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是中國最幸運的一代人嗎?

是的,這個問題我早就有答案。十年前我在網上吐槽同樣的觀點,當時很多人還逼逼。
直到現在,大多數人才醒悟過來,原來我們就是最幸運的那一代啊?!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一、70後是最幸運的一代人

新中國建政70多年,一道分水嶺定榮辱,前30年後40年,天壤雲泥之別。
說句大實話,70後,特別是75-80階段的這撥人,真是中國歷史上得天獨厚的一代人,一步對,步步對,踩中時代的節拍。
出生之際,正趕上十年浩劫趨於尾聲,無意間避開了中國歷史上的至暗時刻,恰好逃離前代人的黑暗命運,沒有大饑荒的體驗,沒有上山下鄉的悲催,從此人生開掛一路向上;

80年代上小學,家庭普遍解決溫飽,沒趕上大書包、補課班、特長班,沒有“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沒有學費爆漲,社會風氣開明而滿載理想主義,這意味著一個健康快樂正能量的童年;

90年代上中學大學,正趕上市場經濟大潮,個性解放,在青年階段形成了獨立自主務實的價值觀。在精神成長方面,娛樂文化還趕上了大陸、港片和好萊塢最黃金的高產期,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霸王別姬、這個殺手不太冷、真實的謊言……精神盛宴,不可重現。那時不像現在管這麼嚴,更沒有小鮮肉、飯圈兒、修仙劇、抗日神劇、“建國後的動物不能成精”,青春期沒吃多少精神垃圾;
00-05年,千禧年之後,就業、結婚、安家,正趕上中國加入WTO後的黃金十年,眼睜睜看著祖國變成世界工廠,經濟景氣,就業輕鬆,晉升方便,攢錢容易,沒那麼多剩男剩女,到結婚買房時,還遇上最佳置業時點,幸運地在房價飆升前買了房,隨後而來的房地產二十年長牛讓這代人充分享受了資產泡沫的魅力;
05年之後,事業家庭處於穩定期,忙完之後好不容易手頭開始有了積蓄,正好趕上了股市的大熊,史詩級大底,這代人能夠在低估值區間從容建倉,建完倉就趕上06-07年改變命運級別的超級大瘋牛;
現在經濟下行期,迎來漫長的冬季,但70後們也快退休了,功成身退,享受人生,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又完美避開了就業冰河和時代大坑……
、70後吃到了時代紅利
有本暢銷書《異類》,視角很有意思,比較顛覆三觀,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就是它提出來的。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裡,一個人的成功,是源於自己的不懈努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成功者都是不斷的奮鬥,克服困難,鍛鍊成人生贏家。
然而這種觀念可能是錯誤的。書中列舉出一組數字:
比爾.蓋茨出生於1955年;史蒂夫.喬布斯出生於1955年;埃裡克.施密斯出生於1955年;保羅.艾倫1953年;史蒂夫.鮑爾默1956年出生。
這些都是美國計算機革命的旗手,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基本都出生於50年代中期,早幾年不行,晚幾年也不行。
成功者的出生日期隱藏了什麼密碼?因為計算機此前一直是大型機、中型機的時代,IBM是當之無愧的霸主。1975年1月,是個人電腦(PC機)時代的黎明,誰能在那個時候佔據最有利的位置,誰就能享受到破曉的第一道曙光。
那麼誰是幸運兒?如果1975年的時候,你還在上高中,那麼對不起,你想盡早進入計算機行業,已經晚了;如果1975年,你已經畢業並且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了,那麼也對不起,你也不太可能去研究個人計算機。如果1975年的時候,你正好20歲到21歲,那麼恭喜你,你抽中了卵巢彩票,你是最有可能享受到PC機時代紅利那一波人,而他們正好出生於1954-1955年。
所以,現在你知道這些矽谷英雄為什麼大都出生於美國的1954或1955年了吧?傳奇人物並不僅僅是自身努力的結果,更是獨特時代環境造就的幸運兒。
巴菲特的真面目》,我解讀了巴菲特的人生密碼,股神是怎麼造就的?為什麼你不能複製?
氣數!一命二運三風水,小富由儉,大富靠天,巴菲特也是中了“卵巢彩票”,吃足了時代紅利。
老巴出生於1930年大蕭條期間,50年代巴菲特風華正茂出道之時,那時美國經濟在二戰後強勁復甦,黃金年代,基本面健康,而資本市場由於那一代老人還被30年的大危機嚇得十年怕井繩,因此股票市場遍地是黃金,恰好是價值投資者最佳用武之地,在老巴早期的投資標的中,經常看到PE只有2倍、3倍、市值低於淨現金的菸蒂股,對老巴這種專業投資或套利者來說,動輒40%、50%的收益率,真是賺錢賺到手抽筋!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就這麼順利完成了,別誤以為老巴是老年才發達,股神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身價不菲的土豪了。後來,股市的賺錢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入市,人多的地方不長草,股價上去了,收益自然下來了,格雷厄姆乾脆退出了市場,宣稱格氏價值投資過時了。1966年以後,巴菲特也發現低估的確定性和機會越來越少,於是解散合夥基金,轉型控股上市保險公司,後期收益率即便加上浮存金,與早期也是無法比擬的。
但幸運的是,當老巴把伯克希爾打造為金融控股旗艦之後,美國國會立法禁止了金融控股公司,伯克希爾的商業模式成為絕響,後人再無法複製巴菲特。當巴菲特控股伯克希爾之後,保險浮存金源源不斷,又趕上了80年代裡根革命,以及冷戰結束之後的全球化浪潮,道瓊斯就像坐上火箭,開啟40年大牛市,而準備好一切的巴菲特滿倉滿融浮存金擁抱上這個華爾街的美好時代。
發明價值投資的格雷厄姆,生不逢時,30年代趕上大蕭條差點破產,60年代年邁退休淡出江湖,結局只是一名普通有錢人;而門生巴菲特,生逢其時,風雲際會,貴為首富,真乃天命之人。


三、代際公正是新課題
80年代是探索,90年代是改革,中國發展最美好的收穫期,是新世紀加入WTO,一直到疫情這波二十年大週期,其中又分前十年和後十年,前十年是真金時代,後十年是鍍金時代。再往後可能就是白銀、青銅、廢鐵……
2019年王興發出那句著名的讖語,很多人不服,現在大家也都紛紛被現實打醒了。
不要以為好日子是天經地義的。讀讀歷史,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改開四十年的太平盛世也屬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00後的物質生活條件無疑比70後優越得多,但可惜趨勢是向下的,先甜後苦。人們福感的不是當下擁有的靜態條件而是環境變化後者決定了人們的預期和感受。芝麻開花節節高,與垂頭喪氣走下坡路,你人生體驗是兩道完全同的風景線

GDP增速下滑、房地產、地方債、老齡化、逆全球化,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增量減少,吃存量的時代,吃存量就是零和博弈,意味著無窮盡的內耗和內卷,非常殘酷,尤其是對於尚未完成原始積累的社會新人。
什麼是時代紅利?就是一代人有意無意搭上了時代快車,例如前浪在本世紀初京滬買一套房,後浪耗盡一生996也追趕不上了,非個人努力,時代紅利爾!這就是我說千禧年初這十年是真金的理由,不是前浪比後浪水平有多高,而是天時地利人和。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所以東亞模式的宿命:韓國青年選擇了不婚絕育,日本青年選擇了死宅廢青,別嘲笑他們,每代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他們當下的最優解,因為奮鬥已無意義,逆流而上太艱難,隨波逐流也不算太差。中國90後、00後這代人未來面臨的可能更類似日韓青年的困境。
房地產、地方債、老齡化,本質都是債,你可以說這二十年的超級繁榮是透支了未來,享受二十年的時代紅利,後面就輪到時代負利了。
問題是時代機遇的代際分佈是不公正的,一代人吃了紅利,另一代人還本付息,有人負責歲月靜好,有人承擔負重前行。怎麼改善青年一代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是個社會新課題。

一代不如一代,後浪高過前浪,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描述是,代際機遇更像池塘裡的鴨子,你以為是自己撲騰的結果,其實是隨水面沉浮……宏大敘事往往是心靈雞湯,一涉及到具體的個人命運,完全就是另一番樣貌。一個貌似吃到時代紅利的大V吐槽:
當然,所謂時代紅利只是統計學意義上的機率,任何時代都是倒黴者和幸運兒,大趨勢下也有小浪花,只不過這代青年可能付出的代價更大,改變命運的機率更小。“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P673)
請記住一位長者的教誨:一個人的命運,既要靠個人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程序。
感謝閱讀“毛有話說”,釋老毛的私人書齋,期待財富與心靈的共同成長。知識改變命運,投資實現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