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四季度,騰訊集團在整整一年之後,再次實現了收入的雙位數增長,以11%的增長率,實現了超市場預期的1724.5億元人民幣收入。同時,毛利也創歷史新高,達到906.5億,同比增長16.9%,毛利率則為52.6%。
收入的增長主要受益於AI賦能的廣告平臺升級、影片號使用者參與度提升以及長青遊戲的增長。毛利的增長則主要由於本土市場遊戲、影片號及微信搜一搜等高毛利率收入來源的增長,以及雲服務成本效益提升。
因為廣告市場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復,所以資本市場對騰訊廣告業務Q4的預期並不高,但最終營銷服務業務實現了17%的超預期增長。騰訊表示,本季大多數重點行業的廣告投放均有所增長。這背後的推動力一是AI,二是影片號。
遊戲業務,特別是本土遊戲業務表現出色。本土市場遊戲收入同比增長23%,該業務已經多年未見20%以上的增長了。這背後自然有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同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及《無畏契約》等主要遊戲也貢獻了增長的收入;以及近期釋出的遊戲《地下城與勇士:起源》及《三角洲行動》的收入貢獻。
但是業務本身的表現並不是大家關注的重心。這個季度,大家最關心的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AI。財報電話會議上,幾乎所有分析師的提問都與AI相關。作為同時掌握內容生產、社交關係和AI研發的網際網路巨頭,外界急切地希望知道,騰訊會如何將AI與現有業務做結合,以及騰訊是否到了該被重新估值的時候。
然而,AI不僅會帶來未來的收益,還有眼前的支出。本季度,騰訊實現了490億的GAAP核心主業經營利潤,低於市場預期,這與研發費用的飆升密切相關。這個季度,伺服器成本同比增長了37%,研發人員薪酬同比增15%。AI在賺錢之前,要先燒錢。

AI,改變一切
數月前,騰訊重組了AI團隊以聚焦於快速的產品創新及深度的模型研發、增加了AI相關的資本開支、並加大了對原生AI產品的研發和營銷力度。
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說,資本支出的大頭包含三部分:首先用於購買GPU,以支援廣告技術,也有一小部分用於遊戲業務;其次是使用GPU進行大語言模型訓練;最後是購買GPU伺服器,再出租給客戶,從中獲取回報。
“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我認為我們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資本支出是中國科技公司裡最高的,所以在國內同行中,我們處於領先地位。”詹姆斯·米歇爾說。“一般來說,中國科技公司資本支出佔收入的比例比一些西方同行要低,但我們一直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公司普遍更注重效率和GPU伺服器的高效利用,而且這並不一定會影響正在開發的技術的最終成效。我認為,Deepseek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象徵,並且充分證明了這一事實。”
AI帶來的增益,目前主要體現在廣告和遊戲業務上。參考美國網際網路巨頭公司Meta,在大幅增加AI資本支出後,AI驅動廣告業務持續增長,也使得股價表現優於其他科技巨頭。騰訊公司本季度廣告業務的超預期增長背後,也有AI的助力。
“我們所部署的AI技術為廣告商帶來了比以往更好的投資回報率,也優於其他渠道能提供的回報率。把我們和一些全球同行作比較是合理的。”詹姆斯·米歇爾說,但騰訊傾向於“逐步、小幅地”為像短影片這樣的新產品增加廣告投放量,不會冒進。
在遊戲業務上,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AI能夠讓長青遊戲更加長青”。在遊戲製作環節,騰訊已經能夠利用AI在短時間內創作出優質內容,更頻繁地用高質量內容更新遊戲。
“在玩家對抗環境(PVE)體驗方面,當遊戲中有更智慧的程式時,遊戲會變得更刺激,更接近玩家對戰玩家(PVP)體驗。在PVP模式中,應用人工智慧後,玩家匹配、平衡性調整以及新手引導等工作都能完成得更好。所有這些實際上都有助於那些已經很受歡迎的大型遊戲進一步提升人氣,對玩家來說更具吸引力。”劉熾平說。
以及,騰訊相信遊戲能夠從AI的進步中獲得間接受益——當AI幫人們節省工作和決策時間後,他們將會有更多閒暇時間用來玩遊戲。雖然這一間接受益可能要在未來幾十年才體現出來。
至於外界非常關注的AI agent與微信社交業務的融合,劉熾平表示,除了騰訊元寶外,在微信和QQ內部,騰訊也可以部署人工智慧代理。
“很多人在微信上開展各類工作,很多人在微信上進行學習,而且有大量的交易透過微信完成,還有眾多的小程式,這些小程式可以讓各種各樣不同的活動得以開展,我們可以很輕鬆地基於模型構建一個代理,連線到很多不同的小程式,為使用者完成各種活動和複雜任務。”劉熾平說。
最近,社交媒體上有傳言稱,“微信正在醞釀一款類似Meta AI的AI Agent,在微信內部以功能形態推出”,但該傳言已被證實為謠言。作為一款使用者基數接近中國人口總數的超級應用,騰訊在微信的功能更新上一向非常謹慎。雖然使用者已經可以在微信上使用DeepSeek來輔助搜尋,但未來真正改善生活和工作的AI agent必然涉及嚴肅的隱私問題,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騰訊希望在充分關注使用者資料安全以及讓他們感到舒適和安心的情況下,為使用者提供合適的體驗。”劉熾平說。
作為一家掌握著內容生產和社交關係的公司,AI給騰訊帶來的想象力是巨大的。但同時,在二級市場更關注短期效益的當下,AI帶來的投入增長也必將讓毛利承壓。以及,騰訊過去幾個季度毛利率的提升,來自於收入結構中高毛利業務的擴大。未來,當綜合毛利率逐漸接近增量業務的毛利率時,綜合毛利率的改善速度不可避免會放緩。這是需要投資者警惕的一點。

分業務來看,騰訊依舊很穩
分業務來看,本季度,騰訊廣告業務表現出了比較積極的增長訊號;遊戲業務本季度亮眼,但可能會帶來近年四季度的高基數壓力;金科與企服業務仍然在等待宏觀環境回暖;社交網路收入中規中矩。
本季度騰訊廣告的表現好於行業平均水平,除了AI技術的助力,也有影片號廣告的功勞。據長橋海豚投研機構預估,四季度影片號廣告收入規模(主要為外迴圈 + 電商,互選廣告因為淨收入確認,佔比較低)可能已經接近 80 億,同比增長 50%,佔總體廣告收入比例已經有 20%。
在遊戲業務方面,騰訊在少有新遊戲的前提下實現了收入的高增長,證明了精品化戰略的可行性。業績報告提到,騰訊的長青遊戲數量有所增加,由2023年的12款遊戲,增加至2024年的14款。
如前文所說,本季度的高基數可能會導致今年四季度遊戲業務的增長壓力。關於這一點,詹姆斯·米歇爾在電話會議上補充了兩點,以緩解外界的擔憂:一,去年年底騰訊遊戲業務的遞延收入同比增長達到了百分之十幾,這些遞延收入將在202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逐步計入報告收入,2026年也會有部分計入;二,今年春節期間,騰訊收入最高的五款遊戲的每日新增活躍使用者數都同比去年春節有所增加。
在金科與企服方面,在商業支付方面,本季度交易數量有所增加,但平均銷售價格(ASP)面臨的壓力仍在持續,所以從價值的角度來看,整體表現依舊平淡。劉熾平認為,這代表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實際上正在回升,但在供應端,定價壓力很大。“表明我們正接近市場底部的尾聲”。
至於社交網路業務,雖然騰訊已經在長影片和音樂方面做到了國內第一,但整個行業的局勢並沒有太大變化。截止到年底,騰訊影片付費會員數達到1.13億,騰訊音樂付費會員數增加至1.21億。雖然手遊虛擬道具銷售及小遊戲平臺服務費有所增長,但部分被音樂直播及遊戲直播服務收入下降所抵銷。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