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活動是由iWanna國際心理人舉辦的全球心理專案申請分享系列免費公開講座第77期。Ziyu Zhao導師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臨床心理學PhD在讀、波士頓大學研究助理、麻省綜合醫院/哈佛醫學院研究助理。
Ziyu Zhao導師分享瞭如何判斷臨床心理學PhD專案契合度、如何發現探索自己的獨特研究方向、在申請時如何利用“層進式”模型對研究方向進行闡述。
🌟對臨床心理學等相關方向感興趣的同學,快來預約Ziyu導師的課時包服務吧!
在北美,心理學博士專案主要分兩大類:
-
PhD:研究型心理學博士
-
PsyD:實踐型/應用型心理學博士
兩者都包含一定的科研訓練,但PsyD的科研訓練遜於PhD。PhD專案本身就是教授如何進行研究,並且對文章發表、博士論文(dissertation)等要求較高。如果專案本身更偏向於臨床科學(Clinical sicence)的模型,畢業生會被希望朝著學術界的方向進行就業和就職。

如何判斷是否選擇心理學PhD?
1)判斷自己是否對科研有充分興趣。比如在課堂或講座中,或是在讀一本書時,自己對於探討的主題是否能產生共鳴,是否會對該主題進行主觀、主動、深入的思考,並且是否想透過自身能力對該主題的發展做出貢獻。
2)判斷自己對課題有獨特見解。簡單來說,是能否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對某課題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對其十分感興趣後,判斷是否對其有積極主動的思考,是否對其有標新立異的想法以支撐持續的科研興趣。
3)判斷自己是否能做出大膽假設。是否勇於做出天馬行空但又有實際論據支撐的假設、是否會主動進行更多延伸性閱讀以檢驗自己假設的可行性。
當發現自己已經開始做這一系列思考時,那麼很可能對科研是有一定興趣的。也就是說,如果想選擇PhD但是對科研毫無興趣,或者缺乏一些技巧和經歷的話是不太行得通的。
同時科研本身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為數不勝數的人想為科學領域做出貢獻。科研的創新需要努力、運氣和天賦。如果沒有強大的興趣和動力作為支撐,科研也許並不太適合。做研究,“任重道遠”,若無那麼一點點天分和強大的興趣作為起點,很難長久地走下去。
Research(科研)也是“Me Search(自我探索)”。只有從瞭解自己開始,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研究什麼,才能做好科研。
如果你已經做出了“做科研”的選擇,那麼恭喜你,你有了一個起點。你需要進一步探索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留下屬於自己的烙印——
利用“層進式”模型,打造屬於自己的科研“標籤”
在臨床心理學PhD的申請過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標籤”是至關重要的——你是誰,你想要做什麼,你已經做出了什麼?
利用“層進式”模型,透過由大到小,由淺至深的思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以疊加的模式去發掘與表達獨立的研究方向並且為自己樹立標籤。以下面Layer 1→Layer 2→Layer 3→Layer 4的遞進關係為例,你可以在每一層做出自己的選擇,並且串朕每一個選擇,讓自己的研究興趣變得清晰。

Layer 1:大方向
以臨床/諮詢心理學為例,體現了對某一種特殊心理疾病/狀況的興趣,具體可以例如情緒障礙(Mood Disorders),焦慮相關障礙(Anxiety-Related Disorders);精神分裂症(Psychotic Disorders);進食障礙( Eating Disorders;);神經精神障礙(Neuropsychiatric),如多動症(ADHD);兒童青少年行為障礙,如對立違抗性障礙(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等。
Layer 2:研究角度
以臨床/諮詢心理學為例,體現了對個別綜合方向的興趣:
-
Etioiogy(病理):疾病成因和風險因素等
-
Treatment(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療效強弱等
-
Population/Demographics(特定人群)
Layer 3:具體研究角度
以臨床/諮詢心理學為例,體現了對個別綜合方向中具體方向的選擇。以下舉例均為包括但不限於,並且相互之間還可交叉而並不孤立:

Layer4:特定事件
以臨床/諮詢心理學為例,體現了在具體方向中選擇的特定事件。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例子:
-
生理方向:荷爾蒙(性腺荷爾蒙、肽類荷爾蒙……)、基因……
-
社會關係方向:家庭關係、同齡人關係、長幼關係、特殊群體關係(運動隊等)……
-
各種其餘方向
“層進式”模型例項(導師自身經歷精力):研究生理(荷爾蒙)【Layer4】/精神因素(多巴胺)【Layer4】同心理/行為因素的交叉【Layer2&Layer3】 對於惡性運動的影響【layer 4】,並以惡性運動作為診斷框架, 進一步對於約束性飲食障礙和過度性進食障礙【layer1】的性別差異【layer 2】進行研究。
“探討生物(多巴胺)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與適應性運動不良的相互作用(To examin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biological (dopamine) factors and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maladaptive exercise (ME)) 【挑明具體研究】; 使用適應性運動不良進一步檢查厭食症和暴食症的性別差異(Using ME to further examin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anorexia and bulimia)【表述具體研究對於綜合領域的貢獻】”。
“層進式”模型對於申請的運用建立在對多段研究經歷的整合的基礎上。因此,該模型應當在準備申請材料的前期使用,幫助構建申請的方向、潛在導師,以及如何“pitch” (該模型可以良好地表述自己想研究的是什麼、判斷自己研究的方向、是否跟未來導師有一定的契合度等等)。若尚未有很多研究經歷時,仍可運用該模型來幫助探索未來研究方向。
同時,該模型可以幫助對於研究方向的初期探索。在初期就使用該模型來對某一特殊研究方向進行積極的深究後再去判斷自己是否對該研究方向有深刻思考能力、該研究方向是否符合自身對需要長久努力的科研方向的期望,可以避免對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頻繁修改而導致許多時間和精力的消耗。
最後,該模型對於初期博士生起到實證性的作用,有利於及時對“標籤”進行思考和修改。
Q&A
如何發現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科研?
非常喜歡用ChatGPT來問問題、做online research,但不知道自己對長時間做實驗、寫paper有沒有耐心,不知道PhD適不適合自己
請問老師本身是如何發現科研非常適合自己的?
對於科研,投入、享受和充滿動力的點有哪些?
請問老師在準備申請的時候寫research proposal嗎,想知道methods和data analysis應該怎麼構思呢?
有哪些途徑可以增加自己的實踐經歷或者研究經驗?
想問問申請臨床心理博士的話GRE有多重要?
申請過程中有寫writing sample的經驗嗎?怎麼準備?
如果自己沒有在讀碩或者讀博的情況下,有辦法獨立做臨床相關的研究嗎?如果不能的話,需要做些什麼或者找什麼資源?
想問一下老師申請臨床PhD的background?
有一些counseling psychology PhD專案也有faculty做eating disorder相關的research,請問您當時選專案的時候有考慮過嗎?
針對以上問題,Ziyu Zhao導師在分享會中進行了專業詳細的解答。歡迎小夥伴們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獲取問題的解答哦~需要針對性瞭解更多相關問題,請聯絡下方客服老師和導師進行一對一諮詢。


iWanna國際心理人作為全網領先心理學留學輔導、全球心理人發展平臺,擁有100+位全球多國多方向心理學專業師資,服務範圍涵蓋20+心理領域細分方向,獲得95.96%的服務滿意度,學員申請成功率達到94.2%。
iWanna也為正在申請的大家提供1v1心理留學生涯規劃諮詢課時包服務。最後祝大家可以順利度過申請季,收到自己心儀的off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