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中國特供AI”選阿里、繞開騰訊位元組:中國遊戲業新變數來了?

「 點選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
在經過近一年的等待,近日根據外媒The information的最新訊息,蘋果已經提交了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AI大模型的申請,正在等待國內政府批准。換而言之,未來國區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將基於阿里的通義千問大模型,為中國使用者提供相關AI服務。
雖然近幾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正在被國產品牌蠶食,根據IDC的最新資料,2024年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15.6%,相較於2023年下降了兩個百分點。但作為全球最具有「幻想空間」、使用者價值最高的企業之一,在AI方面誰能與蘋果達成合作,毫無疑問它們就能搶佔了移動生態AI時代的先機。目前在海外主要市場,蘋果該服務的合作伙伴為OpenAI的ChatGPT。
而隨著國區蘋果智慧服務開始初具苗頭,作為媒體,GameLook也在思考,整件事情對於中國普通使用者有沒有用、而言意味著什麼?它將帶來怎樣的新的使用場景?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遊戲行業應該如何抓住這一新的機遇。
DeepSeek落選、百度哭瞎
首先,相信對於阿里與蘋果合作這一新聞,很多人第一時間的問題肯定是:為什麼是阿里和通義千問?
要知道目前在2C市場和AI賽道,阿里在使用者側聲量不是最強的。畢竟前有字節跳動的豆包(DAU達1700萬),後有最近風頭正盛、日活躍使用者突破4000萬的DeepSeek。事實上根據外媒的報道,蘋果也是在對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以及 DeepSeek 開發的模型進行評估後,選擇了阿里。
在GameLook看來,首先自然是阿里作為雲服務廠商,以及國內頭部的網際網路企業,其在面對蘋果這種超大型客戶方面,能夠提供更穩定、全面的服務,特別是面向政府的合規工作等方面,阿里也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
在這一方面,DeepSeek等新秀顯然略遜一籌,總不可能到時候國內蘋果使用者一喊Siri得到的回覆都是「伺服器繁忙,請稍後再試」。
其次,阿里的通義千問一直以來都是國內AI大模型中能力最強的一批。並且除了旗艦模型外,阿里的通義千問和DeepSeek一樣,也一直面向社群保持著開源,因而在全球開源社群中享有極強的影響力。
根據阿里官方最新公佈的資料,其最新的Qwen2.5-Max模型在目前主流的大模型基準測試中,都取得了比肩乃至超越DeepSeek、Llama、GPT-4o等模型的成績。
而之所以在普通使用者眼中,通義千問的存在感不如Kimi、豆包等產品,用知名博主「闌夕」的一句話形容就是:“Qwen是個很好的模型,但產品太落後了,我自己其實長期在用好幾款通義系產品解決需求,但從來不推薦的原因就是因為產品做得太爛,不想坑人。”
最後當然也是最重要的,在GameLook看來,騰訊、位元組等一眾國內AI賽道領先的企業裡,對於蘋果而言,阿里其實是風險和生態衝突最小的企業。
其中字節跳動自不用多說,蘋果作為一家美國公司,TikTok在美國目前尷尬且危險的處境就已經是足夠的警鐘了。
至於騰訊,蘋果近些年和騰訊在支付、小程式、小遊戲生態等方面的衝突,一直都是相當緊張的,且不說老生常談的iOS小遊戲支付問題,微信小遊戲、小程式對於國內APP生態的衝擊也是相當顛覆性的。可以說兩家公司沒有明著打起來已經相當不錯了。在系統層面引入騰訊的AI,進一步為騰訊在國內的軟體生態賦能,蘋果自然是不可能邁出這一步的。
果式競爭雖遲但到
雖然根據蘋果多年以來同一服務,讓供應商「賽馬」的習慣,以及國際市場上,蘋果之前就傳出除了ChatGPT,其還在考慮將谷歌Gemini等服務引入蘋果智慧的操作,未來國內蘋果智慧服務也有可能面向使用者提供多種選擇,但隨著WWDC臨近,甚至距離下一代iPhone的釋出時間逼近,至少目前來看,阿里已經是蘋果在國內能夠選擇的最好的合作伙伴。
而隨著阿里牽手蘋果,相較於DeepSeek、位元組、騰訊等公司,GameLook認為百度其實應該才是最悲情的企業。畢竟在去年年底,同樣根據The information的爆料,蘋果已經向百度支付超過1億美元的費用,用於使用百度的文心一言。要知道在海外與OpenAI的合作,蘋果都沒有花一分錢,可見蘋果對於藉著蘋果智慧,重振中國市場硬體銷售的期待。
可惜後續由於模型的能力問題以及資料隱私問題(蘋果拒絕百度收集和分析iPhone使用者的資料以最佳化其模型)等方面的分歧,二者最終疑似分道揚鑣(正如上文所說的,在大舉投入之後,文心一言依舊可能作為備選模型出現在國區硬體上)。
而錯過蘋果,百度作為國內最早All IN AI的企業,毫無疑問錯失了移動生態AI新時代的第一張船票。百度再一次「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手機AI有價值麼?調查資料:“有趣、有用、不必要”
而隨著國內蘋果智慧合作伙伴的敲定,對於使用者而言,自然會好奇蘋果的AI會對自己的日常體驗,帶來何種變化。
這裡先說結論。好訊息是:蘋果智慧未來可期。壞訊息是:蘋果智慧目前依舊停留在有趣、有用但沒有必要的狀態。
這當然不是GameLook的主觀臆斷,蘋果智慧在海外隨著iOS18.2更新上線至今,海外包括The Verge、MKBHD等一眾媒體、網紅等其實都對蘋果智慧的表現進行過評測。而根據外媒sellcell對iPhone和三星手機使用者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73%的iPhone使用者,和87%的三星使用者認為AI“幾乎沒什麼價值”。
“你覺得蘋果智慧對於你的iPhone體驗是否有價值”
具體到功能上,簡單來說,目前蘋果智慧在海外的服務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文字處理、圖片生成、即拍即搜以及應用互動(當然還有一些通知摘要等小功能)。
其中前三種功能,如果你擁有國內任意品牌最近兩年釋出的最新裝置,應該都能在最新的系統版本中找到類似的體驗。唯一不同的是,蘋果圍繞AI再一次發揮了自己封閉生態的優勢,在最新的Siri相關的開發者文件中引入了名為「App intents」的框架,該框架允許使用者使用Siri透過語音進行一些應用內的複雜操作,比如直接用自然語言在蘋果自帶的相簿應用裡為圖片調色等。
不過由於目前蘋果智慧才剛剛釋出,「App intents」更是新東西。雖然長期來看,隨著越來越多應用開始適配App Intents,蘋果智慧以及Siri的能力將迎來爆發式的成長,但目前蘋果智慧的存在,其實就和你手機上那個下載後只打開過一兩次的應用或遊戲一樣。
當然蘋果顯然也是到當前階段的蘋果智慧很難稱得上是什麼開天闢地的功能更新。要知道在去年秋季釋出會上,蘋果官方展示蘋果智慧時,所使用的片段是一個路人在散步時遇到了另一個人在遛狗,比起直接禮貌地詢問對方這隻狗是什麼品種,它選擇了詢問對方是否能給狗拍一張照,然後在iPhone上呼叫蘋果智慧來查詢狗的品種。
「尷尬/多此一舉」可以用來形容蘋果的宣傳片段,也可以用來形容目前的蘋果智慧。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並且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由於目前AI大模型依舊存在幻覺等現象,蘋果智慧即便後續透過「App intents」拓展出了大量的使用場景,但普通使用者真正會使用的場景有多少。
就比如讓AI生成旅遊攻略並訂購相關的機酒門票這種操作,理論上透過平臺適配這套流程是可以實現的,使用者只用在最後一步付款時掃臉就行。但真的有人會盲從AI生成的方案去旅遊嗎?一旦AI設定的方案或者訂購的門票出現的錯誤,成本應該由誰來承擔?而如果使用者每次都需要去逐條驗證AI生成的結果的準確性,其消耗的時間成本和精力很多時候並不會比使用者手動操作來得要少。
更不用提工作等需要嚴謹、準確地內容輸出的場景了。
在外媒sellcell的調查中,對於AI準確性的擔憂是蘋果和安卓陣營使用者擁有但未使用AI功能的主要原因(僅次於覺得AI沒什麼用),其中三星使用者擔心AI準確性的佔比為35.5%,而雖然蘋果使用者普遍更相信蘋果,但這一比例依舊達到了18.2%。
“你為什麼不使用蘋果的AI功能”
誰最能發揮AI能力?遊戲,C端絕佳的應用場景
不過在普通日常工作、生活等場景因為幻覺、功能限制等原因使用空間目前相對有限的AI,GameLook認為,在遊戲場景的應用,其實頗具潛力。畢竟相較於嚴肅場景對精確性的苛求,遊戲天然具備更強的容錯性與沉浸包容度——玩家不會因NPC對話出現些許邏輯偏差而怒刪遊戲,反而會驚歎於AI驅動的動態敘事帶來的無限可能。這種特性與當前生成式AI的強創意、弱邏輯特質形成了完美互補。
此前遊戲作為純數字化產品,在生產端也就是企業級市場,AI其實已經成為了各家公司都在探索和嘗試的內容生產工具。
就比如智慧NPC領域,最近剛剛釋出了財報的Krafton就在其電話會議上介紹了自家模擬新遊《inZOI》的MPC(模擬角色),Krafton表示:“關於Smart Zoi,它主要是將大型語言模型(LLM)應用於模擬方面,《inZOI》中有大約300個MPC(模擬角色)在執行。過去,這些引數需要由人類開發者或遊戲設計師手動設定。例如,如果角色感到飢餓,角色就需要去吃飯。這些引數和提示需要由設計師逐一輸入。但LLM基於常識,能夠提供更自然的人類模擬體驗。我們與NVIDIA合作,在裝置上實現了一個輕量級的語言模型,並進行了測試,能夠模擬更自然的人類行為,併為角色賦予特定的個性特徵。”
“Smart Zoi有一個名為Smart Pen的功能,玩家可以透過輸入提示來影響MPC的行為。例如,如果你輸入「你是一個非常整潔的人」,MPC會作出打掃房間的反應。如果你輸入「你喜歡垃圾食品」,MPC也會作出相應的反應。我們相信,這種自然模擬將為玩家提供多種體驗,並衍生出其他二次內容。”
甚至Krafton之前還面見了OpenAI的團隊,官方表示:“關於與Sam Altman的會面,我們討論了基於雲的高質量CPC(可合作角色)以及遊戲垂直領域的專用AI模型。我們雙方都有合作的意向,目前工作層面正在討論具體細節。”
而國內此前Tap4Fun也成功利用AI,在全球發行了內容幾乎完全由AIGC構成的女團模擬經營SLG新遊《Top Girl》並大獲成功。該產品上線首月在全球範圍內就收穫了接近1500萬元的月流水,其中94%的收入貢獻來自美國。
而在C端,目前在GameLook看來,AI最大的作用,其實是在一些非競技的遊戲裡,特別是RPG遊戲裡,成為全能的“遊戲百科”。就比如目前各種開放世界遊戲,充斥著不同的道具、養成內容,以至於普通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時不時跳出遊戲查詢攻略,來獲取如何收集、使用相關道具、如何解謎、如何打敗特定世界Boss等資訊,這對於遊戲心流的破壞性是極強的。而透過AI獲取相關資訊甚至結合玩家個人資料提供個性化方案,或許就可以大大提高玩家的遊戲體驗。
當然如果不考慮到遊戲資料保密的問題,AI還可以大大提高目前很多內容型產品的劇情閱讀體驗。就比如對於一些重劇情的產品,如果開發者能夠呼叫蘋果等裝置本地的AI小模型(蘋果智慧並非所有的服務都需要聯網處理),在本地即時生成一段長篇大論的劇情的詳細概要,這就可以完美解決二遊品類長期以來「跳過劇情等不等於跳過人生」討論。
當然隨著蘋果等移動裝置AI服務能力的不斷演進,各種功能及框架的開放和完善,理論上AI能夠在使用者端實現功能其實還可以有很多。而對於中國公司而言,如何積極使用AI面向普通玩家提高遊戲的服務和體驗,其實是相當關鍵的。
圖片來源:豆包AI
畢竟本輪AI產業和生態的爆炸式發展,除了為AI領域的從業者畫好了名為AGI的目標和夢想,也讓遊戲行業長久以來期待的模擬虛擬世界成為了現實。而目前在全球遊戲行業佔據一定優勢,甚至在手遊等市場佔據領先地位的中國公司,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上了賽場,如何利用AI擴大自己的優勢,率先實現AI驅動的虛擬世界,是目前所有主流遊戲公司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同一個玩法和品類,全球遊戲市場或許還能擠下多款不同的產品,但模擬虛擬世界,和AGI一樣,大機率就是贏家通吃的領域。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