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二胎媽媽甲流猝逝熱搜僅3小時:她比大S更讓人警醒…

今後請大家多多關心一些患有「長新冠綜合症」的群體。
Hi~這裡是茉莉漫記。

當我們扼腕嘆息大S的離去時,也別忘了還有一些普通人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因感染流感而猝逝的寶貴生命。

吳玉燕(41歲,《新週刊》校對編輯):
二胎母親,工作16年勤懇低調,常熬夜加班;確診甲流合併乙流後病情急速惡化,10天后離世;生前樸素願望僅是“傍晚正常下班回家”。
梁佑誠(27歲,演員):
流感初期誤判為普通感冒,就醫時病毒已入侵中樞神經,搶救無效死亡;因知名度低,訃告被同期大S新聞掩蓋。
石召君(32歲,大學講師):
寒門博士,父母早亡,靠苦讀成才;猝逝前籌備婚禮,病因疑似肺癌,網傳與免疫力下降有關。

被遮蔽的真相:從“長新冠”到甲流猝逝

2025年2月,41歲的媒體人吳玉燕因甲流合併乙流離世的訊息,在社交媒體掀起短暫震動
這位剛生下二胎的母親,從確診到死亡僅兩週,其所在的《新週刊》用“毫無徵兆”形容這場災難——但真的沒有徵兆嗎?
恰好我近期深度閱讀了三聯生活1月份週刊一篇《長新冠綜合徵:尚不被納入的疾病》的文章,讀罷後令我久久無法釋懷。
原來,還有這麼多人仍在經歷新冠所帶來的後遺症中苦苦掙扎,無太多人關注甚至得不到理解。
就連有的醫生都笑說:哪有什麼新冠後遺症,為什麼我們都沒得,就你有?這種話任何一個懷疑自己有什麼病去就醫的人聽到都是無法忍受的。
該文章中揭示:新冠後遺症患者常出現電解質失衡、全身炎症反應等“隱形炸彈”
而流感病毒同樣會引發致命併發症,如侵襲性肺麴黴感染、吉蘭-巴雷綜合徵等
娛樂八卦吞噬著社會注意力,普通人的生存危機卻無人掛懷。

雙重困境:職場人與育齡女性的高危生存

職場人的“過勞悖論”:在996文化盛行的中國職場,發燒堅持上班被視為“敬業勳章”。

某電商平臺員工在匿名論壇寫道:“請假看流感?主管的眼神比病毒更可怕。”

這種畸形的職場倫理,使得呼吸道疾病常被延誤治療。資料顯示,2024年冬季流感季,28%的確診者因工作拖延就醫超過3天

育齡女性的“母職詛咒”:吳玉燕的案例暴露了職場母親的特殊困境:孕期免疫系統變化使她們更易感染,產後重返職場又面臨哺乳期熬夜、通勤暴露等風險。

更致命的是社會認知偏差——“媽媽感冒就是事多”,這種偏見導致很多女性強忍不適繼續操持家務

免疫力危機

大眾常將“免疫力強”等同於從不感冒,實則免疫系統的平衡才是關鍵。

如果天天加班熬夜把免疫系統累到“殺瘋了”,反而可能引發“細胞因子風暴”(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全身器官),這才是新冠重症和流感併發症的致命元兇。
外賣陷阱:外賣族日均攝入超40種食品新增劑,破壞腸道菌群(免疫主戰場)
睡眠剝奪:上海白領平均睡眠6.2小時,低於免疫修復所需的7.5小時基準線
情緒之毒:職場焦慮促使皮質醇持續分泌,直接抑制NK細胞活性(抗癌第一防線)

重建免疫長城:普通人可操作的防禦體系

黃金早餐公式:蛋白質(雞蛋/希臘酸奶)+複合碳水(燕麥)+維生素(藍莓)

抗炎飲食法:簡單來說抗炎飲食就是“多吃幫身體滅火的食物,少吃火上澆油的食物”。身體如果長期有“慢性小火苗”(炎症),容易引發各種毛病,比如疲勞、關節痛、甚至心臟病。
這裡就不贅述抗炎飲食方案了,推薦大家直接購買書籍《抗炎》系統學習如何抗炎。
飲水:每工作25分鐘補充100ml溫水,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

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間隔14天接種,可使抗體效價提升23%;

育齡女性孕前接種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能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65%;

會議呼吸法:每發言2分鐘深吸氣5秒,維持血氧飽和度>95%;

工位改造:配備空氣清淨機(降低飛沫濃度)+每30分鐘站立辦公5分鐘;
請假藝術:用“需要處理免疫系統相關醫療預約”替代“感冒請假”;
值得借鑑的是日本厚生勞動省2024年推行的“免疫積分制”——員工年度體檢中免疫力指標達標,可兌換額外帶薪假

寫在最後:

當我們在熱搜上圍觀大S的隱私時,別忘了那些像吳玉燕一樣沉默消失的普通人。
提升免疫力不是精緻的自律表演,而是對生存權的宣告。
正如黛安在長新冠病友群寫下的:“或許我們無法選擇病毒是否降臨,但至少要讓身體準備好戰鬥的鎧甲。”
點亮【贊和在看】讓健康和幸福都相伴你。
關於茉莉:
一位在30歲時裸辭並轉行營養師探索個體輕創業的30+焦慮女性,更談錢羞恥。希望透過不斷輸入+輸出進行自我療愈、終身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