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藍字就可關注我

對於K~12階段要到美國留學的家庭,或者現在孩子已在美國生活想申請或轉學的家庭來說,除了上面所談的三個具體環節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環節沒寫過,所以今天就寫一寫這個本應排在首位的環節~“規劃”。
從什麼視角做規劃?
《禮記· 中庸》有句話:“預則立,不預則廢”。其說明了規劃的重要性。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一些具體技巧的規劃和提升,比如閱讀、寫作、數學、鋼琴、繪畫、高爾夫、游泳等具體“術”的規劃外,還應該有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社會人來進行的規劃,即從“道”的角度做規劃。
在《培養有自驅力的孩子》課程中,我將“規劃”列在首位進行分享,課程中透過眾多真實案例談了規劃的重要性、方向、及非常具體的規劃模版、步驟及工具。如果把孩子考上美國前三十大學、英國G5名校、國內清北等985大學作為規劃的方向和重點,未免時間線短了些,視角單薄些。孩子的一生很長,他們需要父母從人生的視角來規劃,這才稱得上真正的“以終為始,以人為本”的規劃。
孩子是人,不是機器,所以規劃不要【先從】做事情,完成任務開始,而要從人的角度來進行。比如孩子鋼琴小學階段要考到幾級,彈到什麼水平;數學要學到什麼程度,取得什麼成績,當然這些也需要,但離開孩子未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來規劃,即一味在做事層面來推動會頻發親子衝突,也容易被“別人家孩子”帶了節奏,家長累,孩子苦,還無成效。
您現在拿起紙筆試著寫一寫:您想把孩子培養為怎樣的人?在培養過程中什麼是重要的?這些重要的因素能支撐孩子走多遠?
軟、硬實力的規劃
有了上面的規劃視角,接下來再從不同時間點需要做的事項進行具體操作,孩子規劃之路就彰顯立體化和全面性了。
我按照美國孩子的上學路經,畫了一張圖,咱們就從這張圖開始講起吧。

圖解:1、圖中五角星指K、6、9年級的大招生年,其特點是招生人數多,容易獲得錄取通知書;其他年級為小招生年,錄取與否受到申請學校空位數量影響。2、有的學校最早從PreK,即4歲開始招生,有的則從3歲開始。
先從硬實力來說
如果孩子要申請在美國讀大一,申請時需要提供:1、四年完整高中成績單,即在美讀高中的孩子提交9~12年級成績單,國內讀高中的孩子,提供從初三到高三的成績單;2、SAT或ACT成績;3、音體美及學術等背景資料;4、推薦信。特別注意,如果孩子大學申請資料遞交前未在美讀書滿4年,還需提供託福等語言成績。
如果孩子要申請在美國讀9年級,申請時需要提供:1、6~8年級在校成績單(國內讀書的孩子,需提供小學6年級~初二成績單);2、ISEE或SSAT成績;3、音體美及學術等背景資料;4、推薦信。如果申請讀10年級,在校成績單則變為7~9年級在校成績單,其它資料不變。請注意,如果孩子未在美國讀書,還需提供託福等語言成績。
如果孩子要申請在美國讀6年級,申請時需要提供:1、3~5年級在校成績單;2、ISEE或SSAT成績;3、音體美及學術等背景資料;4、推薦信。請注意,如果孩子未在美國讀書,還需提供小託福等語言成績。有些學校還有自己的考試卷。
從上面需要提交的資料中,您不難看出:
一、申請小學、初中、高中的在校成績單均為申請季前兩年和申請當季成績單,因為美國K~12階段、本科/研究生/博士階段申請都是提前一年完成的,假設申請來美讀9年級,申請工作是從8年級第一學期開始的,下圖能充分表達申請時間線。所以抓好孩子在校成績比上各種補習班更重要,因為它是孩子升學的第一要素,年級越高這點越重要。

二、要想孩子在SAT/ACT、託福、SSAT/ISEE等標化考試中獲得出色成績,從我身邊眾多的真實案例,及群友們分享的自身經歷不難發現,取得出色標化成績的秘籍是閱讀能力和水平。所以,從幼兒階段重點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並堅持中英雙語讀物並行,每天至少讀書30分鐘,寒暑假以10本閱讀量起讀,比上標化補習班效果好。
同時,孩子愛閱讀,會閱讀,其它學科成績也不會差,因為任何學科的好成績都離不開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知識儲備等,而這些和孩子的閱讀習慣和水平正相關。
三、要想孩子在音體美方面有特色或特長,父母需要平衡好專業方向和業餘方向的力度,比如孩子從3歲開始彈琴或練習高爾夫,每天投入數小時練習時間,直到高中階段,但孩子大學申請方向是商科/理工科/文科等,而非鋼琴或高爾夫專業,那如何分配孩子練琴/練球時間,及確定孩子彈琴/練球目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三思而行。當然如果孩子和谷愛凌一樣,各方面都出色,那此問題可以不考慮。
再從軟實力來說
除了上面要提交的各種硬實力資料外,美國K~12階段申請時還要過文書和麵試這兩道大關。之前寫的這兩篇《K~12申請|文書》、《K~12申請|面試》您看過後一定能體會到,這兩道大關都是在給孩子和家庭進行“掃描”,即招生官要從文書表達中,面試感受中找尋孩子和家庭的心和夢。這和企業招聘人才的過程和本質沒啥區別。
而這些軟實力,是需要父母從小培養的,不能靠突擊完成。記得我在《培養有自驅力的孩子》課程中帶著夥伴們拆解不同階段的養育重點,比如幼兒階段,養育第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而非識字和音體美文化課補習班。安全感來自於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或其他家庭養育者。安全感和親子關係、情緒調節有著緊密關係。第二重要的是習慣培養、發現興趣愛好,包括閱讀習慣、生活習慣、思維模式、情緒調節、性格品質、溝通模式、音體美文化課等等。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思維模式、興趣愛好培養的階段;初高中階段是各種習慣、思維、能力升級的階段。這裡面還包括很多細節,就不在此贅述啦。
如果每個階段的規劃重點弄反了,甚至過度了,超前了,不僅申請不到理想學校,很多孩子還會在初高中階段,即通常所說的青春期階段出現問題,輕則親子關係緊張,重則精神出現問題,這些年頻繁出現的育兒問題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規劃環節的不恰當。當然還有一部分是父母沒有掙脫開原生家庭的烙印或創傷,就如前幾日轟動的北京大學畢業的70後華裔女作家李女士七年之內兩個兒子相繼自殺事件一樣。
好了,先寫到這裡,希望此文能讓您再次重視孩子的成長規劃,並從正確的點切入,配合軟硬雙維度的實力,助力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長。
如果您身邊有朋友需要此文,也麻煩您轉發給她們,謝謝!當然如果您對孩子規劃有疑問或想深入探討,也歡迎與我繼續聊


想和世界各地的家長朋友們一起抱團取暖,共同學習,攜手進步,就掃下面的二維碼,我拉您入群吧


我已在喜馬拉雅平臺開通了【樂媽聊陪讀】頻道,釋出了多張專輯,內容不斷更新,現已有上萬次收聽量,歡迎您收聽並關注


關鍵詞
成績
美國
成績單
年級
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