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第一次對我說謊,我才明白….

01
“臭屁事件” 
前幾天,兒子和我說,他覺得自己挺對不起一個鄰居老爺爺。我有些困惑,他卻扭扭捏捏地解釋說,自己和老爺爺一起坐電梯時,沒忍住……放了一個特別臭的屁
我憋著笑問他:“那你很尷尬吧?”他點點頭,說他發現老爺爺用手捂住了鼻子,還跟著他一起下了電梯——明明老爺爺按的樓層還沒到呢。等他們出來後,老爺爺又重新去等電梯了。兒子一本正經地猜測:“大概老爺爺是被我的臭屁給燻走了。”
聽到這兒,我實在忍不住,一邊笑一邊拍著兒子的肩膀說“你這太不文明瞭”。他一臉無奈地看著我說“忍不住了嘛”,我們一起笑了一會。他突然冒出一句:“老媽,你心情好點兒沒?”我愣住了:“啊?”他接著說:“其實我是騙你的。”
兒子告訴我,他編這個“有味道”的謊言,只是想讓我笑一笑。他說:“媽媽,我看你這陣子一直不開心,我希望你能快樂一點兒。”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看著兒子那雙滿是擔憂的眼睛,我眼淚瞬間流了下來。
最近這陣子,我工作壓力很大,回到家也總是悶悶不樂,沒什麼心思關心家人。沒想到,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兒子,竟然把我的情緒都看在眼裡,還用這種方式來逗我開心。
02
相互依賴  
不知道其他寶媽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明明孩子是個需要依賴我們的脆弱小生命,可很多時候,反而是他們治癒了我們。孩子對媽媽的愛,是真正的無條件的愛。
就拿我來說,我絕對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我做飯手藝差,堪稱“黑暗料理”專業戶。這點我自己沒什麼自覺,不過兒子每次都吃的很少,我問是不好吃嗎?他說他不餓。。。我再問他下頓想吃啥,他說吃外賣
上個月我做的,我覺得味道還可以,他卻說他不餓
平時工作一忙,我偶爾還會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回家裡,對兒子沒什麼耐心。但是,兒子卻總能讓我感受到他對我的在乎和愛。
比如,即便在我工作最忙的時候,兒子也會見縫插針地找我聊天,分享他在學校遇到的各種趣事。再比如,他考試考了個好成績,會故作神秘地抬高音調說:“媽媽,你猜猜我這次考了多少?”一臉嘚瑟地等著我誇他。
中年人的累,往往源於我們活在各種關係裡,在關係中承載了太多的期待。公司期待我們是好員工好領導,父母希望我們是好兒女,而在家庭關係裡,老公也期待我們是好妻子。
可是,唯有親子關係中,孩子不會在意你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都是無條件的愛你,因為在他們眼裡,“媽媽”只有一個,自己的媽媽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反而更依賴孩子。是他們那種純粹的無條件的愛滋養了我們。
03
情緒容器 
“臭屁事件”之後,我在感動之餘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無意識中把一些情緒帶給了孩子。
我曾經花很長一段時間系統的在北師大學習了青少年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冷靜下來後,很快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從出生起就與父母建立了緊密的情感紐帶,他們對父母的情緒變化非常敏感。這種敏感性源於孩子對安全感的需求等多種因素,不分性格,哪怕是最大大咧咧的小孩兒,也會有這個情況。
如果父母陷入低落和焦慮狀態,孩子也會本能地感受到不安。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表露太多負面情緒,保持情緒穩定。
最理想的情況是:媽媽情緒穩定,成為孩子情緒的容器。當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時候,溫和地認可他;當孩子感到焦慮或憤怒時,媽媽透過安撫和理解,幫助孩子平靜下來。
然而,理論雖然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畢竟我們不是神,也不是帶娃機器,只是一個自顧不暇的中年人。
不過,這裡我可以分享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儘可能避免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1.釋放壓力法:透過運動、冥想或與朋友傾訴來釋放負面情緒。大家有沒有感覺,負面情緒就像一個不斷膨脹的氣球。運動、冥想、傾訴都相當於給這個氣球劃一個小口,把氣球的氣給放掉一些,讓我們保持更好的狀態。
2.切換模式法:我們可以設立一個“情緒緩衝區”,在回家的路上調整自己的情緒。不妨試試在心裡默唸一些積極的句子,比如“現在我要把工作的情緒留在外面,全心陪伴孩子”。這種積極心理暗示意外地好用。
3.與孩子坦誠溝通:如果情緒實在不好,那就簡單地和孩子說:“媽媽今天有點累,需要休息一會兒。”這樣至少避免了將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媽媽不是超人。如果努力後還是調節不好情緒,我們也一定不要苛責自己,盡力而為即可。
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背後必須要有一個情緒更加穩定、能很好地支援你的孩子爸爸。如果一味要求媽媽獨自承擔壓力,沒有人能夠做到。
就像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所說的:“媽媽要做幼小孩子的容器,丈夫要做妻子的容器,整個社會要做家庭的容器。”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的美好家庭狀態。
04
尾聲  
說回和兒子的故事。思忖了半天,我決定把“臭屁事件”好好收個尾。於是我選了個時間,認真地和兒子說:“媽媽前陣子心情不好,謝謝你努力逗媽媽開心,我現在已經把情緒處理好了,謝謝你。”
這話聽起來有點正式,讓我都有點頭皮發麻,但我覺得這個“收尾”是必須的,我得好好回應兒子之前對我的關心。
他不知道是被我嚇到了還是不好意思,沒有回應我,直接跑回自己房間去了。我坐在客廳,悻悻然地看著電視。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從房間裡衝出來,跑到我面前,不可置信地撅著屁股說了一聲“噗”——那是他模仿放屁的聲音。
“你幹啥?”我忍不住笑出了聲。
“放屁燻死你!”兒子說完,轉身就跑,留下我一個人在沙發上笑得前仰後合。
孩子真的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治癒著我們,讓我們在疲憊的生活中重新找回快樂。
可能我們永遠無法成為完美的媽媽,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但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盡力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而比起這些,或許更重要的是,盡情享受和那個無比愛我們的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時光吧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