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黃漢城經濟學
這兩年經常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說什麼廣東落後了,想發展應該去江蘇,以後打工、創業,投資有機會的地方都要轉移到江蘇了。
理由是什麼呢?
廣東是外貿依存度高的地方,東西方越背離,江蘇就越有機會反超廣東。
像2019年雙方差距還高達9330億,但是這幾年在大時代的拐彎下,江蘇明顯更快更猛,硬生生把差距壓縮到了兩三千億。
有專家就覺得,按照這樣的速度,不出一兩年江蘇就會成為經濟第一大省,打破廣東延續了三十多年的神話。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經濟中心會從珠三角轉移到長三角嗎?
在我看來,你是沒有理解到廣東的真正實力是有多可怕——
廣東一年可以創造2.16萬億稅收(2023年),而江蘇只有1.55萬億元,僅相當於廣東的72%。
廣東的企業居民在金融機構有35.1萬億的本外幣存款(2023年),而江蘇只有24.6萬億,僅相當於廣東的70%左右。
廣東一年可以收上來2365億的個稅(2023年),而江蘇只能收到1262億,僅相當於廣東的53.4%,可見相較於廣東人,江蘇人的薪資收入是有多低。
在“錢袋子”方面,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叫做“七省一市養全國”,廣東一年要淨上繳7341億(2023年),支援給其他的兄弟姐妹們,是貢獻最大的地方。
而江蘇雖然貴為GDP第二大省,卻只貢獻5108億屈居第四名,落後於廣東、上海和浙江。
養老差距就更大了,廣東上繳的份額幾乎佔了全國一半,是江蘇的6.5倍,上海的36倍。
若沒有廣東人的勤勞和付出,根本不敢想象畫面會有多美。
所以,要說對東方的貢獻度,江蘇跟廣東比還是相當“落後”的。
即便未來在GDP超越了廣東,含金量還是比不上廣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