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宣傳】社交專家Jashin和April學姐要來UIUC啦!

檢視公眾號選擇關注
請點選右上角按鈕
更多精彩內容
Contact
新浪微博:UIUC_CSSA
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來稿至[email protected],商業來稿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投稿相關問題請回復‘文稿’提取詳細說明或私信公眾號後臺
為什麼Networking?
在美國求職過程中,networking一直是繞不開的重要環節,尤其是近年來經濟形勢不樂觀,裁員增多,招聘機會減少。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除了擁有出色的簡歷,透過networking建立人際關係往往成為制勝關鍵。直接透過networking獲得聯絡和推薦,可以在海量簡歷中脫穎而出,有望得到更多面試機會。此外,networking也是深入瞭解僱主、工作內容、工作生活平衡和公司文化的良機。
對於國際留學生而言,在美國留學是充滿挑戰的。不僅要面對H1B簽證的贊助問題,還需應對簽證抽籤的不確定性。資料顯示,僅有20%的留學生使用了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這是F1學生簽證持有者合法的工作期,非STEM專業為一年,STEM專業為三年。我堅信,在國外學習與工作的經歷的統一才是最充實的“留洋經歷”。

Workshop Information

你還在networking的時候對這些問題發愁?
– How to small talk?
– How do we use LinkedIn to find alums?
– How to draft the reachout note?
如果以上是你留學生活的真實寫照,
那請一定不要錯過我們本次的公益路演:
本次Roadshow我們來到的是:
UIUC
3.27 19:00-20:00 CDT

 Online Workshop

Jashin Lin

Growbie Founder&CEO
哈佛商學院MBA

字節跳動國際化早期成員

福布斯500強公司管理諮詢顧問
Goldman Sachs IBD Summer Analyst
在哈佛商學院畢業的時候,學校會問我們詩人Mary Oliver提出的問題:“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你打算用你那狂野而珍貴的生命做什麼。” 我的使命是unlock human potential,幫助他人釋放潛能。
為什麼我對power skills這麼執著?因為這些軟實力多次幫助我“逆襲”,給我帶來了質的改變。

April Zhou

Growbie Chief Learning Officer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

賓大國際教育創新專案經理

Crimson Education首席顧問聖地亞哥

最高法院唯一華人實習生
Growbie導師,賓大教育學院研究生,Crimson Education首席顧問,以及Life-Long Storyteller。我是一個純粹的文科生,熱愛著創造和故事,我的使命是希望透過storytelling,幫助大家看見不一樣的自己,激發你意想不到的潛能
新增Growbie—小G微信
RSVP本次活動
回覆“UIUC Networking
我們活動見!
Jashin故事分享
校園】剛來美國兩個月,逆襲為學生會副主席
我從小學習成績挺一般的,上課的時候喜歡舉手發言但總是被認為在挑釁老師。我承認也許多少有一些譁眾取寵,畢竟我是獅子座,比較喜歡attention(笑)。後來覺得美國自由的環境更適合我,高二轉學,來了發現原來成績不是一切。在美國,大家注重的是綜合素質更有意思的是,美國高中裡那些最popular的同學並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人,而是運動員或者是學校的社團領導者。領導力leadership是許多大學招生的考核關鍵。於是,我才剛來兩個月,想著there is nothing to lose,就直接跑去競選學生會的副主席。結果,竟然被選舉上了(當時我連英語都還說不清楚就要在500人面前演講)。後來我去了波士頓大學讀本科,發現國際生很多,可是國際生領導卻少得可憐我想要當開荒者,讓其他的國際生覺得我們一樣可以當領導者。我最驕傲的時刻之一,就是畢業的時候被同學們評為“傑出社群貢獻獎”,900人中只選1個。我從座位起立走到臺前領獎的兩分鐘,我的家人們被邀請站立,齊刷刷的15箇中國人在幾千人中站起來接受表彰。We did it!
職業】Non-target school,逆襲到高盛投行
讀本科的時候一直想去投行。因為來自non-target school,我從大一就知道,想要和其他藤校的同學競爭進入最頂尖的投行,況且在美國又舉目無親和校友network是唯一的出路。我是福建人,秉承“愛拼才會贏”的人生信條。我每週五都會坐10小時巴士來回去紐約和各大投行的校友network,一天最多排滿8個coffee chats,在整個曼哈頓來來回回跑。大三暑期實習,我是高盛北京辦公室投行部唯一的non-target school實習生。
畢業後我做了管理諮詢。幹了三年後,我想轉行去tech,尤其想去字節跳動。一眼望去,又是一個我誰都不認識的行業。我就只能在LinkedIn上cold reach out當時在位元組工作的人network。對方看了我走心的來信,非常願意和我交流。聊了10分鐘,他和我說他們組正在招人,並且覺得我的背景也很合適。接著,他就直接叫我和他老闆聊(其實這就是面試)。聊完了一圈後,我成功地從一家不知名的諮詢公司,並且在沒有任何相關的行業背景下,成功“華麗轉身”跳槽去字節跳動做國際業務。當時我進公司的時候,HR看到我就說:“Jashin,當時這個role才剛post,你就直接進入了我們的面試pipeline。我都還沒來得及看別人,你就被hired了!”再次感謝networking給我帶來新的可能性。
【創業篇】GMAT660,逆襲考進哈佛商學院
哈佛商學院的GMAT中位數是730分。當時申請的時候,我就怕因為成績太低連面試的機會都拿不到。我猜我應該是中國人史上GMAT最低分吧。我來哈佛商學院,就是為了要建立Growbie,我的passion project。從2015年大三開始幫助其他留學生更好地融入美國生活,鼓勵大家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鍛鍊除了學業以外的不同能力。沒錯,就是power skills軟實力
April故事分享
【個人故事】矛盾體:一個內向的“社牛”
其實我從小是一個內向的人但是我有著一個有主見的媽媽,她覺得外向、會溝通的人才可以在社會立足。所以成長過程中,我參加的所有活動:主持活動,各種鋼琴表演,演講等,都是在培養我成為一個外向的人(extrovert)。
看起來聽話地參加不同活動的我,並沒有從此變得外向,雖然來了美國之後我成為各種學生領袖,可是我卻還是內向的。更要命的是,我還是一個文科生。當我信心滿滿地以為我本科成績可以給我帶來工作的時候,我收件箱的拒信給我毫不留情地打臉那時候身邊的一位學姐提出我可以去“networking”,但是內向的我帶著全身的細胞地拒絕了。Networking,這不就是尬聊嗎?本就靦腆的我,真的做不到啊。
可是因為我是國際生的身份,工作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啊!生活所迫,不愛和陌生人溝通的我開始了我的“社牛”養成之路。一開始的僵硬和緊張,只能用preparation來彌補 – 每次coffee chat前,我就把密密麻麻的問題寫在一個文件上。在我的問題的引導下,大家都樂意分享他們的職業或者人生故事:從美妝博主到Bain&Co Consultant的小姐姐,曾經吐字不清的學長現在是Speech Coach,一位教授作為當年布朗大學裡為數不多的少數人種學生,訴說著她面對的種種困難。不同人帶來的故事時常啟發我思考不同的社會問題(作為文科生的emo),大家分享的structure也讓我反思我溝通時的方法。在幾百個coffee chats後,我不僅結識了我的導師和拿下了工作referral,同時我還polish了我自己的storytelling。
慢慢的,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以及networking的習慣就變成了一個muscle memory,現在的我在coffee chat裡,即使沒有提前準備好50個問題,也已經可以和對方來去自如的談起各自的故事。
所以啊小夥伴,內向的人也可以成為“社牛”,沒毛病。就像我在賓大最喜歡的教授Adam Grant說的, “The highest form of self-confidence is believing in your ability to learn." 希望你們可以跟著Growbie一起踏上“社牛”養成之路。
新增Growbie—小G微信
RSVP本次活動
回覆“UIUC Networking
我們活動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