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兩項來自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質量改善專案——急性冠脈綜合徵(CCC-ACS)資料庫(2017-2019年)的研究系統探討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對合並血小板計數異常的急性冠脈綜合徵(ACS)患者院內預後的影響。研究一基於CCC-ACS資料庫,首次系統評估了合併輕中度血小板減少症(50-150×10⁹/L)的ACS患者行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結果顯示,PCI顯著降低院內淨不良臨床事件(NACE)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且未增加主要出血風險。儘管輕微出血風險升高,但經橈動脈通路可降低院內NACE風險,提示最佳化介入策略的重要性(Thromb Haemost, JCR Q1, IF: 5.0)。研究二則聚焦於血小板計數升高(≥300×109/L)的ACS人群,發現PCI同樣可降低NACE及主要心腦血管不良事件(MACCE)風險,且與主要出血無顯著關聯。值得注意的是,血小板增多患者中PCI實施率隨血小板水平升高呈下降趨勢,凸顯臨床實踐中對此類人群的決策矛盾(Arch Cardiovasc Dis, JCR Q2, IF: 2.3)。兩項研究共同挑戰了傳統“血小板異常即PCI禁忌”的觀念,證實PCI在兩類特殊人群中兼具缺血獲益與出血可控性。該兩項研究均來自北京安貞醫院冠心病中心曾勇教授團隊。

圖1 研究一主要結果

圖2 研究二主要結果
研究一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 Mild-to-Moderate Thrombocytopenia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背景:ACS患者中約5-11%合併血小板減少症,而PCI所需抗栓治療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目前針對此類患者是否應行PCI尚缺乏循證依據。
目的:研究旨在評估合併輕中度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計數50-150×109/L)的ACS患者行PCI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患者群體:基於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質量改善專案——CCC-ACS資料庫(2017年7月-2019年12月),納入6,413例基線血小板減少的ACS患者,其中4,023例(62.7%)接受PCI。
研究終點:主要終點為院內NACE,包含主要出血事件和MACE(定義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卒中)。

圖3 研究流程圖
三、研究結果
基線特徵:在被納入分析的6413名患有輕度至中度血小板減少症的ACS患者中,62.7%(4,023/6,413)的患者接受了PCI手術。相較於未接受PCI的患者,接受PCI的患者年齡較輕,且男性患者比例更高。
臨床結局:經逆機率加權(IPTW)校正後,接受PCI治療的患者與較低的院內NACE(OR:0.59;95% CI:0.42–0.83;p<0.01),MACE(OR:0.45;95% CI:0.31–0.67;p<0.01)有關。此外,PCI與任何出血和輕微出血的風險增加相關(任何出血 OR:1.56;95% CI: 1.09-2.22;p=0.01;輕微出血 OR:1.52;95% CI:100-2.30;p=0.05),而兩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的差異則沒有統計學意義(OR: 1.51;95% CI:0.76-2.98;p=0.24)。
NACE相關的危險因素: 在接受PCI的患者中,多變數分析顯示,慢性腎病、低血紅蛋白水平和口服抗凝藥的使用是住院期間NACE的獨立危險因素,而經橈動脈通路的PCI與住院期間NACE風險降低有關。
表1 主要終點與次要終點

表2 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血小板減少性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住院期間NACE的相關危險因素

四、討論
由於血小板減少患者通常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對於是否應對患有血小板減少症的ACS患者進行PCI,目前缺乏相關證據指導臨床實踐。
本研究首次探討了合併輕中度血小板減少症的ACS患者接受PCI的臨床結局。結果顯示,PCI可顯著降低院內NACE風險,主要歸因於MACE減少,且未顯著增加主要出血風險。
儘管輕微出血風險有所升高,但對於接受PCI的患者,經橈動脈通路及最佳化抗栓策略可進一步改善預後。
五、侷限性
血小板減少通常由嚴重的合併症引起,本研究未充分探討此類嚴重合並症對結局的潛在影響。
本研究僅探討了院內事件的風險,無法確定基線血小板減少對患者長期預後的影響。
六、結論
對於患有輕度至中度血小板減少症的ACS患者,PCI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治療方式,其可以降低MACE風險,而不會增加大出血的風險。
研究二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increased platelet count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背景:在需要PCI的ACS患者中,血小板計數異常升高通常與支架血栓形成和出血風險增加有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ACS患者PCI的臨床益處與血小板計數升高(血小板計數≥300×109/L)之間的相關性 。
二、研究方法
患者群體: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共有50009名ACS患者在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質量改善專案——CCC-ACS資料庫專案中登記。本研究共納入該專案中血小板計數異常升高的患者4501名。
研究終點:主要終點為NACE的複合終點,包括MACCE和住院期間的主要出血。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與缺血性卒中。

圖4 研究流程圖
三、研究結果
基線特徵:研究共納入4501位患者,平均年齡為61.47歲,其中3029人(67.3%)接受了PCI。與未接受PCI的患者相比,在接受PCI的患者中有著更高的男性比例(68.24% vs. 48.17%),更低的年齡(59.15±12.82 vs. 66.28±12.95歲)以及更高的血紅蛋白水平(136.30±21.55 vs.125.46±24.88 g/L)。此外,隨著血小板計數的逐漸增加,總體人群接受PCI的比例呈明顯下降趨勢(p for trend <0.001)。
臨床結局:在9天的中位住院時間內,共有54名接受PCI的患者與73名未接受PCI的患者經歷了NACE。其中接受PCI的患者有著更低的NACE發生率(比值比[OR]:0.53,95%置信區間[95%CI]:0.37-0.77;P=0.001),更低的MACCE風險(OR:0.44,95%CI:0.29-0.67;P<0.001)。此外並未發現PCI與主要出血事件之間的相關性(OR:1.40,95%CI:0.62-3.16;P=0.417)。


四、討論
血小板計數異常升高是ACS患者PCI術後支架血栓形成的獨立預測因素。另一方面,出血風險與血小板計數增加之間同樣存在相關性,而PCI圍術期的強化抗血栓治療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這些患者的出血風險。目前尚無相關證據指導此類患者的抗缺血治療決策。本研究證實了早期PCI對ACS合併血小板計數升高患者的安全性及臨床獲益。
五、侷限性
對該佇列患者中血小板計數升高原因的探討超出了當前研究的範圍,未來的研究應該對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計數升高的患者進行更詳細的探索。
由於本研究未獲取患者的長期結局事件資訊,無法確定此類人群中PCI的長期獲益。
六、結論
ACS合併血小板計數增加的患者往往具有更復雜的血栓出血特徵,而PCI可以有效降低該類患者的缺血事件風險,而不會增加出血風險。
點評
本研究聚焦血小板計數異常(減少或升高)的ACS患者接受PCI的臨床決策難題,填補了既往循證證據的空白。兩項研究共同挑戰了“血小板異常即PCI禁忌”的傳統觀念,為複雜凝血狀態患者的血運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據。然而,其侷限性亦需關注:首先,觀察性設計難以完全校正混雜因素,尤其是血小板減少常伴隨的嚴重合並症未被充分評估;其次,研究僅聚焦院內結局,缺乏對長期預後的追蹤;此外,血小板異常的潛在病因(如繼發性增多或減少)可能影響結局,但未進行分層分析。
未來研究可從以下方向深化探索:①開展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驗證PCI在血小板異常人群中的遠期獲益;②結合新型抗栓方案(如短期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及介入技術(如血管內成像指導),制定個體化治療策略;③利用人工智慧模型整合血小板動態變化、臨床特徵及影像學資料,建立風險分層體系;④探索血小板異常與斑塊易損性的潛在關聯,揭示其影響缺血事件的分子機制。此外,借鑑QFR技術對功能性缺血的精準評估經驗,未來可進一步探索生理學指導的血運重建策略在血小板異常ACS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從而推動冠心病介入治療從“解剖導向”向“功能-凝血綜合評估”的正規化轉變。

安貞醫院冠心病中心
北京安貞醫院冠心病中心為國內首批專注於冠心病系統化診療的專科中心,是國家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元、國家衛健委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及中國胸痛中心示範單位。年冠脈介入手術量近4萬例,關注冠心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致力於推動冠心病的規範化培訓與診療。

專家簡介

曾勇 教授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冠心病中心執行主任兼冠心病三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ESC Fellow,海醫會心臟重症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冠心病學組委員、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冠心病介入)第一批導師、中華醫學雜誌編委。
-
1998年開始從事冠心病的介入治療,以第一術者完成冠脈介入手術超過萬例,特別是對高危複雜的冠脈病變,如其左主幹病變、分叉病變、慢性閉塞病變、多支血管病變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
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多項國家級課題。獲得過四項中華醫學科技獎和省部級二等及三等獎。發表文章80餘篇,SCI文章40篇。參與編寫書籍6部,其中主編《系統性疾病與心臟》系列叢書。
參考文獻:
[1]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 Mild-to-Moderate Thrombocytopenia. Thromb Haemost. 2025 Mar;125(3):218-229.
[2]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increased platelet count. Arch Cardiovasc Dis. 2025 Feb 13:S1875-2136(25)00053-1.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