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疼!”3歲男孩被親媽踢壞襠部,真相刺痛無數人……

那些“情緒失控”的惡果
痛心!
3歲男孩的媽媽,因望子成龍心切,給兒子報了多個興趣班……
這原本已經超出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根本不可能達到媽媽的要求。
可面對心不在焉“不爭氣”的兒子,媽媽一怒之下狠狠踹了兒子襠部一腳,卻不成想這一腳正中要害,造成嚴重損傷!
孩子送醫之後,這位媽媽自責不已,後悔得痛哭流涕。
這是紀錄片《你好,兒科醫生》中真實發生的事!
我們身邊,因為這種一時衝動而發生的悲劇,太多太多了:
重慶一對夫妻吵架,妻子欲開車離開,丈夫怒氣衝衝追出來,擋在車前,以為這樣妻子就不敢發動汽車了。
誰知下一秒,妻子情緒失控,踩下油門,丈夫摔了出去,後腦勺著地,當場身亡。
在警察局裡,妻子一臉懊悔,嘴裡唸叨著:“如果當初不這麼生氣就好了。”
某年五一長假,一女子駕車行駛途中跟母親發生爭執,一氣之下鎖上車門離開,還關機失聯。
老母親和該女子年幼的兒子被鎖在車內,30多度的天氣,孩子動靜越來越小,幸好警察及時趕來砸窗救人,才沒有釀成悲劇。
一時之怒,兇險至極。
有時候,即便失控的情緒當下沒有造成什麼惡果,但留下的陰影是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的。
最近看到這樣一條影片,家庭監控無意間記錄下了一位媽媽情緒失控的瞬間。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位媽媽崩潰嘶吼,掀桌子摔椅子,家裡老人和大點的孩子嚇得愣在原地,另一個年幼一些的孩子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短短十幾秒的影片,局外人光是看看已經心驚膽戰、大腦一片空白了,身處其中的孩子得留下多麼大的心理陰影?
父母的情緒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水,天天跟情緒化的父母共處一室,最是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情緒倒灌
損害孩子的福氣
為什麼這麼說呢?
來講講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的故事吧。
其一是張愛玲的母親,她為培養女兒,請最好的老師,送張愛玲上最好的學校,在教育上下足了血本。
但是,張愛玲的母親卻十分情緒化,她喜怒無常,動輒就衝女兒發脾氣,達不到她的要求,就對張愛玲大聲斥責。
這樣的母親讓張愛玲心生厭惡,最終母女倆分道揚鑣。
父不慈,母暴躁,後來的張愛玲大家也看到了,她雖然成為了有名的作家,但是卻一直在親密關係中卑微到塵埃裡,童年的經歷也讓她不敢生育自己的孩子,直到自己孤零零在公寓去世。
另一個是楊絳的母親唐須嫈,楊絳從小見到的,是母親溫和待人,一個人操持一大家子,從無抱怨煩躁,面對自私自大、愛佔小便宜的親戚,母親也從不生氣。
從小到大,楊絳沒聽到父母吵過一次架,反而他們如老友一般,無話不談。
偎依在父母身邊,一家人一起讀書……這些童年幸福的畫面是楊絳一生最大的底氣。
後來雖飽經戰亂離愁,但是楊絳始終積極樂觀,熬過了那些暗黑的歲月,不僅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她自己也成為了人人尊敬的女先生。
她說:“在這樣一個和睦自由、民主開明的家庭中長大,是我最大的幸運。”
不難看出,擁有情緒鬆弛的父母,可免孩子心靈受傷,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底氣和福氣。
很多父母,本意其實並不想傷害孩子,可是架不住擔心啊!
擔心孩子不好好學習;
擔心孩子無法適應社會;
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
當自己擔心卻又缺少改變孩子現狀的能力,心中的恐慌和急切就會一觸即發,化為惱怒倒灌給孩子。
事後冷靜下來,又深感羞愧,覺得對不起孩子。
這種狀態,常會讓父母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爸爸),不斷責怪自己,從而導致兩種後果:
要麼更加頻繁地陷入失控狀態;
要麼自己一味強忍,直到忍無可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不懂情緒管理
傷害的也是自己
先來說說頻繁地陷入失控狀態。
要知道,不只有暴躁、怒吼、衝動才叫“失控”,很多時候我們會情緒失控而不自知……
·情緒失控可以表現為“冷戰”
有時候,我們不會在言語、行為上攻擊惹怒我們的人,但卻用冷漠的表情、拒絕任何溝通接觸的行為,讓對方體驗到被拒絕、被拋棄的痛苦感受。
我們以為自己把脾氣控制得很好了,殊不知這種情感剝奪是一種更為嚴重的傷害。
·情緒失控可以表現為“頹喪”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一類人,他們總是悶悶不樂,表面上該怎樣還是怎樣,但就是幹什麼都情緒不高。
任何人興趣高漲想靠近他們,換來的都是冷漠和無動於衷,彷彿他們身上有個“黑洞”,能吞噬掉一切積極能量。
待在這樣的人身邊令人抓狂,而這樣的人其實自己也在逐漸失控。
·情緒失控可以表現為“拖延”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處於被動位置的家庭成員身上,心中有不滿,但不會表達出來,而是採用“拖延”這種非暴力但不合作的方式來被動攻擊。
表面“好好好,是是是”,但答應的事就是不想做。
你看,情緒失控表現在行為上,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哪一種,對我們所處的任何關係,尤其是家庭和親子關係都會造成傷害。
《菜根譚》中說:“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反過來說,當我們總是帶著一個情緒黑洞在身上,福氣也會散掉。
但所謂的心平氣和脾氣好,也絕不是一味強忍。
俗話說得好——氣大傷身。研究表明,不良情緒是很多疾病的“活化劑”。
死於乳腺癌的歌手姚貝娜在生前就曾說:
“我的病就是在我那段極度鬱悶的時期得的。
在你特別鬱悶的時候它一定會找一個出處,要麼身體出現問題,要麼精神出現問題,所以人一定要想開點兒。”
這個警鐘敲得足夠沉痛,讓我們意識到及時排解不良情緒有多麼重要。
如果只是剋制而不懂得宣洩“有毒情緒”,它並不會消失,只會反過來攻擊傷害我們自身,或是心理上,或是身體上。
所以有人說: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管理情緒
深以為然。
從知道到做到,有多難?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地做到這一點,仍然令很多人頭疼。
的確,這裡面有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
我們內心深藏的執念;
家族代際傳承的“情緒密碼”;
社會文化環境等諸多因素造成的焦慮;
……
想解決一個人的情緒問題,僅憑一人之力,很難辦到。
但是,如果有這樣一群人——
有的與你有過相似經歷,“渡劫”成功,願意把經驗分享給你;
有的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在你陷入情緒黑洞而不自知時,能幫你直指問題關鍵;
有的在你痛苦無助時,理解、陪伴、支援你;
有的在你疑惑困擾時,專門為你覆盤和答疑……
這條難走又容易半途而廢的路,會變成一條輕鬆愉悅的成長之路。
這就是尹建莉父母學堂想要幫每一位學員達成的目標。
在學堂的老師們心中,學員們不僅是肩負孩子成長重任的父母,更是每一個值得被珍愛的具體的人。
因此,我們用心打磨出了《21天父母情緒訓練營》,只為讓大家都有機會變成能夠有效管理情緒,收穫好心情、好身體、好家庭、好事業、好孩子的自己。
在這裡,往期學員中有的因為情緒管理能力提升,孩子教育問題變得很輕鬆,夫妻關係大大改善,婆媳矛盾都捎帶手解決了
有的學員領悟到壞情緒對自己身體的長期傷害,及時止損
有的學員療愈了自己積年已久的創傷,獲得從未有過的抱持和被愛的體驗
參加過的學員紛紛表示,在【21天父母情緒訓練營】的收穫遠遠超出“掌控情緒”這一項預期,隨之帶來的方方面面的積極變化,讓原本一地雞毛的生活發生了充滿希望的逆轉:
上下滑動,檢視父母情緒訓練營教學例項↓↓↓
這些收穫,
不需要花大價錢請心理諮詢師就能得到;
幾頓下館子的錢,
就可以帶來身心的成長和蛻變。
下定決心改變的你,即刻加入吧!
透過本文新增課程顧問下單
可享限時優惠價!
↑↑↑
歡迎新老學員掃描上方二維碼
新增課程顧問垂詢
21天父母情緒訓練營
尹建莉擔任首席設計導師
精品小班授課(100人/班)
配備1位班主任+5位助教+10位學姐
3周線上學習
手把手群內訓練
實戰綜合演練
適用人群

育兒問題久治不愈
聽過很多道理,學過很多招數
但治標不治本

教育孩子還是問題重重


夫妻關係漸行漸遠

情緒上來就頂牛


互相指責溝不通

自己家裡家外辛苦付出卻得不到支援


“一點就著”
孩子老公一犯錯,或者說點什麼不好聽的
馬上就受不了、想發脾氣
對自己和家人都造成身心創傷,
又不知道怎麼辦
自卑、能量低
很愛孩子和家庭
常常覺得自己做不好,沒有能量了
……
課程如何幫助你瞭解和改變
自己的情緒反應模式?

課程由錄播課、專項練習、作業點評、直播串講、群內答疑等豐富模組構成。
一改老師教學、學生接受的單向模式,而採取目前最先進的以學員為中心的雙向互動教學方法,圍繞學員具體的、個性化的問題進行梳理。
第一階段:你會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用全新的視角看待情緒。
第二階段:找到不斷吸取你能量的情緒黑洞,斬斷投射,你將接納自我,並賦能孩子。
第三階段:你將把握當下,跟過去道別,開啟全新的育兒之路。
在情緒營的課堂上,從始至終,帶著問題而來的你才是被關注的核心。
馬上掃描下方二維碼
新增課程顧問
瞭解詳情↓↓↓
透過本文新增課程顧問下單
立享限時優惠價!
業理論部分會不會很難懂?

這門課程有著紮實的專業理論部分,有科學的訓練模型,但對學員來說,學起來卻毫無負擔
尹建莉父母學堂設計團隊的老師們,把高深的專業理論部分跟實際操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又具體為表格化的層次清晰的日常練習。
只要你跟著老師的引導帶領,不貪多、不著急、不放棄,把每一步都弄明白,你就能直接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學完課程你會收穫
上下滾動,檢視往期學員成長見證
父母好情緒,孩子好未來!
別讓壞情緒壞了自己和孩子的一生。
加入尹建莉父母學堂【父母情緒訓練營】21天,改變焦慮憤怒的習慣性腦回路,收穫情緒穩定、幸福快樂的自己,體驗和諧溫暖的家庭關係。
已經有那麼多媽媽做到了,你也可以!
透過本文新增課程顧問下單
立享限時優惠價!
↓↓↓
↑↑↑
馬上掃描上方二維碼
新增課程顧問,瞭解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