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加入
中國商界老闆學習社群


凡所發生,皆利於我。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他內在思想的具象化。
想要改變,那就得給自己換一種信念來面對困境——“凡所發生,皆利於我”。

向外看
Spring

一個人能看到多大的世界,決定了你將如何度過人生。
視野狹隘的人,很容易陷入一時得失;
唯有高瞻遠矚,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不為人知的難處。
因為倘若一個人只盯著眼前一城一池的變化,卻不見遠處的遼闊,人生路註定越走越窄。
先走出去,才能走運。
機會都是不斷走出來的,不是空想出來的。
就像《一代宗師》中的臺詞所言:“一個人要往遠處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
新的一年,當你覺得垂頭喪氣不知所措之時,不妨穿上鞋、走出門,要麼去見人,要麼去看世界,都好過閉門造車。

向內求
Spring

正所謂,靜觀己心,內求諸己。
一味向外索取,只會讓人迷失。
你若總是向外求,期待別人成全自己,那你越在意,精力就越被消耗在無意義的地方。
得不到反饋,你就越會焦慮,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裡。
明代呂坤的《呻吟語》中有一句話:
“射之不中也,弓無罪,矢無罪,鵠無罪;書之弗工也,筆無罪,墨無罪,紙無罪。”
是說如果一個人射不中目標,不是弓箭的錯,字寫得不好,也不是紙筆的錯。
為何?
因為掌弓的人是你,握筆的人也是你,你做不好,又怎麼能怪別人呢?
人生說到底,都是要靠自己蹚出一條路。
期待別人幫你,只會增加你失望的機率。
越是向外索求,你的生命也越會陷入閉塞的困境裡。
把目光轉向自己,人才能逐漸醒悟。
從自身出發,用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人才能劃破眼前的迷障,從此轉運改命。
宋朝詞人李呂在《感興》中寫道:
“古來大手猶如此,只合將心向內求。”
真正通透的人,明白只有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擺渡人。
他們從不質問生活,而是靠自己解決難題。
審視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陷。
在一遍遍內求自我的過程中,人才能突破侷限,不斷向上成長。
不再抱怨生活的難題,養好自己的情緒。

向前走
Spring

人生之路,本就多歧路。
縱有疾風起,我們能做的,無非是一次次往前走,翻越苦難的山峰。
當我們專注於機會,而不是障礙時,所有攔在面前的困難,都會成為登頂的基石。
猶記得席慕容在《寫給幸福》中寫道:
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來,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讓我氣餒,因為我有著長長一生。
人往前走,苦才會往後退。
哪怕步伐緩慢,只要我們一直朝著想去的方向前進,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向外看,就能抓住更多機會;
向內求,方能收穫內心平靜;
向前走,便可看到更多可能。
END
END
注:本文轉載自網路,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絡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點贊”是喜歡,“在看”是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