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這是傳說中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生日。
在這一天,由深圳市遊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遊戲《黑神話:悟空》全球解鎖、正式上線。從東方到西方,熱度一路狂飆,短短幾小時就燃爆全球!
兩天時間裡,《黑神話:悟空》持續霸榜微博熱搜,且已創造多個破紀錄的驚人資料:
首款國產單機Steam線上突破百萬;
預購拿下當期全球第一名;銷售額近4億,銷量達到了120萬份!
Steam全球熱銷榜第一
縱觀中國遊戲史,這樣的高光時刻著實罕見。
中國神話的超級大IP“孫悟空”這次真的贏麻了!
01
請假玩遊戲、聯名商品秒售罄……
這款遊戲到底有多火?
✦
幾乎是一上線,《黑神話·悟空》便火速登頂steam全球熱銷榜第一。
有業內人士預測,目前市場對於該遊戲的銷量預期在500萬份以上,甚至可能達到千萬份量級。這意味著在不考慮平臺抽成的情況下,《黑神話:悟空》發售後的收入有望衝擊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隻“猴子”不只在國內掀起熱潮,更在美國、新加坡、泰國、加拿大、巴西、義大利等12個國家霸榜。

據全球遊戲評分網站Metacritic統計,54家全球媒體對於這款遊戲給出了平均82分的評價,其中權威評分機構IGN中國、IGN Brasil、GameBlast、GamingBolt等7家媒體更是給出10分的滿分。

更令人咋舌的是,為了能第一時間玩到這款遊戲,許多人特地向公司請假,還有公司索性直接給員工放了假。

包括聯想拯救者電腦、硬碟廠商致態、瑞幸咖啡、滴滴青桔在內的多個品牌已紛紛推出《黑神話:悟空》聯名款周邊,都是一秒售空。瑞幸CGO楊飛忍不住感慨:我們的系統差點崩潰,男性購買力在今天顛覆了團隊認知。

不僅如此,這種“神話般”的影響力還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全球,創造了一波出人意料而又效果驚豔的的“文化輸出”:
《黑神話:悟空》的預設語言為中文,一系列場景皆源自華夏大地上的文化遺產,堪稱一場大美中國的宣傳片,讓眾多外國玩家紛紛種草;
為了更順利揣摩人設與情節、沉浸式享受遊戲樂趣,老外甚至翻開了《西遊記》、開始鑽研遊戲的文化背景,還專門成立了《西遊記》學習園地。

面對遊戲中晦澀難懂的古漢語,許多國外網友請願要找一個熟讀古代中文的翻譯來協助自己。他們要的不僅是遊戲通關,更是對迷人東方文化的理解。

3A,國風,文化出海……用世界品質,講中國故事。原來一貫被視為娛樂的遊戲也有承擔如此宏大使命的一天,真是讓各界玩家揚眉吐氣!
那麼,孫悟空的故事已經被各種小說、動漫、電影重述過多次,為什麼這一次還能再度登頂巔峰?
02
虛擬“美猴王”硬控全網的秘笈是什麼?
✦
3A遊戲打破歐美壟斷


被譽為“國產首個3A遊戲”的《黑神話:悟空》,不僅重新定義了國產遊戲的製作標準,還打破了長期以來歐美國家3A遊戲的壟斷。
什麼是3A遊戲?3A指的是“A lot of time”(大量的開發時間)、“A lot of resources”(大量的資源)、“A lot of money”(大量的金錢)。
說人話就是:大量砸錢砸時間砸創意砸資源造就的精品。
精雕細琢的3A遊戲通常擁有龐大的世界觀、精美的畫面、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劇情,往往能夠給玩家帶來更難忘的體驗。

中國主機遊戲市場此前幾乎全部被外國遊戲佔據,而《黑神話:悟空》的問世填補了此前中國沒有3A遊戲的空白。
就像電影《流浪地球》終結了中國沒有硬科幻的視效大片一樣。這意味著中國遊戲工業化水平已經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可謂是10年磨一劍,一朝封神。
東方美學極致出圈


《黑神話:悟空》影像級的美術畫面,讓人分不清這是現實還是夢境。
無處不在的國風元素,真實還原了一個只存在於想象中的中國神話傳說。
遊戲以中國神話故事為背景,融入陝北說書等非遺文化,對山西玉皇廟、重慶大足石刻、浙江時思寺等全國多處名勝古蹟進行實景掃描……
這些帶有濃烈中國文化特色的嘗試,讓這款產品還沒上線就承載了超乎預想的關注。

遊戲的主美楊奇在採訪中談到:設計場景時,團隊跑了全國各地的景點,展開了細緻的古建築實景掃描,再在遊戲中進行高度還原。

如此用心與耐心,才成就了遊戲裡那些盡顯東方美學魅力的電影感畫面。即使不玩遊戲的吃瓜群眾,也能從中獲得彷彿觀看電影大片一般的極致審美享受!
最中國的才最世界


對於玩家來說,遊戲就像是一座“跨文化的橋樑”。如今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了海外玩家認真學習我們的經典《西遊記》,為了打boss通關而去深度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遊戲中的一些名詞在進行海外翻譯時採用的是拼音,如“悟空”沒有翻譯成“Monkey King”,而是直接翻譯為“Wukong”,因為它“足夠好聽,而且足夠清楚”;悟空使用的兵器“金箍棒”也沒有翻譯成“鍍金的長棍子”,而是直接用拼音“Jin Gu Bang”。

在《黑神話:悟空》100多個G的遊戲檔案中,不僅佇立起中國遊戲工業的一座高峰,還裝載了獨屬於中國的文化自信。
有趣的是,也正是因為《黑神話:悟空》的爆火,更多海外網友對中國傳統經典《西遊記》有了新的認識:很多人以前以為“悟空”是來自於日本漫畫《七龍珠》,看完預告片才知道原來這是來自中國傳統名著的經典形象。

有俄羅斯網友評論:“我等了這遊戲三年了,我非常想了解中國的神話,利用《黑神話》來解讀《西遊記》是非常有意思的方法。”

但是,面對《黑神話:悟空》的橫空出世和滿屏讚譽,大部分家長或許尚存疑問:
玩遊戲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03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反而能為成長賦能!
✦
電子遊戲對於孩子的影響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對於很多家長而言,遊戲無異於洪水猛獸,似乎孩子一沾上就註定要變“廢柴”。
而哈佛大學教授Cheryl K. Olson和Sc.D.最近所做的一項研究卻給出了相反的意見:
該研究透過研究調查1000多名公立學校學生,發現適度玩電子遊戲其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一方面,遊戲能幫助孩子更深入而精準地認識自我。
對此,文化學家赫伊津哈提到一個重要“概念”:遊戲意義鏈。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遊戲中的每一個行為,都會產生對應影響;然後這個影響反饋到孩子自身,這個過程就構成了一個鏈條。
遊戲讓人著迷,絕不僅僅是因為幫孩子發洩了某種情感和生物上的衝動,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在其中找尋到了一種“意義的回饋”。
透過認識角色、分析策略、一路闖關,孩子能在遊戲裡面更全面地認識自我的特徵、以及這些特徵帶給自身的影響,從而對個體與世界的互動關係有更深入的體會。

比如在《黑神話:悟空》這種有明確故事線的遊戲裡,玩家一路過關斬將、斬妖伏魔,伴隨熱血高燃的音樂,創造出經驗值升高帶來的巨大成就感,這是一種非常輝煌的反饋。最終玩家的目的是獲得大聖遺落在凡間的法器,成為和孫悟空一樣厲害的英雄。
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種“搭建意義鏈”的過程。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孩子在遊戲裡尋找的不是低層生物衝動的釋放,而是做一個大寫的、頂天立地的人,去實現改變世界的理想。
另一方面,文化IP類的遊戲能大大增強孩子的文化認同感。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孫悟空作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具有極高的文化認知度和情感認同,是中國乃至東亞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形象。
在這類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遊戲中,孩子們得以更加深入地瞭解和認同自己的文化根源。
尤其對於很早就出國留學的孩子而言,這無疑於是一種來自先輩、來自內心的深切的召喚。
透過遊戲中的角色、場景和故事,孩子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這種文化認同感的培養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讓孩子們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建立和維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身份認同。

此外,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遊戲也有利於培養孩子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今,許多遊戲都具有多人線上合作的模式。在遊戲中,孩子們需要與其他玩家協作完成任務、共同應對挑戰。
透過這種團隊合作的過程,孩子們可以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分工合作、相互支援,從而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這些能力在孩子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更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們還可以在遊戲中自由地探索、創造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些在現實世界無法解決的矛盾,如果被放置到遊戲的模擬環境下重演、反思、學習,可能會激發出意想不到的新思路與新靈感,為孩子帶來跨越邊界的創意。
正如魯迅先生當年在散文《風箏》中這樣寫道的那樣: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在這個快速發展、不斷顛覆的數字化時代,與其反對、抵制遊戲,對遊戲抱有偏見,不如鼓勵和引導孩子以“遊戲”為途徑,探索自我、鍛鍊能力,更快樂地成長。
✦
✦
✦
本期互動
看到這裡,
你是否願意放下手機,
和孩子聊一聊《黑神話:悟空》?
歡迎留言反饋你們的親子交流成果!
(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