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擁有完美笑容,她牙齒的痛苦也開始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
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
撰文|clefable
審校|不周
可以是鋒利的捕獵“武器”,在2秒內刺穿獵物,並咬斷脊椎,讓它們毫無喘息之地;還可以構成最具親和力的笑容,驅散恩怨和人們心中的陰霾。作為哺乳動物體內最硬的器官,牙齒集多種功能於一身,兼具實用性、美觀和社交屬性。
成人一般有28~32顆牙齒,這些牙齒在口腔中各有名稱和分工,最亮眼的門牙也稱為切牙,用來切割食物,比如咬下一大口蘋果,靠裡的犬齒則負責撕咬肉類等,再往裡是前臼齒(前磨牙)和臼齒(磨牙,包括智齒),主要負責咀嚼和研磨食物。
掉了不會再長
隨著年齡增長和不注意防護,人的牙齒會長出牙結石、變黃、磨損、壞死、鬆動,甚至是完全脫落。門牙和犬齒缺失有可能導致人的外觀和氣質一落千丈,還會導致說話時漏氣和發音不準的情況。2025年,在一篇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論文中,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者就表示,牙齒脫落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它不僅降低咀嚼能力,影響營養攝入,還會影響面部外觀、溝通、社互動動和心理健康等
早在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了“8020”計劃,即在80歲時,至少需要還有20顆功能牙,也就是不鬆動、能正常咀嚼的牙齒,這也是長壽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一些研究顯示,無論男女,天然牙齒的數量都與壽命有關。有1~15顆牙的人的死亡風險會比有26~32顆牙的人高20%,如果一顆牙都沒有,死亡風險則會再增加10%。

圖片來源:Unsplash

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就是齲齒和牙周病。齲齒也就是蛀牙,是由於口腔細菌、糖分攝入量高等因素導致牙體硬組織出現了損傷。牙周病則由細菌感染和一些疾病引發,是一種會威脅牙齦和牙周深層組織的炎症,削弱牙齦等對牙齒的支撐。
人類對這兩種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由來已久。不過即使是今天,牙齒的治療以及為了美觀進行矯正的體驗都並不好受。我和一位環科的同事都有拔掉3顆牙和矯正牙齒的經驗,我矯正的時間比他大概早了10年。透過隱形牙套整牙的他表示,每週都需要更換新的牙套,更換後最初2天都會有牙套在用力掰牙的疼痛感,牙齒會變得鬆動,而且除了吃飯,他幾乎需要一直佩戴牙套。這樣經歷持續近2年後,他終於感覺到自己的牙齒明顯變齊了。我採取的是早期比較常見的金屬牙套,除了有上述的感覺之外,在矯正牙齒期間,口腔潰瘍也出現得更頻繁。
不過,相比於治療牙髓感染的根管治療,以及漫長曆史上,人們在拔牙和治療牙上經受的疼痛和恐懼,這些遭遇可能只能算小巫見大巫。17世紀初期,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曾繪製了這樣一副油畫,名為《拔牙者》(Cavadenti)。這幅油畫的中間是一位正在街頭被拔牙的男性,他皮膚煞白,身體被巨烈的疼痛裹挾,鮮血正從他的口中潺潺流出。他的身後是操著簡陋工具,因用力為其拔牙而面部漲紅的牙醫。周圍還有數人在驚恐中,好奇地圍觀著這一幕。
結合當時的歷史,這位牙醫並不是一位經過正規培訓的外科醫生,更有可能是一位理髮師。這和牙科發展史上的一次倒退有關。從12世紀開始,由於教皇的教令,原本從事牙醫工作的修道士被禁止進行放血和拔牙手術,於是這項工作逐漸由理髮師接管。生活在16世紀、外科手術和現代法醫病理學的奠基人之一Ambroise Paré就是這樣一位理髮外科醫生。據悉,如今理髮店前常見的紅藍白的螺旋條紋在那個時期分別指代的是:隨時準備為病人放血(紅),接骨和拔牙(白),以及理髮和剃鬚(藍)
理髮店外面標誌性的燈 圖片來源:Unsplash
“完美”的笑容
然而,即便是當時的貴族,在牙齒治療上的體驗也十分糟糕。2023年,一項發表於《考古科學雜誌:報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的研究就揭示了16世紀下半葉出生在法國一個侯爵家庭的女性在牙齒治療上的痛苦遭遇。安妮·達萊格爾(Anne d'Alègre)除了出生優渥,在兩次婚姻中曾分別一位伯爵和一位公爵成婚,據相關記載,她在生命後期曾大肆揮霍過錢財。1987年,法國的考古學家在拉瓦爾城堡教發現了她的墓穴,其屍體經過防腐處理後葬於鉛棺中,骨骼和牙齒都儲存得異常完好。
她給後人留下了面容姣好、端莊優雅、擁有迷人微笑的貴族形象,但隨著皮肉腐朽,骨骼露出,她曾患有嚴重牙周病的事實也顯露出來。法國國家考古研究所(INRAP)的考古學家Rozenn Colleter表示,研究人員在1987年發掘時,就注意到其牙齒上有結紮線,其中有一顆假牙,不過直到2022年才對遺骸進行重新分析。

安妮·達萊格爾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達萊格爾的骨骼顯現出了很多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病變,幾乎所有關節都顯示有骨關節炎。她的大部分牙齒儲存完好,不過上頜骨上有兩處結紮線和一顆替代脫落的中切牙的象牙。其牙齒上的結紮線為金絲,直徑約0.4毫米。第一根金絲環繞著她的兩顆牙齒,第二根金絲則綁了多顆牙齒,以收緊整個結構。這些金絲被擰緊後,都埋在她的牙齦內部。這可能是出於美觀考慮的結果,但可想而知,這樣破壞牙齦的操作,只會讓口腔病原體感染和牙周組織損壞加劇
替代牙的內部則是河馬牙本質,外面是象牙——現在人們使用的主要是樹脂或者陶瓷等。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CBCT)顯示,這顆替代牙被2根直徑0.2毫米的金絲穿透,一根橫向穿過牙齒,另一根則穿過了牙齒後表面,透過與其他切牙連線得到固定,有點像如今種植牙採取的、利用相鄰的牙構建固定橋來固定假牙。根據金絲和上頜前磨牙的磨損痕跡,研究人員推測其生前可能佩戴了這顆替代牙和金絲裝置很長的時間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達萊格爾很早就有了咬合不穩定和磨牙症的情況,這些顯示其曾承受著嚴重或長期的心理社會壓力。基於其所處的時代和經歷,研究人員推測其安裝假牙,承受這樣的折磨,可能不僅是一種虛榮,更有可能是為了在批評者面前保持自己的社會地位。在其所處的時代,外貌仍被認為與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有關,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元素。
研究人員對達萊格爾的牙齒進行了X射線掃描 圖片來源於論文
好在,達萊格爾並沒有更恐怖的事情,其同時代的西班牙宮廷牙醫Francisco Martinez曾告誡出於美觀考慮想要安裝假牙的人:“要固定一顆假牙,就必須讓它依附在附近的兩顆真牙上,並用同樣的力量固緊它們。在安裝和拆下時,無論是由於沒有正確安裝還是為了清潔,鋼絲斷裂都會導致牙齒移動,以及不可避免地導致假牙依附的兩顆牙齒移動,後者可能會因此脫落;誰裝了一顆假牙,如果其導致兩顆真牙脫落,就會想裝三顆,以此類推。可能只是想戴一年假牙,結果卻發現終身失去了真牙,而隨之而來的還有無盡的痛苦。”
又過60年後
在達萊格爾長眠60年後,在同一個國家誕生了現代牙科之父皮埃爾·福沙爾Pierre Fauchard。福沙爾撰寫了第一本完整描述牙科這個學科的書籍《外科牙醫》(Le Chirurgien Dentiste),其中包括口腔的解剖和功能,口腔的病理症狀,去除齲齒和恢復牙齒的手術和方法,包括牙周病,正畸,替換缺失的牙齒和牙齒移植等。
除此之外,福沙爾借鑑鐘錶匠、珠寶匠甚至是理髮師的工具,在牙科器械方面做出了很多即興的創新。甚至我們如今在牙科診所用的許多工具,也能見到福沙爾發明的影子。
福沙爾開發的牙科工具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那本出版於1728年的《外科牙醫》中,他還表示人們保持牙齒清潔的主要方法應該是每天早上用水漱口,並用溼海綿擦拭。他指出,在水中加入一些乙醇,就足以作為清潔溶液,而清潔牙齒的工具應該選海綿,太過粗糙的材料則會磨損牙齒等。
作為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他引入了牙醫椅燈的概念,並建議牙醫應站在患者身後,以幫助他們放鬆。不知道如今的你在接受牙醫治療時,在牙醫椅上,面對著燈光,是感覺放鬆還是更緊張了呢?
參考連結:
https://www.livescience.com/17th-century-frenchwomans-innovative-gold-dental-work-was-likely-torturous-to-her-teeth
https://www.finestresullarte.info/en/works-and-artists/when-the-dentist-is-scary-dentistry-in-the-art-of-the-seventeenth-centur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erre_Fauchard
https://fr.wikipedia.org/wiki/Anne_d%27Al%C3%A8gre
論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409X22004576?via%3Dihub#b0010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5年5月新刊正在熱賣
戳圖片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環球科學》2025年度徵訂現已開啟
戳圖片即可訂閱!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