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被種族歧視的海外華人,有嗎?

種族歧視,根源是動物的群居性。
人類長期緩慢的改變,希望自己不能永遠像其他動物。
種族歧視,最近兩百年在白人最盛行。當然,也有白左在一直推動改進。
在海外的華人,特別是在西方世界的華人,一直被種族歧視,是事實。
但是,總有人認為自己沒有被歧視,不過是不自知的笑話而已。
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說過,當年買房的時候,曾經有人不讓他們買。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錢永健,對記者說自己不是中國人,而且獲獎前後都堅決不來中國與科學界交流(可能有一次被母親逼著陪同母親回國,但堅決不見中國科學界)。這夠脫離中國吧?但是我認識他哥哥,他告訴我當年他們家住的房子是整條街最差的。
千萬不要以為嫁給外國人的就不受歧視。首先很多華人嫁給外國人的,就是猶太人。而猶太人迄今都認為自己還受歧視,他們在美國獲得平等教育的權利是1950年代,他們迄今沒有一人競選過總統。其次,有些人嫁了白人家庭,自己就認為應該低人一等,所以心甘情願接受歧視,還好意思說沒有種族歧視。我知道一位很早嫁給美國富人家庭的中國人,與我同一代的。那時哪有中國女性在美國名牌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可以只在家帶孩子、而且跟著丈夫到北京的?不是自己反向歧視,可能嗎?
現在的種族歧視,多種多樣,但核心是因為種族而不考慮個人特點,想當然的歧視,是不爭的事實。
所謂認為自己沒有遭遇種族歧視的,只不過是自己不願瞭解、不願承認而已。
2005年,我寫英文信批評美國科學界的種族歧視,白人教授都道歉,而公開反對我的都是華人。2011年,在美國《臨床研究雜誌》發表文章,討論美國教授中種族歧視的,是我的朋友的兒子長大了,他父親當年反對我的意見,而長大的兒子與我意見一致並進一步發揮了。2022年,我的導師在《細胞》發的文章,還是同類意見,更多資料、更多層面。
當年我在唸書都時候,我的導師夫婦就是著名科學家,但我就見證過還是助理教授的白人女性,為了組織一個校內會議(大家比較熱衷的校內會議),她就在一位白人男性教授那裡歧視我的導師。這件事情,我一直壓在心裡,心想白左女性也這樣啊。
這些都是輕的。大量的歧視是讓亞裔不能進那些有種族歧視的人主導的機構工作、不能參加一些活動/一些工作、不能居住在人家後面控制的區域…,都是以不見面而實現的,而不是當面表態。
越瞭解,就越清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