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家被偷了……

開學前,帶著大聖去做牙齒常規檢查,他長期吃葉黃素大門牙吃得有點黃了,正好去洗一洗。
好訊息是黃色的色素沉澱不是事兒,一洗就掉,亮白如新。壞訊息是有三顆牙蛀了。
嘛玩意兒?我心態瞬間就有點崩。
老粉都知道,我對大聖牙齒是特別重視的。他長牙特別早,四歲就萌出六齡齒了,五歲不到就開始換牙,恆牙第一次萌出時乳牙還沒掉,是我們早早發現帶他去醫院拔掉的乳牙,恆牙後來才慢慢及時歸位。
每隔半年,我都會帶他去診所檢查有沒有齲齒,評估一下牙齒髮育情況。
如果不算幼兒園出牙時候的兩顆雙排牙小插曲,他7歲以前的牙齒情況都還比較好,算是比較省心的那一種。
然而生活就是這樣,它總會在你洋洋自得的時候,猛地給你一板磚讓你清醒清醒,認識到誰才是這個世界的老大。

去年冬天過年回老家的時候,大聖有天突然喊牙疼,大正月的我帶著嗷嗷叫喚的他到處找牙科診所,去了發現虛驚一場,是塞了四條肉絲。
醫生手到絲除,同時也告訴了我一個不算好的訊息,大聖的一顆大牙有一絲淡淡的黑線,但是屬於淺齲,還沒到需要補的地步,以後刷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好刷。
回家後我對他各種耳提面命,在刷牙這個議題上進行了再警示再教育,歷數不好好刷牙的種種嚴重後果。
小傢伙聽的時候點頭如搗蒜,結果刷的時候還是我行我素胡亂幹。
他不是不刷牙,事實上,他比誰都重視刷牙。有時候我們出去玩得特別晚了,他在路上睡著了,我們心說直接把他放床上睡吧,他不行,迷迷糊糊爬起來也要去刷牙。

但是六齡齒長得太靠後了,小孩子很難夠到,家長也沒法檢查刷沒刷到位。

所以早長牙真的不是什麼好事兒,但凡晚冒出來幾年,孩子刷牙執行力和效果都會好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給孩子做窩溝封閉。問題是,這玩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磨掉。
大聖小學二年級才集體組織窩溝封閉,而我們幼兒園做的窩溝封閉已經都快掉完了。醫生還不建議再做,說已經齲壞的不能再封閉,封閉上會讓齲壞加重,外面還看不出來,所以只能保持觀察,齲壞了就補。
於是這一次,我們一口氣喜提了三顆蛀牙。
剛開始我還不信,反覆跟醫生確認。
然而我順著醫生探針的方向看過去,三顆大牙上隱隱約約的黑線像是三顆在嘲笑我的音符,它們在囂張地跳著舞。
我當時的表情驚恐錯愕還夾雜著沮喪,遠非文字能表達出來的,恍惚間有一種天天點燈熬油的學習,到最後考試考了個59分的挫敗感。

醫生安慰我,這年頭小孩子有蛀牙太正常了。有的孩子因為愛吃甜,蛀了七八顆,你們已經算非常好的了。
我說,那有這個年齡蛀了三顆恆牙的嗎?
她沉思了一下:那倒沒有。有的這個年齡六齡齒都還沒長齊呢,要怪只能怪你們長牙太早了……
乳牙壞了還能換,恆牙蛀了跟一輩子。但換牙太早這件事,找誰說理去呢?
醫生問補什麼材質?我說肯定選好的啊。能怎麼辦,只能咬著我的後槽牙補他的後槽牙。
大夫說那就用3M的P60吧,補後牙不用考慮美學因素,這個就是診所目前比較好的。
牙科診所才是最大的資訊繭房。以大夫推薦的P60來說,診所收費普遍在400-600一顆,比普通材料貴了兩三百,我去的這家收550一顆。
但實際材料成本是多少呢?陪大聖補牙的時候我手欠搜了一下,一支才一百多塊,夠補全口牙齒了。
我承認,補牙主要靠的是技術,這個再便宜,你自己買回去也沒法用。所以人家牙醫寒窗苦讀好幾年收你個幾百塊的補牙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但我的問題是:補五百多一顆的牙跟兩百多一顆的牙,技術差在了哪裡?用好一點的材質,醫生操作起來還更簡單。為什麼不到幾塊錢一顆的材料成本差,到了診所這裡搖身一變就能差出百倍?
如果有媽媽想省錢,可以像這位機智的家長一樣試試自己買材料找牙醫補(不是所有診所都能同意)。
當然,更好的情況是拿著小皮鞭監督孩子好好刷牙,不要走上補牙這條路。
帶大聖補完牙,我把定期複查的時間從半年調整為了三個月。
以前還引以為傲地炫耀孩子在牙上沒怎麼讓我操心,最多也就是長大後牙齒不完美可能需要矯正矯正,不過那是錦上添花的事兒,起碼現在不用費腦細胞。
現在可好,家被偷了,還是在如此低階的問題上。
這感覺像什麼呢?
決戰紫荊之巔的高手以為要比拼幾十年修煉的內力,結果上臺階打了個出溜滑掉擂臺下面——輸了。
不甘心啊!
花錢是次要的,關鍵是蛀牙不可逆,內心的創傷實在無法癒合。此情此景,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雞娃失敗的父母。
原來,人類的悲歡仍是相通的。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