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美小螞蟻微傳媒 –
本文授權轉載自:超級生活
微訊號:superlifeca
“她是個那麼好的人。”
2025年2月底,蒙特利爾32歲的年輕媽媽Valerie Buchanan因乳腺癌去世。
她的丈夫Chris Scheepers告訴CTV:“我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是她?她那麼善良、那麼有才華、有動力,是我認識的最積極樂觀的人。最讓我心碎的是,我的兒子再也無法真正認識他母親有多麼出色。”

而這一切的起點,是她在四年前就發現胸部有硬塊,卻被醫生一句“你太年輕了,不可能是乳腺癌”打發回家,沒有影像檢查,沒有後續跟進。
2020年,28歲的Valerie發現身體不對勁,她反覆向渥太華和蒙特利爾的醫生反映自己的症狀,卻被多名醫療人員安慰“只是良性囊腫”,沒有安排進一步檢查。直到13個月後,她在私人診所確診為三陰性乳腺癌第三期,隨後很快發展為第四期——這是最具侵襲性的乳腺癌型別之一。
在過去四年裡,Valerie接受了多次胸部、腦部手術,數輪放療和化療。
她沒有躺平,而是積極經營自己的生活。在這期間,她與摯愛結婚,成立並發展了自己的室內設計公司,還生下了孩子。
“為了得到應有的治療,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丈夫說,“這是一場可怕的時間差,而這段時間,最終讓一個如此美好的人失去了生命。”

Valerie的遭遇,在加拿大並非個案。
據加拿大放射學會期刊釋出的一項研究,1984年至2019年間:
-
20多歲女性乳腺癌發病率上升 45.5%
-
30多歲女性增加 12.5%
-
40多歲女性增加 9.1%

而目前,加拿大聯邦建議的乳腺癌篩查年齡依然是50歲起,每兩到三年一次。
這意味著,絕大多數40歲以下女性,包括Valerie,根本無法獲得政府支援的篩查服務。
渥太華醫院乳腺影像部門主管、研究負責人Dr. Jean Seely表示:“這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大多數50歲以下女性無法透過篩查提前發現癌症,而一旦確診,往往已是晚期。”
更雪上加霜的是,年輕女性中更容易罹患侵襲性強、難治療的癌種,如三陰性乳腺癌和HER2陽性癌。

加拿大乳腺癌網路運營總監Bukun Adegbembo表示,Valerie的經歷在她所接觸的年輕患者中非常普遍:
“她們被醫生直接告知:‘你太年輕,不會得乳腺癌’。”
“乳腺癌主要在年長女性中確診,不代表年輕女性不會患病。但現在的醫療系統常常把兩者混為一談。”
這種“年齡歧視”帶來的,不僅是延誤治療、惡化病情,還讓很多女性陷入心理掙扎:到底是堅持為自己發聲,還是相信醫生的判斷?
而這,終將削弱患者對整個醫療系統的信任。
儘管多個省份已自主將篩查年齡降到40歲,但這依然導致全國出現“郵編決定命運”的不公平現象。目前各省篩查情況如下:
-
安大略省、卑詩省、新斯科舍、新不倫瑞克、紐芬蘭、愛德華王子島、育空:允許40歲起自我申請篩查
-
阿爾伯塔、西北地區:45歲起
-
薩斯喀徹溫省:47歲起,計劃降至40歲
-
曼尼託巴、魁北克:仍為50歲,魁省正在審議調整
加拿大癌症協會倡導總監Kelly Wilson Cull說:“同樣是40歲,在安省你能做篩查,在魁省你得等到50歲。我們真的需要重新檢視整個系統。”

Valerie的母親為她留下了一本紀念冊:收錄了她的畫作、旅行足跡、與家人朋友的合照——送給她年幼的兒子,將來慢慢翻看。
她原本為未來五年的萬聖節都策劃好了主題:2024年是馬戲團、2025年是《辦公室》喜劇風格、剩下的還在她的願望清單上…
“生活突然變得壓倒一切。”丈夫Chris哽咽道,“但如果能換回她,我願意再經歷一切。我會照顧她一輩子,只要她還在。”
如今,每晚入睡前,他都會抱著和Valerie一模一樣的毛毯,帶著她留下的溫度。
“明年的萬聖節主題,我會盡全力去實現。我只希望,成為她想象中那個好爸爸。”
資訊來源:https://www.ctvnews.ca/health/article/montreal-woman-dies-at-32-after-being-told-she-was-too-young-for-breast-cancer/

往期 · 推薦
有錢人的世界?加拿大亞裔女孩受邀去逛珠寶店,富人姐妹:“鑽石真的太便宜了!”
痛心!27歲中國女碩士移居海外後自殺!省吃儉用卻難維持生計,日記本記錄下辛酸生活…
“就你這身材?”!加拿大妹子在Aritzia遭遇歧視,直接被氣哭!
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絡我們刪除。
– end –

– 北美小螞蟻微傳媒 –
螞蟻君每天分享各類資訊
打造北美最大、最貼心、最專業的
微端資訊平臺
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裡
螞蟻君以幫助每一位華人為己任
給予在異鄉的您家的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