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三觀!一老牌港資房企,自己做空自己

這家老牌港資是由邱氏家族掌控的遠東發展(0035.HK)。這公司的業務除了地產,還有酒店、博彩、金融投資等。總之,很顯赫。
上週,遠東發展開了業績會,釋放了一堆資訊。不過,業績報告上有個細節被大家忽略了
細節藏在業績報的最後部分,遠東發展說:
2025財年裡(2024.3~2025.3),公司先花了396.8萬美元,回購了本金總額400萬美元的自家永續債。後來又以394.8萬美元將其悉數拋售。
此舉不尋常。很多企業回購債券後通常選擇登出,以此最佳化資產負債表或傳遞信心。
遠東發展反其道而行,它是高位買了後,甘願承受虧損(約2萬美元)也要堅決賣出。這動作本身傳遞出強烈的訊號:
公司已在實質層面,自己看空自己。
這與常聽到的做空一詞,在本質上異曲同工。
其實,不光公司在賣自家債券,早在去年8月,公司老闆邱達昌的女兒Winnie Chiu邱詠筠就賣出了面值100萬美元的債券。
到了今年,輪到邱達昌的太太也加入空軍隊伍
路數的小夥伴查詢了港交所披露易發現,今年4月23日和24日,太太Nancy Chiu分成兩次共計清空了本金總額400萬美元的永續債,總價在330萬美元左右,差不多打八折。
第一次:
第二次:
Nancy Chiu清空後,邱達昌還持有這筆永續債500萬美元的面值。
你以為遠東發展就此消停了?並沒有!賣債券只是序幕,在6月26日的同一份業績公告中,它打出了“自我做空”的第二張牌
官宣暫停派發2025財年股息。
對股東而言,停息雖令人失望卻非全然意外——去年,公司每股僅派發象徵性的1港仙股息,已是“鐵公雞”姿態初顯。
但對永續債持有人而言,此舉是比較致命的一刀。因為只要公司仍在為股票派息,永續債的付息就具有剛性。而一旦股息歸零,則意味著公司理論上擁有了永續債上的操作空間
暫停付息,甚至是不兌付使其真正永續下去。
路勁新世界發展,作為前車之鑑已碾過市場信任這兩家並未惡化至現金流斷裂、賬上現金亦非枯竭的企業,都曾讓市場誤判會履行永續債義務,最終卻選擇對永續債躺平,不派發利息
這三家公司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遠東發展、新世界發展以及它的母公司周大福在香港、澳洲的專案上有合作。另外,周大福也還是路勁母公司的股東之一。
遠東發展若步路勁和新世界發展後塵,也不是沒可能。
不知道是不是嫌做空自己還不夠,到了這週一(6月30日),遠東發展索性打出第三張看空牌
它釋出公告,終止與澳洲賭場及酒店營運商The Star Entertainment(星億娛樂)的置換資產一事。
這事本來是能三方共贏的,涉及到遠東發展周大福星億娛樂
簡單來說,交易是由周大福和遠東發展組成的聯合體,從星億娛樂那獲取澳洲昆士蘭布里斯本度假村Queen's Wharf Brisbane(QWB)專案50%的權益,實現100%控股。QWB專案位於布里斯本商業中心區核心地帶,將於2032年主辦奧運及殘奧。
同時,作為交換,星億娛樂從周大福和遠東發展那獲得澳洲黃金海岸酒店專案66.67%的股權。
按照此前的時間排布,交易要在今年4月30日前完成。 結果到現在,才出來說交易終止了。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遠東發展是在跟路勁、新世界發展學。不過,遠東發展如果真跟著學,情況還有點稍微不一樣
首先,它去年精心營造的正面人設,得徹底崩塌。
回溯2024年10月,遠東發展雖沒有贖回永續債導致利息跳升(從7.375%飆至12.814%),卻並未就此擺爛。它採取了“同意徵求”的債務管理方式,向投資人承諾:
只要條件滿足,公司不用拘泥於特定日期而是每個月都可以贖回一定量的永續債
比起路勁含含糊糊用“價格敏感”來搪塞外界,新世界發展讓市場猜猜猜的沉默應對,遠東發展當時堪稱行業泥潭中的一股“清流”。至少,它挽回了些許市場信任,不久後,還新發了筆點心債。
其次,更致命的矛盾在於時機
就在不久前,市場明確傳出遠東發展正籌備境外新債發行,擬在香港、新加坡舉行非交易路演。
這暴露了一個尖銳的信譽悖論:
一家連永續債利息/兌付都可能拒付的企業,如何能取信於市場,成功發行新債?
換句話說,接下來,遠東發展想要發行新債券,勢必要贖回永續債。那筆永續債存續3.6億美元,今年7月16日就面臨贖回行權了。
遠東發展如果想要新發,它搞自我做空的三連擊,無非指向於透過自我打壓方式,為低價贖回永續債努力創造條件
遠東發展如果真選擇擺爛當下一個新世界發展或路勁,代價就是別想新發。市場不是金魚的7秒記憶。
作為吃瓜群眾一枚,路數發現,到了2025年,還能冒出房企在永續債上玩出新花樣。
當然,現在選擇權也交到了市場手上:
當一家企業自己主動做空自己,投資者手中的籌碼,又該押向何方?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中,如有興趣入群
請務必向公眾號直接傳送名片的照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有時候加群的讀者會很多,請耐心等待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