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選阿里,為什麼不是騰訊位元組或DeepSeek?

作者:《財經》記者 劉以秦
編輯:謝麗容
來源:財經雜誌
全文2571字,預計閱讀需4分鐘。
過程一波三折,結果乾脆利落——蘋果市值兩天增加約1656億美元,阿里市值也有2000億港元增長。
蘋果公司要在中國選一個大模型合作伙伴,讓中國蘋果終端使用者也用上端側大模型,這件事情早在2023年就開始籌劃,2024年底外界開始出現各種具體猜測。據《財經》跟蹤觀察,這一過程充滿波折——多家包括科技巨頭和明星創業公司在內的公司都進入蘋果公司視野,甚至進入更深流程,騰訊公司一度是被敲定的選手。但從最終結果來看,阿里成為最終贏家。
2025年2月13日,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表示,蘋果與中國的多家公司進行了交談,最終,他們選擇與阿里合作。蔡崇信還提到,“我們非常幸運,也非常榮幸能夠與蘋果做生意。”
為什麼是阿里?
前期與蘋果公司展開合作洽談的中國公司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名單:百度、騰訊、位元組和智譜,甚至是春節期間在全球爆火的Deepseek。
在此之前,蘋果已經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選擇中國市場的大模型合作伙伴,最早選擇的是百度,但合作進展不順,蘋果又陸續與多家中國科技大廠和頭部創業公司討論了合作的可能性。經歷一波三折,最終選擇了阿里巴巴。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蘋果在選擇合作伙伴的過程並不順利,蘋果一直在擴大可能的合作範圍,甚至有一些業內認為水平一般的大模型公司也和蘋果討論了合作。“大部分中國公司都無法完全滿足蘋果的需求。”
據媒體報道,蘋果選擇阿里的原因是,阿里掌握比百度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個人資料,例如使用者的購物和支付習慣。阿里的AI模型已經在這些資料集上進行了訓練,可以幫助蘋果為中國使用者提供更多定製服務。不過,為保證資料安全,阿里不會與蘋果分享自己的個性化資料集。
在中國之外的地區,蘋果在去年中就完成了端側大模型佈局。2024年6月,蘋果宣佈與OpenAI合作,使用蘋果自己的AI模型和OpenAI的ChatGPT來共同處理使用者請求,包括改進iPhone的照片搜尋、通知和文字重寫等功能。當年10月,蘋果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開放新的生成式AI功能。當年12月12日,OpenAI稱,ChatGPT已全面接入蘋果,包括iPhone,iPad 和Mac,支援蘋果智慧的蘋果裝置即可開啟ChatGPT功能。同一天,蘋果釋出了針對iOS、iPadOS和MacOS的系統更新。
任何公司想要在中國市場開展生成式AI服務,需要透過政府審批備案。OpenAI並未獲得該項批准,蘋果需要找到一家中國合作伙伴一起服務中國使用者。
蘋果與OpenAI的合作不是排他性的,保留了和多家外部公司合作的可能性。據此推理,也不排除蘋果還會在中國市場選擇新合作伙伴的可能性。
蘋果最早的選擇是百度。自2012年以來,百度一直是蘋果網路瀏覽器的預設搜尋引擎,2015年,百度也成為Siri的預設搜尋引擎。但據媒體報道,百度這一次和蘋果的大模型合作進展並不順利。當用戶提出需求時,百度的模型會根據訓練資料給出答案,而蘋果則希望根據使用者的iPhone使用情況給出更個性化的答案,包括使用者下載了哪些應用程式、他們的訊息歷史記錄和其他活動。
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透露,蘋果對於使用者體驗的要求非常極致,但百度並不太擅長這一點,在打磨溝通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反覆調整,百度很難及時快速響應。
與百度的合作出現挑戰後,2024年底,蘋果開始將重心放到其他合作物件上。多位騰訊人士告訴《財經》,2024年11月,蘋果與騰訊討論了合作,但並未有實際進展。1個月後,蘋果再次找到騰訊,且表現出要正式合作的意向。
前述騰訊人士認為,最終沒能達成合作可能有多重因素。第一,騰訊的大模型表現不夠好,騰訊一直在投入AI技術研發,但主要是為了應用於自身業務,包括遊戲、社交等,結果是騰訊的多個業務部門都有自己的AI團隊。騰訊在2023年9月釋出混元大模型,一位接近騰訊人士提到,混元大模型團隊的核心成員不太穩定,也影響了大模型的進度。
此外,前述騰訊人士提到,騰訊和蘋果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例如“蘋果稅”爭議。2024年中,蘋果曾向騰訊和位元組施壓,要求兩家公司採取措施,阻止小程式運營者將使用者引向外部支付系統,來規避30%的蘋果稅。若騰訊、位元組不修補漏洞,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將拒絕微信和抖音後續上架更新。
字節跳動的豆包大模型被認為是中國領先的大模型之一,據研究機構QuestMobile資料,2024年11月,豆包月活使用者約5600萬,比6月底的2751萬月活規模翻倍。在DeepSeek爆火之前,豆包App是中國使用者量最多的生成式AI應用。
多位位元組人士告訴《財經》,位元組內部對於是否要和蘋果合作態度並不明朗,整體意願不強。一方面涉及“蘋果稅”,另一方面,位元組還處於美國政府的監管的壓力之中,對於和美國公司的深度合作持保守態度。
據媒體報道,蘋果也和DeepSeek討論了合作,但蘋果認為DeepSeek缺少和大公司合作的經驗。
利好雙方
合作對雙方都是重大裨益。對於蘋果來說,蘋果亟需透過更“趕得上時代”的軟體服務,來挽回挽回中國市場下滑的銷量和收入。
中國是蘋果的第二大市場,但近兩年蘋果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2024年四季度,蘋果iPhone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了18.2%。2023年,蘋果還是中國銷量排名第一的手機品牌,如今已被華為和小米超越,排名第三。據蘋果財報,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已經連續兩年下滑,2024財年下滑7.7%,2023財年下滑2.2%。
在今年1月的財報會議上,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 (Tim Cook) 就提到,2024年12月,受未能提供AI功能影響,iPhone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在中國市場推出生成式AI服務,用華為是蘋果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華為已經在部分型號的智慧手機中加入了生成式AI功能。
對於尚處於技術和產業發展早期的大模型科技公司來說,與蘋果公司合作的現實增量不少。
一方面,蘋果在硬體設計和製造方面領先,大模型針對蘋果的晶片、感測器等硬體進行深度最佳化,硬體協同最佳化能力會提升更快;
另一方面,蘋果產品定位高階,與蘋果合作有助於合作的大模型服務進入高階市場,吸引更多高階使用者和企業客戶,為後續拓展業務和市場份額打下基礎;
此外,與蘋果合作可以使大模型公司更好地融入蘋果的產業生態系統,找到更多商業機會。
2月12月,合作訊息被曝光後,阿里港股股價單日上漲8.5%,2月13日,阿里股價再次上漲2.5%。兩天內,阿里市值上漲超過2000億港元(按照最新匯率約合256億美元),蘋果股價也連續上漲兩日,市值增加約1656億美元。
以資本市場視角粗略測算,短期內這是一個價值1656億美元的利好訊息,摺合12000億人民幣。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財時新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