女兒被同學搶了保送資格,卻躲在被窩裡哭不敢反抗,我該誇她懂事還是罵她窩囊?”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說,這孩子懦弱。
對,但不深刻,
因為孩子懦弱的背後一定是,有家教,但,沒家底。
富人,是夠不著也要去搶的。
而窮人家庭的教育,則是“越窮,越要守規矩”。
是不是很可笑?
不,不止是可笑,真相是可怕,
因為這幾乎就是傳統教育的目的,
一邊讓你三從四德,禮義廉恥,
一邊只讓你的收入連活著的成本都無法覆蓋。
真,法家鎖了喉,儒家捏了淚。
當精英家庭都在訓練孩子如何優雅地打破規則時,底層家長的認知卻被永久的桎梏在規矩,禮貌,道德高尚,一生風骨裡,更扎心的是耗費全家之力託舉孩子,核心卻是把“守規矩”當作生存聖經。
勤奮和規矩不會讓你富裕,真正能讓你突圍的,是教會孩子“帶著獠牙的善良”
如何幫孩子長出獠牙?
看俞敏洪。 
這個農民的兒子,既保持著農村人的厚道,早期堅持給貧困生免費補課,又敢在北大貼滿小廣告被保安追打。
他的成功密碼一句話說,就是在底線之上,做個規則的變形者。 
這才是窮孩子該學的生存智慧: 
對事要狠,對人要暖,對規則要比制定規則者還清楚。
而且,這還不夠,
你還要訓練孩子的“合法攻擊性”,
什麼叫合法攻擊性,
這是一種對規則的深度理解和對規則的狡黠應用,
舉個例子,
現在小學都會玩一些課堂遊戲,比如“生存挑戰遊戲”,每人發3顆糖,可以透過任何非暴力手段獲取更多糖果,類似的遊戲還有交換盲盒之類,總之都是一些表現生存能力的遊戲。
但這些遊戲無一例外的,最後勝出的孩子,既不是搶得最兇的,也不是守著手裡的,而是那些會主動說“我用兩顆糖換你幫忙畫宣傳海報”的談判高手。 
或是組織大家盲盒二換二的,在規則內再造規則的孩子。
在規則內全力爭取利益,
這就是攻擊性的合法應用,
窮人孩子真正缺失的不是錢,而是“創造性破壞”的能力。
聽起來可能有點難,還有更難但更必要的,
有些時刻你甚至要破壞規則,再造規則,這屬於更高階的應用,我就不在這裡展開了。
但說到底,自然法則不會遷就你,
家裡沒有錢,沒有資源,沒有能力,沒有本事,父母沒有背景的,什麼都沒有,但是,卻特別知書達理,規矩特別多的孩子。
這種孩子一定是被人當工具使的,他讀書的時候就會被人當工具使,就算是讀博,會被博導無限壓榨勞動力,進了社會還會繼續延續工具的命運,因為他會選擇打工,幹99%的活,賺1%的利潤。
這種孩子連吭一聲都不會,即便他讀書讀得很好,可能名校畢業,也許碩士博士,或許啥都懂,但是因為家裡沒家底,父母也從沒給予必要的精神支援,磨練強勢心性,所以一生,都沒有足夠抵抗不公和規則的底氣。
你問我普通家庭這個局,讓我說的都是死局了,還怎麼破?
當然能破,不然我跟你廢話這麼作甚。
答案很簡單,匪氣!
磨練他的匪氣!
父母越是資源少,沒錢,沒人,沒本事,沒背景,你就越不要給孩子太多條條框框,管太寬,養太乖。
他身上自然就會有一些匪氣,有一些狠勁,這孩子以後在社會上才不會被人欺負。
從今天開始,別再說“聽XX的話”,而是要跟孩子分析: 
競選班長需要搞定哪幾派人?
被同學孤立時怎麼建立新聯盟? 
甚至如何“不小心”讓校長看見你的科技發明? 
這不是教孩子變壞,而是讓他看清真實世界的執行法則。
允許孩子“有瑕疵地成功” 
放下對規則和乖的執念,釋放生命本身,生命才有生命力。 
文末,忽然想起當年在牧區,一位哈薩克大叔的話,
“教小羊躲避狼群最好的方法,不是建高高的圍欄,而是帶它去聞狼糞的味道。”  
普通家庭最該告訴孩子的不是“外面危險”,而是: 
你雖然不是狼,但必須長出能吃肉的獠牙。 
你的善良要帶鋒芒,  
你的規矩要有彈性,  
你的老實,必須建立在能守護自己野心的實力之上。 
此刻起,請把這句話刻進骨髓: 
沒傘的孩子,更要學會在雨中跳舞,  
而不是跪著等別人施捨屋簷。

「牛娃成長記」更多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