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關稅戰,中國只有一條路!

文丨古原
中短期內,關稅戰難有結果。
因為川普設定了一系列自相矛盾的目標。
其宣稱的目標有:
1、增加美國財政收入:其在競選時就指責拜登收本國人的稅,而他要收外國人的稅,減本國人的稅,在這一目標下,提高關稅,就是不可談判的。
當然這必然失敗,因為他以為加關稅後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會不變,其實是會劇減的,因此他收不到多少關稅。
2、平衡貿易逆差:美國沒有足夠多的實質產品與他國交換,有的只是美元,而出售美元就是貿易逆差,這一目標也不可能達成。他可以一邊要求你多買,一邊又超發美元多買你國產品,你永遠達不到他的要求;因此談判沒有任何作用。
這也必然失敗,因為美國一邊印鈔製造逆差,一邊要求貿易平衡,這就象要求你倒空一個水桶,而他不停地往桶裡加水。
3、用關稅逼製造業迴流:在這一目標下,關稅就是不可談判的,什麼零關稅,那不是讓更多的美國製造業外流了嗎?在這一目標下,關稅也是不能談判的。
這也必然失敗,關稅不僅不能逼全球製造業去美國投資,而是先把現有的美國製造業全部搞死,如果他不停止或對大量產品豁免的話。
幾個月內就會出現美國製造業大量倒閉的狀態。現在的全球分工狀態遠遠強於二戰前,用關稅阻斷分工合作帶來的後果無比慘烈。
這三個宣稱的目標,只會帶來一個結果,川普團隊自己都不知道要談什麼。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關稅戰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美國民眾徹底受不了,美國企業峰起反對,才能有結果。
這是川普發動的貿易戰的唯一結局。
但問題是,中國要怎麼辦?
中國有大量的產品出口美國,僅僅國內對美出口就佔了14%,還有間接透過越南和墨西哥等地方出口美國的產品,加起來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如果這些出口不在了,那麼涉及到的無數工廠、工人們要怎麼辦?
第一、擴大進口
有人說,你這不是瘋了嗎?我們出口市場減少這麼多,你怎麼還要擴大進口呢?這種理解是貿易的不理解。
貿易的本質,就是以貨易貨。
永遠要記住:進口,就等於是出口。
另一個國家的民眾是拿產品來換中國的產品,只不過通過了一個交易媒介——貨幣。
因此,擴大進口,就是擴大出口。
必須針對非美國以外的所有地方,全面地徹底的實施零關稅政策,以吸引全球各國的產品賣向中國。
只要進口產品越多,那麼出口產品也就越多。
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歡迎中國的政策,因為這必將為對方國家帶來生產力的增長。貿易是雙贏的,在對方國家生產力增長時,中國的生產力也將同步增長,失去美國市場的損失,就可以找回來。
美國只有三億人口,但全世界有七八十億人口,就算是美國人富一點,但全球七八十億人口真正能消費的產品數量,遠遠超過了美國。
第二、取消進口增值稅和消費稅
雖然取消進口增值稅有違所謂稅收公平性原則(國內企業要收),但是,特殊時期要特殊處理,要讓這些失去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和工人們不至於停工停產,那就要大量增加進口。
進口增值稅的比例是13%,這個稅率高於中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因此,如果能取消或大幅減免,那麼會有更多的國家的產品出口到中國。
進口消費稅主要針對的是奢侈品,比如高檔化妝品、煙、酒、及大排量汽車等,這也可以同步取消。
還是那句話,進口就是出口,不必對奢侈品設定什麼高額關稅,這是古老的稅收思想,需要徹底摒棄掉。
以稅收原理來說,對任何一個人減稅,對任何一個領域減稅,都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稅收公平,不是需要追求的目標。
第三、部分退出全球減碳協議
減少對國內企業基於減碳的環保管制,以降低國內企業的成本,讓中國的產品可以銷售到任何發展中國家。
環保管制,不僅基於氣候安全的恐懼,還是歐美國家實際上給中國施加的一種貿易管制,是透過設定標準的方式提高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
中國的產品之所以賣給歐美更多,是因為成本還不夠低。如果成本進一步下降,第三世界國家會有更加龐大的需求。
中國企業應該更多的聚焦在第三世界國家民眾的需求上。
只要中國企業的產品的成本下降到第三世界國家民眾願意大量購買的程度 ,那麼,減少的美國市場是無關緊要的。
第四、改革國內的勞動法
中國的勞動合同法,並不能真正幫助到勞工,反而使得企業不敢僱傭工人,企業的合規成本太高,也導致企業營商環境的惡化,勞動訴訟越來越多。
支援工人與企業自願簽訂任何契約,而不是按國家要求的強制合同版本,同時用法律保障自願契約的執行,這才是良好的營商環境。
只有工人與企業主的高效合作,才能進一步降低中國製造業的成本,才能讓中國製造業進入非美國外的全球市場。
第五、放開土地管制
中國最大的改革空間,就是中國還有足夠多的土地資源,這些土地資源大多用於低效的農業,完全可以釋放出大量的土地出來,形成更低的工業用地價格,以降低製造業成本,並吸引全球企業來中國投資。
將勞動力和土地這兩個資源自由化,市場化,那麼,中國的生產效率會進一步提升,產品成本也會進一步降低。巴西人想進口中國更多的產品,但需要他們買得起,成本降低非常重要,這樣,我們就能用更多的工業製成品,換來更多的巴西大豆,也讓中國的肉類供給變得更多。
在貿易戰下,明面上的工資收入或許難以上升,但只要生產效率在提升,那麼物價會下降,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會提升。
第六、削減福利用於降稅
回到原來制定的社會保障只是兜底性手段的目的,全面降低社會福利水平,將城鎮職工的退休工資減少一半,最多的人都不能超過3000元一個月,同時對社保少徵收一半。
不生產的人,不能拿著大量的資金去消費。
貿易戰有可能發展成為國難級別,中國沒有這種條件維持這種象發達國家靠攏的福利制度。
教育開始收費,特別是大學教育,以降低政府支出。由此就能騰出來降稅空間,不至於用超發貨幣的方式來維持福利,這是不可維繫的。
美國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為川普減不下福利支出。
第七、加大對外開放力度
放開各種投資壁壘,全中國實行海南的個稅稅率制度,最高個稅設定在15%,吸引全球企業投資,吸引全球精英來中國工作。
外來企業的投資,一樣會進一步增強中國產業的效率,從而提高中國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甚至需要吸引全球勞動力來中國生產。
全球勞動力有十幾億人還在從事低效的農業,只要他們參與全球分工生產,自己的消費力馬上提升,就能消費中國工廠生產的其他產品。
第八,支援中國企業出海
中國企業出海在國外僱傭工人,向中國出口,這就能為當地工人帶來購買力,換取中國的產品,進一步增加中國的出口。
大量的消費品可以在海外直接生產,中國更多的生產中間產品,形成交易互換和雙贏。
這需要零關稅規則配套及對資金管制的放鬆。
如果按我說的上述這些意見執行,貿易戰下,中國不僅不會有什麼惡果,反而可以成為全球的經濟中心,會成為貿易戰下經濟反而突飛猛進的地區。
只要自由開放,放松管制,美國貿易戰不足為懼。甚至是好事,對美國的銷售減少,達成貿易平衡,本來是中國應該追求的。
在百年未有之變局(一百年來最大規模的關稅戰)中,國民也更容易在危機中接受這些改革手段。
化危為機,就真正能做到。
我最擔心的是,用印鈔票來應對。
請注意,鈔票不是生產資料,不是消費資料,他不能對實質性的經濟有任何的幫助,只會帶來破壞。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