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1179萬畢業生就業市場

  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創歷史新高,達到1179萬人,相比去年增長了21萬。這一資料不僅體現了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態勢,也預示著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挑戰與前所未有的機遇。
       歷史性的1350萬高考人數創下了新高,這一數字預示著未來十年內,大學生將面臨日益加劇的就業壓力,幾乎難以找到喘息之機。談到那15%的失業率,雖然心照不宣,但實際情況或許更為嚴峻。綜合這三組資料,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業市場的困境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將長期持續。
      有人或許會問,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情況會不會好一些呢?但事實卻恰恰相反,碩士生在找工作時面臨的難度有時甚至超過了本科生。根據智聯資料顯示,普通本科院校的碩士及博士畢業生獲得工作offer的比率僅為33.2%,這一數字較去年下降了17個百分點,並且也低於該校本科畢業生的43.9%的offer獲得率。
為什麼大學生找工作如此困難?
       這背後的原因複雜多樣,但可歸結為幾個核心要素:
一是經濟下行階段,企業縮減開支,提供的就業崗位相應減少;
二是科技發展的衝擊,特別是人工智慧的興起,加速了產業升級,對就業市場結構造成深遠影響;
三是高校擴招政策導致大學生及研究生數量激增,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四是大學生群體能力水平差異大,部分畢業生缺乏突出的就業競爭力與明確的就業優勢。
那麼,年輕人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是選擇考公嗎?
       有人戲稱“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然而,考公之路如今也步入了“hard模式”。今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已突破300萬大關,同比增長高達25%,創下十年來的新高。更為激烈的是,透過資格審查的考生與最終錄用計劃的比例高達到約77:1,即每77個人中只有1人能成功獲得這個崗位。
靈活就業?
      許多未能順利就業的大學生不得不踏上“靈活就業”的道路。一畢業即面臨失業的困境,為了生計,為了儘快找到一份工作,他們中的許多人被迫投身於所謂的“新鐵人三項”——送外賣、跑網約車、送快遞。然而,這一領域的就業機會也已趨於飽和,更別提無人駕駛、無人配送等技術的興起,將會進一步取代這些基礎性工作崗位。這看似是靈活就業的選擇,實則透露出無業可尋的無奈。
自媒體?
      如今已成為全民參與的熱門領域。從三歲孩童到七十歲老嫗,乃至家中的寵物,似乎都能開設自媒體賬號,分享生活點滴。
      這個領域不僅值得一試,眾多普通人已在此收穫了可觀的成果。然而,要想在自媒體中脫穎而出,強大的執行力和不懈的毅力是不可或缺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自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競爭也日益激烈。老闆、明星等各界人士紛紛湧入,使得賽道愈發擁擠。眾人爭相追逐同一方向,最終可能會面臨同質化嚴重、創新乏力的困境。因此,在自媒體之路上,尋找差異化、保持創造力顯得尤為重要。
創業?
      這無疑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如今,眾多公司正面臨生存困境。如果家底不是很殷實,沒有擁有充足的資源和財力作為後盾,或是個人沒有具備極為出眾的能力,對於普通人而言,或許應當慎重考慮這一選擇。
      這就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大學畢業生數量快速增長,而社會提供的崗位卻相對有限,兩者間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然而,面對眼前的挑戰,我們不應被其嚇倒。要致力於自我提升,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勇於嘗試新事物。相信透過不懈努力,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和位置。

讓我們一起培養有夢想的孩子!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進行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