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穆,製茶工程師。
江南地區有一個說法叫“木樨蒸” 。就是說桂花要開之前的那一段時間是最難熬的,人就像待在蒸籠裡面,悶悶的受不了。但是雨一下來、桂花一開,天氣就涼快了。 簡單來說,桂花就是秋天的訊號。
有花有茶,把四季窨進生活裡
一席x東方樹葉主題演講特別場
2024.10.19 北京
大家好,我是陳重穆。我其實是學政治思想史出身的,後來因為喜歡茶,博士畢業之後就乾脆做茶了。
這個是我一年到頭的工作,從冬天的小雪開始一直到隔年的春分是我比較不忙的時候,最忙的時候是春天。可以看到我做的幾乎都是原葉茶,只有幾個是花果茶:

花果茶對於大部分喝茶的人來說,好像感覺有點不上道。其實我也是屬於“大部分人”裡面的,雖然我也做花果茶。今天我準備跟大家聊聊花茶。
我們現在在北京,說到北京,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流行有流行的道理
那說到茉莉花茶,大家會想到什麼?
好香!好刺鼻的香!加了香精吧!

跟朋友喝茶,要拿一泡茉莉花茶出來,我們是需要察言觀色的。首先看一看大家的表情,好像可以,怯怯地再問一下:我有個還不錯的茉莉花茶,大家喝嗎?熱水一衝,香氣一出來,還得再察言觀色一次,如果發現臉色有異樣:行,我們換茶吧。
就感覺拿茉莉花茶出來很跌份兒,大家還是覺得它很low。關鍵是好像大家有個概念:好茶是不會拿去做茉莉花茶的。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傳說,說茉莉花茶是怎麼出來的:茶是南方的產物,往北方運的過程中可能沒儲存好、受潮了,或者是前一年的茶沒賣掉,到隔年出陳味了,所以只好搞點茉莉花來燻一燻,蓋掉不好的味道。
這聽著好像蠻靠譜的,實際上不是這樣。
茉莉花茶的出現是為了解決北方水質硬的問題。
北京的水,說實在的,對喝茶太不友好了。2013年我剛到北京那會兒,如果是喝紅茶,用北京的水,即便我濾兩次,出來泡紅茶出來湯色還是黑的。如果說我泡一些香氣比較精細的茶,會發現那個香好像悶住了,如果說泡一些滋味比較醇厚的茶,喝起來感覺味道也不對。
所以那個時候要喝茶只能買水,至少農夫山泉起步。直到後面南水北調,這個問題才稍有改善。
那為什麼只有茉莉花茶OK?因為茉莉花茶特別香,水硬也遮掩不住。它的香是反覆窨(yìn)制出來的。這個是窨制茉莉花茶的過程:

因為茉莉花的花期特別長,大概從五六月就開始,到九月到十月,所以窨制茉莉花茶窨個七次八次十次都沒有問題。
窨制茉莉花茶怎麼弄呢?中午先到花田去摘花,茉莉花一定要中午摘;中午摘下來的是花骨朵,還沒有開,要放到工廠裡去把它養著;等到晚上開花的時候,把不好的花篩掉;然後下茶葉和它拌在一起,讓茶葉去吸收茉莉花的香氣;到了晚上再起來通一次花,早上再把花和茶篩掉,把茶給烘乾,這樣子屬於一個窨次。
我們去買茉莉花茶,經常會聽到“七窨”“八窨”,這個“窨”就是剛剛我說的這個工序反覆操作七次、反覆操作八次。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一天一次,七次七天就完成了。錯了,七窨差不多是七七四十九天,就跟煉丹一樣。因為茶葉烘乾以後,需要等五到七天,讓茶葉退下火,下一次的窨制才能開始。所以七窨的茉莉花茶,一般要做40天左右,長一點可能到49到50天。
這樣聽起來茉莉花茶好像蠻匠心的嘛,那為什麼還會被鄙視呢?
問題出在這兒。

這個學名叫白蘭花,有些地方叫白玉蘭,有些地方叫梔子花,有些地方叫黃桷蘭。過去茉莉花茶中大家覺得特別刺鼻的那種香氣,主要是因為白蘭花下得太多。

為什麼要拿白蘭花來窨底?
像今年夏天,茉莉花最貴的時候一斤42塊,我們做茉莉花茶,花和茶的比例多的話需要用到1:1,也就是說100斤的茶就需要用100斤的茉莉花,大家可以算一下,窨一次就4200的成本在這了。
那白蘭花它的價格只有茉莉花的幾分之一,再來它下花的量也少,100斤的茶只需要放三兩的白蘭花,三兩有時候還嫌多。尤其是廣西的白蘭花,香氣簡直太潑辣了。因為現在茉莉花茶最大產地在廣西橫州,號稱有10萬畝花田,那個地方也種了不少白蘭花。
大概五六年前,我在廣西橫州調研的時候,還是以白蘭花窨底的花茶為主。現在當然好很多了,大家對於茉莉花茶的要求、對於生活的追求也高了。大家可以仔細看這張圖:

可以看得到這個茶坯都是單芽的,然後全部都是茉莉花,看不到任何白蘭花的影子。所以現在很多商家就會跟你介紹:我這個是七窨,現在好像沒七窨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賣,第二就是他會告訴你,我這個茶沒有白蘭花,是純的茉莉。
其實中國人使用花來做茶的歷史相當早,我們目前發現比較早的花茶的材料,是南宋陳元靚的《事林廣記》,它裡頭寫到一個“百花香茶”的四個花:木樨、茉莉、菊花、素馨。
茉莉我們前面講過,那“木樨”是什麼?木樨就是桂花。
桂花烏龍:秋天的訊號
在江浙地區有個說法叫“木樨蒸”。木樨蒸它不是茶碗蒸,不是吃的。而是說桂花要開之前的那一段時間是最難熬的,人就像待在蒸籠裡面,悶悶的受不了。但是雨一下來、桂花一開,天氣就涼快了。桂花它的特性就是這樣,沒有降溫、沒有下雨的時候它也不開,就很奇怪。
包括像“滿隴桂雨”也是。大家會覺得杭州西湖滿覺瓏的桂花特別漂亮,實際上我個人覺得這個漂亮更多地是因為氣溫降了,舒適的天氣來了。如果說是很熱的時候,讓你出去賞桂花,你願意嗎?肯定不願意。
所以簡單來說,桂花就是秋天的訊號。
那為什麼是桂花和烏龍茶搭配?
其實桂花茶也有桂花龍井,但我個人從加工的角度來說,桂花和烏龍茶真是絕配。第一個它的產品特性。喜歡喝烏龍茶的朋友就知道有個品種叫做黃金桂,它的香氣就跟桂花的香氣非常接近。還有一些烏龍茶做得好的話也是出桂花香的,像大紅袍,所以它香型是相應的。
有些烏龍茶它可能香型沒有那麼契合,但沒有關係,因為烏龍茶要焙火,焙火的工藝會讓茶損失香氣,茶本身香氣降下來了,這個時候我拿桂花來窨,桂花的香氣可以補充烏龍茶自身香氣的不足,所以它非常的搭配。
其次就是這個時候,寒露到霜降,寒露大概是國慶節前後,是桂花開的季節,這時也是閩南安溪地區做鐵觀音的季節。所以你會發現這個時候安溪有些工廠會很好玩,它一邊在做著鐵觀音,一邊在做著桂花鐵觀音。
再來就是產地。烏龍茶基本上都在福建,福建有兩大烏龍茶的系統,一個是閩北,就是武夷山,一個是閩南,就是安溪。而這兩個地方都有桂花,像安溪種的是金桂,武夷山邊上的浦城,它種的是丹桂,丹桂的香氣它比較甜一點。

▲ 金桂(左),丹桂(右)
安溪的桂花就是種在房前屋後,一棵一棵的。而浦城是產業化的丹桂園。

▲ 安溪的桂花(左),浦城的桂花(右)
浦城又叫丹桂之鄉,它有桂花蜜,有桂花茶,還有桂花苗圃。如果你想在院子種桂花樹,到現場去看,看中哪一棵,跟老闆聊好價格就可以挖走。
做桂花烏龍有個很糾結的點,就是桂花的物性是“桂花帶雨”。福建的桂花一般無法像茉莉花窨那麼多次,茉莉花可以做七窨,桂花最多做兩窨,因為它頂多就給你三天能用的時間,它會下雨,下雨的話就不能要了。
還有,做桂花茶不是用手一朵一朵地摘桂花,它是用打的。

打桂花是有技巧的。首先雙腳站穩,然後甩這個長長的竿子。如果用蠻力甩的話,大概甩沒兩下你的胳膊就廢了,這個時候需要像太極拳那種纏絲勁,透過腰到你的雙臂,像甩鞭子一樣把竿子甩出去,把整個力量打到樹上去。
你也可以這樣打:

也可以這樣打:

這個老奶奶特別牛,她直接咚咚咚就上去了,上去之後她打的是對面那一棵,不然上面這一層的花會浪費掉。

打下來的不是隻有花,還有很多殘枝落葉。

大家會覺得是不是這個樹會受傷?當地人有一種說法,說桂花樹就是“丫鬟的身軀、小姐的命”。
“丫鬟的身軀”就是該打要打,關鍵是它還經得住打。打桂花實際上相當於一個修剪的作用,把一些殘枝病葉、病蟲害都給打下來,它來年會長得更好。所以打桂花的時候人不要站在桂花樹下,你不要覺得桂花雨特別美,那個掉下來的蟲就會讓你忘記桂花長什麼樣子。
“小姐的命”就是該好好伺候要好好伺候。打完桂花以後要在桂花園進行兩次篩花,第一次用比較大的孔篩,把枝葉先篩掉:

第二遍會換一個孔隙小一點的篩子,篩出一些更小的枝葉。

這個一般是花農做的工作,因為收桂花是按照篩乾淨後的價格來收的。進廠以後我們還要再篩兩次,確保桂花完全沒有蟲和其他的雜質。
進廠了之後就要窨制。一層茶一層桂花、再一層茶再一層桂花,這樣堆起來,

堆起來以後再把它攪拌均勻,把它打成一個梯形的堆堆在邊上,這個叫做窨(yìn)制。

窨制的原理是利用幹茶和鮮花的溼度差,讓花的香氣、芳香物質隨著水分進入茶坯。
“窨”和“燻”是不一樣。燻是表面上淺淺地沾染一層花香就夠了,窨則要花香入骨,花香要進到茶葉的骨子裡,這個茶衝到第五泡、第七泡香氣依然在,這是好的花茶的一個表現。
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廠房很不衛生,怎麼花和茶葉進來就堆在地上呢?

其實進廠房我們是要換工作靴的,而且這種地板是有玄機的,它是磨石子地。桂花是帶著露水打的,它下來是有溼氣的,有一部分溼氣是透過這個磨石子地吸收的,另外窨堆裡的溼度如果太高,地面也能吸收一些,比較不容易把茶葉給做壞。所以不要覺得說丟在地上就不OK,底下墊一塊布或塑膠反而不行。
桂花的窨制要一整天,我們前面有講到茉莉花是一個晚上,而且桂花的一整天它是很輕鬆的一整天,堆好窨堆以後,我就可以出去吃飯看電影了,慢悠悠地回來,再來通花都來得及。“通花”就是翻動,讓氧氣能進得去,持續開花。茉莉花不行,半夜一點兩點必須要翻動,不然裡面會悶壞掉。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差異呢?茉莉花窨一天不行,會臭掉,桂花窨一個晚上也不行,香氣沒進去。為什麼?
因為茉莉是氣質型的花,氣質型香花有一個特點是隻有開花的時候才會吐香。茉莉的花骨朵採下來是沒有香氣的,等到晚上剛開花的時候,香最好,鮮靈度最高,等到隔天早上它開敗了以後,香氣就沒有了,也不要覺得可惜,如果說繼續窨,花腐敗的味道就會進到茶葉裡面。
桂花不一樣,桂花屬於體質型香花,它的芳香物質是存在於花瓣裡的,代表花香可以持續發光發熱,烘乾後還特別香。白蘭花、蠟梅、玫瑰也都是體質型香花。

這個是玫瑰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玫瑰,不是情人節用的,那個是月季。
蓮花茶:一種文人雅趣
講了這麼多花,其實這些都是古代人玩剩的。明代嘉靖年間錢椿年的《茶譜》就記載了很多花都可以做茶:
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明] 錢椿年《茶譜》
這些花在當時就已經被用來做茶了,不過當時的花茶不是產業化的,只是作為一種文人的小眾雅趣存在。
文人小眾雅趣有幾個特點。第一難度不能太高,因為人家是讀書人,不是專業做茶的,難度太高他搞不定。第二要有成就感,特別容易做好,做好了可以跟左右鄰居、同學們嘚瑟。
所以你發現錢椿年列舉的這麼多花,裡面只有三個比較能確定是氣質型的,就是茉莉花、蘭、蕙,其他是體質型的。
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明] 錢椿年《茶譜》
因為氣質型的花窨茶比較難搞,所有的點你必須卡得很緊,你稍微睡著了,很有可能茶就壞掉了,但體質型香花就影響不大,難度低、好操作,作為一種文人雅趣不容易翻車。
錢椿年寫的這麼多花都是要從樹上摘下來到屋子裡去做的,但還有一朵奇葩,是要做活體的,就是蓮花茶。
我們這兩年暑假都會帶一些朋友到湖北去做蓮花茶,這個蓮花品種比較特殊,它是一種叫千瓣並蒂蓮的蓮花,是沒有蓮蓬的。

蓮花茶要下到荷塘裡面去做,我們作過對比,如果把蓮花剪下來再做的話,茶葉出來香氣悶悶的,沒有鮮靈度。
蓮花茶加工很簡單,你要把花撥開,把茶葉塞進去:

再把它紮起來:

隔天再去收,把茶葉烘乾,烘乾了以後再換一朵花重新操作,這樣反覆三次以上,香氣才進得去。
再來就是他有一個要求,按古籍上面有一個要求,就是它需要在太陽將出未出之際去做。實際上我們做過實驗,中午的時候香氣其實更好。為什麼他偏要在早上?
這可能跟文人的小眾雅趣有關。蓮花是大暑到小暑之間的花,大夏天你讓一個讀書人中午去搞蓮花好像怪怪的。但是如果是太陽將出未出之際,那就不一樣了。他可能早飯前後出去溜達一下,順便做個幾朵就回家。
所以像這樣的花茶基本上只是調劑生活的,但是蓮花為什麼讀書人喜歡,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符合讀書人的精神追求。
珠蘭花茶:美好的具象化
符合讀書人精神追求的還有蘭花。大家一聽到蘭花香就知道這個茶一定是好茶。

實際上真正自帶蘭花香的原葉茶要求是很高的。首先山場要正,一般深山裡的茶才有。第二個,品種要當地原生種,和當地的小氣候是可以相應的。再來採茶、做茶時的天氣一定要好,天氣不好出不了蘭花香。再就是加工要到位,最後沖泡也要得宜。簡單來說,自帶蘭花香的茶要求非常高、非常難得的。
可是明末清初有一個人叫閔汶水,他做的所有茶都能出蘭花香。他在南京的桃葉渡,也就是秦淮河畔當時消費非常高的地方,開了一個高檔的茶葉會所。張岱還專門去找閔汶水喝茶,張岱覺得閔汶水是當時的第一茶人,他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閔老子茶》,紀念他和閔汶水喝茶的故事。當然除了稱讚閔汶水,他也是自我吹捧。
還有董其昌也喝閔汶水的茶,他說我喝了閔汶水的茶以後,感覺其他的茶都太普通了,他以“尤物”來形容閔汶水的茶,你就知道他這個茶多厲害。閔汶水的茶香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的人會把閔汶水的茶掛在身上當香囊佩戴。
但是後來他的“蘭花香”也被戳破了,有人說閔汶水這老頭作弊,“假他味逼作蘭香”。“他味”就是指珠蘭花:

珠蘭花小小的,這個不是花苞,是開好的。珠蘭花的香氣很高雅,但是它不好搞。這一張是我們在安徽歙縣拍的照片,它是種在盆裡的:

它沒有辦法在室外過冬,會凍死掉,所以冬天需要有人把它搬到花屋裡面去過冬。
我們也做過珠蘭花茶,如果珠蘭花和茶搭配比例得當,確實不太容易喝得出來這個香是新增進去的。
所以當時閔汶水他就搞了珠蘭花去跟茶葉放在一起窨制,大家覺得他的茶有蘭花香,就很高階。閔汶水的茶葉走得非常好,後來明朝滅亡了,改朝換代都不影響,連續火了50年。
雖然閔汶水是作弊,但是他帶動了花茶產業的商品化。蘭花香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把當時讀書人青睞的蘭花香做到茶裡面,把它窨到日常生活中,常伴左右。他滿足了文人對生活的熱愛或者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把這種追求給具象化了,轉化成產品進行銷售。
商品化的成功是因為它能帶來美好生活,現在的工業化生產的意義也是要帶來美好的生活,如果說做得不好,那大家一喝就不喝了。
工業化生產它下一步有可能是回到小眾雅趣,或者也有可能晉升到深加工的範疇,做成方便大家日常飲用的飲品,或者做成面膜、眼罩等等,提升大家生活的幸福感,也相當美好。
茶為什麼讓大家心心念念,主要是因為它幫助大家實現了對生活的熱愛。簡單來說,對生活有熱愛,才有美好的茶。
謝謝大家!

本演講中的非活動現場圖片、影片均來自《歲時茶山記》《茶史留名》,由陳重穆、徐千懿惠允。
文字內容根據講稿和試講有所增改。
剪輯丨Chaos

本演講來自一席x東方樹葉主題演講特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