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關稅成數字遊戲了?美“開戰”東南亞,最高收3521%關稅
點選下方公眾號
檢視更多本地新聞

(新聞報道截圖)
美國商務部今日宣佈,計劃對來自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太陽能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其中柬埔寨產品稅率高達3521%,此舉被指標對“非市場經濟體補貼”規避貿易規則的行為。
該決定需待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正式批准後生效,一旦實施,或引發全球太陽能產業連鎖震盪。

根據美方宣告,此次關稅決定源於一年前啟動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調查重點鎖定在東南亞設廠,但資金、技術和管理依賴特定亞洲國家的企業,這些企業被指透過“洗產地”手段,將第三國生產的產品偽裝成東南亞原產,以規避美國現有貿易限制。
商務部特別強調,此次調查首次認定企業接受“跨國補貼”,即補貼並非來自生產地政府,而是境外政策性支援。美方稱此類行為為“系統性規避措施”,嚴重衝擊本土製造商利益。
稅率分佈嚴峻,多國企業集體“中槍”。據瞭解,美方擬徵稅企業及稅率包括:
柬埔寨:3521%(某企業)
馬來西亞:約40%(某大型企業)
越南:245%(同一企業)、超200%(另一企業)
泰國:超375%(某企業)

上述稅率將在本月初美國加徵的10%基礎關稅之上疊加,形成“關稅疊中疊”的貿易壁壘。分析指出,此舉或導致東南亞太陽能產品對美出口成本飆升,進一步加劇全球供應鏈緊張。
資料顯示,2023年美國自東南亞進口太陽能產品總值約119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被指為“轉口熱點”的生產基地。
儘管宣告未點名具體國家,具體企業,但美方多次暗示東南亞地區為高度依賴境外補貼製造商的集中地,一定要嚴防把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