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遭16所Top30拒絕,卻被谷歌破格錄用”的SAT滿分少年,把UC告上了法庭…

文章來源:Stoooges三士渡

家人們,還記得那個有著近乎完美的GPA、SAT、豐富的程式設計履歷,在遭到UCB、MIT、斯坦福等16所Top 30連拒後,卻被谷歌破格錄用為軟體工程師的天才亞裔少年Stanley Zhong嗎?
最近,他和他的父親鍾南(Nan Zhong,音譯),一口氣將UCB、UCLA、UCSD、UCSB、UCD五所加州大學分校告上了法庭,指控他們種族歧視。
“我們追求的是亞裔申請者的公平”
申請結束後,Stanley沒有立即前往拿到offer的德州奧斯汀就讀,而是選擇了去谷歌上班。
回看這個Gap year,他直言“體驗非常棒,每個人都給予了極大支援”,目前還沒決定好是繼續留在谷歌,還是返校讀書。
與此同時,他和父親鍾南一起成立了“反種族歧視學生聯盟(Students Who Oppose Racial Discrimination,簡稱SWORD),並向加利福尼亞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加州大學在招生過程中的種族歧視行為。
在SWORD網站上,鍾南詳細講述了為什麼要把五所加州大學告上法庭。
他曾向加州指出Stanley的錄取結果是荒謬的,而且很多亞裔都認為UC存在歧視行為,需要對此進行調查和改革。
但他寫給加州大學和政府官員的信件要麼被踢皮球,要麼只得到陳詞濫調和不屑一顧的回覆。就連4000位家長的簽名信都被市長無視。
與此同時,鍾南也發現了一些加州大學種族歧視歧視的佐證。
“首先,除了Stanley,還有很多亞裔美國學生實聯絡了我們,告訴我們他們的大學入學經歷。儘管他們的資歷與Stanley相似,但他們卻被UC拒絕了。”
“證據二:我們收集到的證據表明,加州大學在招聘教師時明視訊記憶體在種族歧視。到了這種程度,他們不僅這樣做,而且在知道是違法的情況下還試圖隱瞞。”
“證據三:我們還研究了一些有限的公共資料,儘管加利福尼亞的亞裔社群增長強勁,但亞裔入學率明顯受到抑制。”
甚至校董會主席都曾指責UC公然歧視亞裔,還有教授因以辭職來表示抗議。
此外,SFFA對哈佛的訴訟也證明了招生過程中種族歧視是違憲的,這也讓他堅定要揭露UC的秘密歧視。
不過加州大學的發言人在宣告中表示:“目前尚未收到訴訟檔案,一旦收到將積極應訴。”
而且校方認為鍾南的指控毫無根據,校方收集的種族資訊僅僅用於統計目的,並不會影響錄取結果,“自1996年加州禁止大學在錄取過程中考慮種族因素以來,加州大學始終嚴格遵守法律規定,並致力於維護公平公正的錄取政策,努力擴大所有符合標準的學生的入學機會。”
種族歧視or條件不匹配?
鍾南起訴UC的事情很快引起了爭議,所有討論最核心的問題就是,Stanley被拒到底是不是因為種族歧視。
我們可以來看看這位少年的簡歷。

GPA 3.97/4.42,SAT 1590,拿到過不少程式設計有關的獎項,比如在USA Computing Olympiad中進入Platinum Division、在Google Code Jam中進入半決賽、MIT Battlecode高中組全美第一全球第二、以及picoCTF第三名。
高二時創辦了一家免費電子簽名公司,擁有數萬名使用者,並被主流媒體採訪。
同時還共同創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組織,為服務不足的社群的孩子們提供免費的編碼課程;擔任競爭性程式設計俱樂部的創始人和主席。
基於這些成績、活動經歷和獎項等,Stanley本來對自己申請CS專業很有信心。
但他申請的18所學校中,只有馬里蘭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敞開懷抱,其餘16所都拒絕了他——
MIT、CMU、斯坦福、UCB、UCLA、UCSD、UCSB、UCD、加州理工州立大學、康奈爾大學、UIUC、密歇根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以及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在ABC 7的採訪中,Stanley坦言,有些學校,比如斯坦福、MIT的拒信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有些錄取難度相對較低的公立學校的拒信卻讓他費解。
就在他遭受16連拒時,谷歌卻向他拋來了橄欖枝,破格聘請他為L4工程師。
要知道,這個崗位是需要博士學位或者同等實踐經驗的,谷歌對這名畢業生的錄用,也是對他程式設計能力的認可。
一邊是科技巨頭的破格聘用,一邊是名校的集體拒絕,Stanley的優秀彷彿成了薛定諤的優秀。
那他到底為什麼會在大學申請中遭遇滑鐵盧呢?
有網友認為,這事兒反映出了「亞裔理工科男生」所面臨的“隱形歧視”,但凡他換個種族都被錄取。
“如果他是西班牙裔或者黑人,申請的18學校裡能有16個都錄取他。”
“這太瘋狂了,他這成績放我們當年這些學校能隨便挑。”
不過也有人對此持不同的看法。
“如果一兩所學校拒絕Stanley,可能有種族歧視。但這麼所學校都拒了,真的還只是歧視的問題嗎?”
畢竟,科學類專業難申,工程學更難申,一個亞裔男生申請計算機專業更是難上加難。
來看看頂尖美本CS專業的錄取率:華盛頓大學2%、UIUC 5%、CMU 5%。
這意味著Stanley申請的學校除威斯康星麥迪遜之外,CS的錄取率都在4-8%之間,這並不意味著他不夠好,而是學校不能錄取所有合格的候選人。
而Stanley的成績真的足夠突出嗎?
他的高中可是Gunn,一所著名的「滿是富裕且優秀小孩」的頂尖高中。他們中的許多人會追隨父母的腳步,從事科技領域的工作,並且競爭進入全美頂尖大學。
但一般來說,高選拔性的大學,尤其是CS這樣競爭激烈的專業,並不希望他們的新生班級裡有一群來自某一所特定高中的學生。所以Stanley申請的任何一所學校可能只有一兩個錄取名額給到Gunn。
但周圍全是優秀的小孩,Stanley的成績大約只能排在前9%,他那很高的SAT分數可能就不夠出眾了。
“在Gunn,平均績點只有3.97並不引人注目。拿2個B,都可能排不進班級的前25%。”

其次,Stanley為申請大學所做的準備看上去“過於單向”了。
Stanley的主要獲獎與課外活動經歷都是與計算機有關的,這使他看上去像是對CS充滿熱情,卻沒有太多的社會影響。然而大學並不像谷歌那樣,只要你能編好程式碼就不在乎你是誰,他們會考察你專業以外的其它素養。
細扒他的簡歷,網友們還發現MIT Battlecode和picoCTF兩個獎項都是在他提交申請之後才獲得的。如果沒有這兩個獎項,他唯一突出的就是創業公司。
但別忘了,Stanley的父親正就職於谷歌,如此相似的創業經歷“如果我是招生官的話,很難不懷疑到底有多少是他父親做的,有多少是他做的”,能進谷歌又有多少是鍾南的“助力”。
不過鍾南也在網站上回應了這個爭議,谷歌第一次邀請Stanley參加面試時,他還沒有入職,第二次面試的面試官也是隨機挑選的;而且23年的時候,其實還有亞馬遜也想錄用Stanley。
倘若Stanley的遭遇背後確實藏著種族歧視的陰影,那麼這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困境,而是整個亞裔群體在教育資源競爭中面臨的不公。
但若並非如此,也提醒著後來的申請者,不要盲目地將自己的未來寄託於所謂的 “優秀模板”,分數、獎項和課外活動雖重要,但絕非全部。
畢竟,美本申請沒有一條既定的路徑,也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公式。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篤定地宣稱,只要分數達到某一數值,斬獲了多少重量級獎項,又參與了多少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就必定能叩開某所心儀大學的校門。同樣,也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會直截了當地向申請者指出,你被拒之門外的原因具體是哪些。
我們能做的,是在這場“拼圖遊戲”中,用每一塊拼圖展現出自己不同的特質與經歷。努力提升學術成績的同時,也要注重挖掘自身獨特的閃光點,展現出自己對世界的獨特見解、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在困難面前的堅韌。
– end –
👇戳這裡關注我們,留學路上一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