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蘋果真的很忙。
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蘋果一直在國內選妃–挑大模型的合作廠商。
因為在國內沒辦法用OpenAI等美帝本土的大模型提供者,所以Apple Intelligence很難落地。
而iPhone在中國本土的銷售一落千丈,在最近釋出的財報裡非常的不好看。
所以蘋果在國內落地Apple Intelligence是有壓力的。
阿里的通義千問,從來都不是蘋果的第一選項。
為什麼?我也不知道。
這個得問大蘋果,看蘋果怎麼想的。
蘋果的第一個選項當然是文心一言,畢竟是最早推出來的,宣傳做得最好的。
很可惜,沒談成,路透社洩露天機了。
沒談成沒關係,蘋果還有很多備胎。
比如說,蘋果去找騰訊談,去找位元組談。
這些都是中國網際網路響噹噹的名片。
但是奇怪的事,就是沒有說出來要和阿里談。也不知道為什麼。難道蘋果知道阿里舉步維艱,不受待見?
總之,後來DeepSeek橫空出世,破圈了。
蘋果據說也嘗試的用了用DeepSeek。
但是看DeepSeek網站上一時半刻就沒反應的樣子,就知道牛逼的大模型,要想服務好千家萬戶的蘋果客戶,還得有配套的外圍。
得有CDN吧,得能處理大規模併發吧,得抵擋住各種攻擊吧。
這些東西,網際網路公司都是有的。無論百度,騰訊,還是位元組,都不缺。
但是阿里巴巴更不缺了。阿里雲再怎麼樣沒落不沒落的,還是國內第一大雲廠商。
於是,這麼想想,蘋果挑花了眼,全中國選妃,最後挑中了阿里,也無可厚非。
也就是在infrastructure上夠不夠牛逼,在大語言模型上夠不夠牛逼,這兩個事情上,都要佔一頭。
每個都不一定最牛逼,但是都需要足夠好,才行。
當然,商業談判這種東西,肯定背後還有很多東西在。
也許蘋果放出風來就是讓各家妥協呢。
也許蘋果還有其他備胎計劃呢。
誰知道呢。
但是這不妨礙阿里巴巴的股票先漲一波。
股東們套牢那麼多年,終於見到了久違的大漲。
而且如果蘋果持續用阿里的大模型的話,那麼僅僅這個事情,也能讓阿里巴巴長期受益。
畢竟蘋果都用了,其他公司能不用嗎?
其他公司不跟進的話,怎麼說得過去呢?
毫無疑問,這一波阿里巴巴真的是秦始皇吃花椒,贏麻了。
尤其是,蘋果在DeepSeek和阿里之間選了阿里,說明大模型固然很重要,圍繞大模型的其他技術積累,也同樣很重要。
阿里巴巴做雲這個生意,這麼多年日積月累的,其實還是不一樣,不知不覺中,就有好處體現出來了。
下面繼續宣傳一下我的星球,和飛總交個朋友,大家一起進步。3月底前,知識星球最低價50,優惠券減20,到手30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