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爆火後,狂人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泡泡瑪特旗下的其他熱門IP產品也開始銷量飆升。
其中,Crybaby,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哭娃”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
連泡泡瑪特投資人衛哲都公開預測,Labubu之後的下一個爆款IP將是Crybaby。

這個Crybaby到底什麼來頭?
據瞭解,該IP於2017年由泰國藝術家Molly創作,靈感源於其去世的金毛狗。

Crybaby的標誌性特徵是臉上掛著的兩滴大淚珠,該設計意在為情緒“鬆綁”,傳達出一種理念——哭泣並不糟糕,它也可以是一件積極的事。

01.
銷量漲勢驚人
躋身四大熱門IP
2020年,泡泡瑪特推出Crybaby系列產品,相比其他熱門IP,當時的Crybaby並非人氣款。
而近年來,Crybaby銷量呈現出迅猛的增長勢態。
泡泡瑪特2024年報顯示,Crybaby銷售額達11.6億元,同比增長1537.2%,增速相當驚人。

對比2023年的資料,2024年的Crybaby可謂迎來爆發式增長,營收已突破10億大關。

據瞭解,Crybaby部分系列目前全線缺貨,二手平臺的溢價情況嚴重,人氣仍在持續走高。

ps:雖然Crybaby人氣勢不可擋,但亦有網友評價長得醜,不能接受設計。
對此,狂人只能說各款入各眼了~
02.
明星營銷
激發消費者跟隨心理
Crybaby銷量的飆升,一方面得益於泡泡瑪特的推廣運營,另一方面,則離不開明星的帶貨力。
據瞭解,曾助推Labubu爆火的泰國明星Lisa,今年在社媒平臺曬出Crybaby搪膠玩偶。

奢侈品包包搭配上Crybaby,增添了幾分俏皮。
除了Lisa,其他明星的日常照片或者活動照片中,也能捕捉到Crybaby的身影。
舒淇:

劉雯:

蔡依林:

明星效應是強大的(參考Labubu的爆火)。
於Crybaby,明星每一次漫不經心的曝光都相當於做了一次免費廣告。
而當消費者看到自己喜愛的明星也喜歡某個潮玩,則容易產生認同感和追隨心理,這無疑推動了Crybaby在市場上的熱度和銷量。
03.
Crybaby能否復刻
Labubu頂流之路?
雖然Labubu同樣有明星帶貨的加持。
但仔細分析,Labubu走紅的背後其實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早期推出系列盲盒,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新品類積累IP人氣,到透過泡泡瑪特城市樂園裡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讓其系列形象和世界觀逐漸紮根。

圖源 @秋刀魚與狗
與此同時,藉助藝人的流量東風和飢餓營銷的市場策略,LABUBU才得以真正破圈。
可以說,LABUBU從小眾IP變身成為潮玩頂流,離不開泡泡瑪特環環相扣的“養成計劃”。
反觀Crybaby,目前並不具備像Labubu那樣豐富的家族故事線和世界觀。
這讓玩家在收集Labubu的過程中,少了一種探索其背後故事內涵的樂趣。
在情感價值層面,Crybaby主打的“哭泣療愈”主要圍繞著 “哭”這一情緒,雖然充當著當下消費者的情感出口,但情感表達比較單一。
而Labubu則透過線下場景中的各種相關表演,例如“大首領之舞”、啦啦操、遊客互動等,讓IP形象更加豐滿立體。
Crybaby在這方面的表現則較弱,消費者更多是從靜態的玩偶形象中去感受其情感價值。
當然,Crybaby仍有著獨特的優勢。
比如形象辨識度夠高,而且Crybaby已經在銷售資料上證明了自己的潛力,並且在明星營銷的推動下,未來的熱度還會不斷上升。
狂人認為,如果泡泡瑪特能夠聚焦其故事性和情感賦能方面進行進一步深挖創新,比如為Crybaby系列構建一個故事背景,透過線下活動讓其情感表達更加多元化,Crybaby還是有機會在頂流之路上更進一步的。
04.
泡泡瑪特刻意為之的營銷策略?
回顧Crybaby的走紅之路,狂人認為背後極有可能是泡泡瑪特精心佈局的營銷策略。
比如投資人預測Crybaby將成下一個爆款的影片,該影片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引發了大量潮玩愛好者者以及投資者的關注。
這一預測無疑為Crybaby的熱度再度助力,透過釋出Crybaby即將大火的訊號,從而吸引市場的目光。
要知道,Labubu爆火後,導致其市場價格飆升。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買不到Labubu,但又具有投資眼光的消費者則開始提前押寶,將目光轉向其他熱門IP產品。
而一些黃牛商家也提前囤貨Crybaby,試圖打造下一個爆款來獲取利潤。
此時Crybaby熱度的上升,或許正是泡泡瑪特所期望看到的。
一方面,能夠讓Crybaby承接部分Labubu溢位的流量,平衡IP熱度。
另一方面,又能進一步激發消費,為公司打造新的營收增長點。
相關影片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