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原來月薪2w,跳槽去了2.5w的,結果專案被叫停,組內全員裁撤,現在3個多月了還在家裡…

刷到一篇帖子:
同事原來 20K,跳槽去了一個月薪 25K 的,結果專案被叫停,組內全員被裁撤…在新公司待了不到 1 年,給了補償,也就不到一個半月的工資…在 3 個多月了還在家……
從評論區來看,有類似遭遇的網友不在少數:
出來打工嘛,想多掙點錢本就無可厚非,畢竟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和車貸……
但是,這些相同的慘痛經歷警醒我們:跳槽有風險,辭職需謹慎!

你以為是跳槽,其實是“開盲盒”

當代職場錯覺
  • 錢多事少離家近,總有一個輪到我;
  • 領導說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
  • 新專案 = 新機會;
  • 裁員賠償 = 白嫖N+1……
  • 從月薪 20K 到 25K,直接漲薪 25% 啊!
放大家身上,也很難不心動吧。但其實,打工人跳槽的心態,像極了小學生買乾脆面集卡:看見包裝上寫著“必中SSR”(薪資漲 25%),立馬掏空零花錢(辭職信一拍),結果拆開發現是“謝謝惠顧”(入職即失業)。

打工人跳槽避坑指南

查清楚公司底細
別以為跳槽是“面試半小時,入職看天命”,咱得用柯南破案的姿勢扒公司老底:
  • 查招聘軟體,同一崗位掛半年還在招?不是崗位有毒,就是 HR 在刷 KPI。
  • 檢視糾紛,勞動糾紛比前任還多的快跑
  • 檢視吐槽,匿名區藏著前員工的血淚史
  • 查財報看壽命,現金流壽命 = 賬上現金 ÷ 每月燒錢速度,<12個月的慎入
你需要用找物件的眼光嚴選公司,擁有穩定的業務+穩定的現金流+無法律風險的公司才值得入職。
面試時保持“人間清醒”
首先,牢記職場防 PUA 話術對照表:
HR話術
真實含義
反擊指南
“我們薪資上不封頂”
下不保底
“上月銷售冠軍的業績及工資大概分別是多少?”
“我們有完善的培養體系”
缺人填坑,來了就幹
“能看看培養課程表嗎?比如《如何7天精通造火箭》”
“我們團隊年輕有活力”
管理混亂,沒人帶
“請問司齡最長的員工工作了多久?”
其次,學會反向提問:
  • 問薪資發放日,總說“融資到賬就補發”的別信
  • 問團隊離職率,一年換好幾波人的趕緊撤
  • 問專案盈利點,說不清錢從哪來的,不是在畫大餅就是在耍流氓
  • ……
另外,評估 offer 別隻看“表面上”的錢
避坑計算公式:真即時薪 = 年薪 ÷ (工作時間 + 通勤時間 + 焦慮失眠時間)
……(歡迎各位打工人補充)

終極生存法則

提前做好理財規劃
同事失業 3 個多月,房貸車貸和一家人的生計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如果他平時能有理財規劃的習慣,保留好 3~6 個月的備用金,估計現在也不會這麼焦慮吧。甚至,有條件的還可以在五險一金的基礎上補充商業保險(各保險公司,請給我打錢

提升職業技能,給自己疊加 buff
舉個例子,如果是網際網路從業者,可以從三方面疊加 buff:
持續學習:透過 Coursera、Udemy 等平臺學習前沿技術(如 AI),並結合行業報告更新知識庫; 
實戰沉澱:參與 GitHub 開源專案或公司內部創新實踐,將理論轉化為經驗;
打造個人 IP:把你的主業能力遷移到自媒體,做一個技術博主輸出專業內容,建立個人影響力。

副業佈局,別等臨近被裁才想起“Plan B”

搞副業也別盲目,記住自己的優勢,優先複用現有資源。
你做技術博主建立個人影響力後,可以嘗試知識變現,比如:課程開發或一對一諮詢。
總之,不要相信任何公司的“終身僱傭”,要讓自己具備“終身被僱傭”的能力。打工人的安全感,來自擁有隨時能帶著存款和技能,換個戰場繼續戰鬥的底氣。
– EOF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