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嗷,iOS 微信只有文章、網頁、檔案可以浮窗。

唯獨小程式不行。

所以這些年,iPhone 使用者只要接觸到微信小程式,體驗就不太好。
就拿上週世超和朋友吃飯來說,朋友讓我點個酸菜魚,我的操作是——
0、回覆表情

1、退到聊天列表
2、下拉微信視窗
3、在“最近的小程式”裡找到餐館小程式
4、選好菜,退出來
5、進入朋友聊天頁面,問他要不要辣,朋友說不要。
6、重複步驟 1-4
是的,安卓朋友們可能無法理解。畢竟你們的小程式可以獨立於微信頁面,單獨使用,切換自如。


但在 iPhone 上,小程式只能疊加在微信上。

你想操作小程式,永遠得三步走:
返回到聊天主列表,下拉彈出小程式頁面,點選小程式。

這抽象程度,就好比你買了一個手機,結果每次必須從“ 應用商店 ”去啟動 App。。。

這換誰來,誰腰子都麻吧。
我那個從安卓換到 iOS 的同事就說:TMD 蘋果使用者真沒吃過好的啊。
但!
就在最近,微信上線了一個真正的史詩級更新——
iOS 小程式浮窗迴歸了!

甚至準確點說,它不光是迴歸,還和賽亞人一樣,來了個脫胎換骨。
只要點選小程式右上角···,再點“ 浮窗 ”,小程式就會縮到側邊的磁吸按鈕。(如果沒看到就是還沒灰度到)
這個按鈕位置可以隨便調的,不管你哪個手操作,手大還是手小都能碰到。

為什麼說它脫胎換骨呢?
因為點開磁吸按鈕,就會發現小程式的切換後臺,類似於手機系統的多工切換。


不管你在微信什麼頁面,都可以點選這個按鈕,然後和切換 App 一樣去切換小程式。

這,不比之前“ 三步走 ”要方便多了?
現在朋友再找我點個酸菜魚,我都不用退出聊天頁面,而是直接點開按鈕——點開小程式。

終於,酸爽了。。。
不過,這個“ 小程式切換 ”也有一點限制。
它最多隻支援 5 個浮窗。一旦超過就會有提示,點選繼續,第一個就會被頂掉。

可能有差友會問,那這不是閹割了?之前的浮窗沒有上限的。
別急,以前的浮窗還在,只是改名叫“ 星標 ”了。
它的位置依舊在微信負一屏。

同樣的,小程式也可以星標。
世超實測下來可以同時星標 5 個以上的小程式,似乎沒有上限。吃飽了撐著的差友可以試試,順便看看手機的上限。

別說,我覺得這名字改得沒啥問題。畢竟以前的“浮窗”確實不能算“浮窗”,現在的“浮窗”確實可以算“浮窗”。

(👆🏻看懂扣1,建議納入漢語聽力考試)
寫到這,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噢,反正是有不少網友說這下真成微信 OS 了。
畢竟看書、聽歌、刷影片、點外賣、掛號、打車等各種 App 應有盡有,完了還能在後臺隨意切換。
要負一屏也有負一屏,佔用空間也挺像的,幾十個 GB。。。

咳咳,玩梗歸玩梗,世超覺得這事吧沒那麼簡單。
這次更新,它在顯性上,只是提升 iOS 使用者體驗的一次功能迭代。

但隱性上,它可能是微信這段時間
最成功的“ 戰役 ”。為啥這麼說呢?
首先小程式是微信的親兒子之一,它還沒出生時,團隊就很重視它。
畢竟小程式能成,微信就能借助龐大的使用者入口,構建一個生態閉環:從社交通訊到衣食住行,都能在微信裡完成。
你看啊,小程式(那會叫“ 應用號 ”)是 2017 年 1 月正式推出的,但在 2016 年 12 月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就第一次帶著它出現了。
要知道,微信很少是東西還沒做成,就開始做預告了。

小程式推出後,微信還真待他不薄,過兩天就有一個新特性。
為了解決使用者留存問題,團隊上線了“ 最近使用 ”、“ 我的小程式 ”;為了促進活躍度,微信也逐步推出“附近小程式”,“ 大家在用的小程式 ”,後來還在搜尋結果中推薦小程式。


這還不夠!
當年馬化騰還親自上場,給乘車碼小程式宣傳;17 年 11 月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小程式都快主角了,各種資料咣咣報;一個月後,微信甚至直接給了小程式一個首頁下拉入口。

你說團隊如此重視小程式——結果它 19 年支援了浮窗功能,第二年就突然消失。
你覺得微信願意嗎?

這也太傷使用者體驗了。
這些年在各大網頁、論壇、社交媒體,你都能看到大家吐槽 iOS 微信小程式無法浮窗。
甚至有人表示如果買之前知道 iOS 微信不能浮窗,就直接選安卓了。

可能有差友會說:體驗差就差點啦~如果使用者要打車、點外賣,這些剛需即便多了幾個步驟,該用的還是會去用。
其實並不是。
去年世超在申報資訊時要填個表格,因為有些東西在聊天記錄裡,於是哥們來回切換了不下 10 次。後來我受不了,下載了一個 App 去操作了。

不是世超沒耐心,但凡是個使用者都沒這耐心。。。
螢幕前的運營都清楚:操作步驟多一點,載入時間長一點,使用者就會拒絕開啟一個網頁,也會跳出一個 App。
能源公司 EnergyHub 之前搞了一個需求響應填報,但註冊流程很複雜。後來在簡化註冊流程後,使用者的參與率從 3% 提升到 42%。
有一個電商品牌也做過測試,分別用“ 多步跳轉 ”和“ 一鍵直達 ”來引導使用者新增微信。後來發現,多步跳轉( 5步 )的總流失率高達 60%,而一鍵直達的流失率只有 15%,

同樣的,小程式的“ 三步走 ”也會產生類似的影響,這些影響又會轉接到小程式本體頭上。

這麼說吧:我 TM 開啟一個小程式都嫌煩了,更不要說我還得在裡面一頓操作了。
即便是剛需小程式,他們也只是提高使用者的一點耐心閾值,真受不了,大家還是會放棄小程式,轉頭使用完整 App。
這個影響放到微信龐大使用者圈上,更為恐怖。
QuestMobile 資料顯示,2024 年 10 月微信小程式使用者達到 9.49 億;再按照 Canalys 的智慧手機分析統計資料,去年蘋果市場份額佔比 15%。

大概推測下,有 1.4 億使用者無法享受到小程式浮窗——
這些都會成為小程式活躍度的潛在影響。

所以在小程式浮窗下架後的 5 年,在影響了一億使用者不知道多少次後,微信讓這個功能迴歸了,這對小程式團隊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開香檳的事兒。
當然你可能好奇,到底發生了啥,這功能就突然被恢復了?

原因嘛,不好說。
但從微信的彈窗提示還有微信客服的回答,大家都不難發現,小程式無法浮窗的主因在於——你用的是蘋果。

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小程式浮窗的支援與否,也是騰訊和蘋果之間的博弈體現。

類似的情況,過去也發生過好幾次了,世超簡單舉幾個例子。
2017 年 4 月,微信官方宣佈關閉 iOS 版微信公眾號的讚賞功能,因為每一筆讚賞都必須交 30% 的蘋果稅。
雙方交涉了很久,後來馬化騰親自帶領一批高管去了蘋果總部,蘋果才讓步。

當時有人分析蘋果能讓步,給的條件是和微信在社交、移動支付等更多領域有更廣泛的合作。
你看,在拜訪蘋果訊息傳出的前一天,微信支付剛好宣佈支援中國大陸 App Store 和 Apple Music。

再比如去年,有一個 iPhone 16 不再支援微信的謠言鬧得沸沸揚揚。
因為小程式內購賺麻了,但是蘋果抽成掉了。
根據《 2024 年 1-6 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 》,上半年小遊戲實銷收入為 166.03 億元,內購產生的收入為 90.98 億元。
但問題是,部分微信小遊戲有不繳納蘋果稅的充值渠道,所以蘋果警告微信不修復就不讓更新。
但最後無事發生,微信也恢復更新了,媒體和網友們猜測雙可能已經談好條件了。

縱觀這些例子,你不難發現巨頭們的博弈、較量、合作,在曖昧和吵鬧之間來來回回——

往往呀,就是彼此之間不斷試探,最後達成共識。
這次浮窗迴歸,可能也是微信和蘋果在某些方面達成了一致,挺好的。
作為使用者,世超是求求兩位好大哥:
以後少打架吧,多多合作,打來打去,苦的是使用者啊。
撰文:燒烤大師刺蝟
編輯:面線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小程式那些事:解讀其誕生到崛起之路
知乎:小程式發展的背景及歷程
1月9日,微信小程式將上線,剛剛,張小龍花了一個多小時做了全面解析
Canalys:2024 年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出貨量 2.85 億臺同比增長 4%,vivo、華為、蘋果前三
馬化騰率騰訊數名高管突然造訪蘋果總部 與庫克曬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