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元宵節一過這個年就徹底過去了。打工人又回到了奔波忙碌中,而城市鄉村間的道路上行人再度稀稀落落。好處是車票機票打折季來了,查機票,北京去貴陽的200多元,去成都的也是200多元,去昆明的300多元,難怪時間充裕的人們選擇過了年再出行,淡季機票太香了。
如果說200元的機票香,就在幾天前,更“香”的火車票還曾勾引得人蠢蠢欲動,那就是幾十元便能跨越了半個中國的火車票。看到從北京到成都47元的火車票,我想很多人都會如我一樣,以為是促銷噱頭,可當搜尋了12306網站,看似天上掉餡餅的低價票真實存在,只不過需要候補。站票卻是現成的,下單就能買到,這真是打破了認知。

《春色寄情人》劇照
急忙尋找其他線路類似票價的火車票,不免有點失望。憑直覺春節後大西南向著珠三角開行的列車,此時應該是非常緊俏的,相反方向便會有列車空駛,可並沒有搜到這樣的便宜票。節後長江沿線,人們會從上游湧向下游,逆向人流驟然減少,可也沒有超便宜的車票。唯有以北京為起點向著東北方向的,還有一輛火車票價也出奇地親民,那是北京到牡丹江的列車,起點到終點總價37元。
不由得把這兩次列車做個比較,它們都是春運期間臨時加開的長途列車,列車出發的時間都是夜間,列車並非見站就停的慢車,經過了很多大城市,比如K4119夜裡1點多從北京開出,途徑邯鄲、洛陽、西安、安康和成都等大中城市,歷時35個小時到達終點四川眉州,全程票價49元。K4115也是夜裡開出的車型,這輛車從北京到瀋陽北硬座票價19元,到哈爾濱30元。當然,這是打了兩折的,春運期間與人流逆行的票價,若是K4116,從牡丹江到北京到,整個行程的票價便是192元了。眉山到北京到全程硬座票價則是251元。

《了不起的高鐵》劇照
有人評論,坐33個小時的硬座,費屁股,受不了。其實這兩對對開的春運臨時列車去年就有了,還有人去車上打卡,一路記錄乘坐的感受。漫長的夜晚最難熬,坐著睡著,這是很多人沒有體驗過的艱辛。尤其是逢車就讓行,坐高鐵一個多小時的路段,這輛紅皮車竟然走了七八個小時。越是接近終點北京越是頻繁地停車,終點近在眼前卻彷彿永遠也到不了一般,煎熬得乘客坐立不安。但有的路段乘客突然就消失了大半,也可以從容地在三個座位間躺下了,伸展一下僵直的身體;還有相熟的乘客輪換著躺下休息,硬座變臥鋪。自然,這絕不是舒適的體驗,有的大哥一天三桶泡麵,變著花樣地吃泡麵;還有老大爺想補臥鋪票,一打聽得300多元,就斷了去臥鋪的念想。相對於鐵軌上其他列車空落落的車廂,這列車有著足夠的吸引力,即便是餐車,12元一份的蓋澆飯也釋放著鐵路部門濃濃的誠意。
想當年大學剛畢業,我也曾坐了三天兩夜60個小時的火車從北京去了昆明,那時的硬座票也是這個價格水平,五六十元的樣子,火車也同樣慢。當年坐60多個小時的火車用的可不是屁股,年輕人沒有親身經歷想象不到,那時候很多乘客其實是躺在硬座的底下的,最擠的時候還有人“掛”在行李架上,怕擠不到廁所,一路上儘量不喝水。到了大西南進了山區,經常臨時停車,小商小販來鐵道邊賣吃的,用竹竿挑著籃子伸到車窗交易。那時候有錢也難買到臥鋪,今天情況不一樣了,可如果你沒錢還得遠行,47元的硬座票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春運臨時列車2月18日就停運了。但從其開行時間、定價多寡、行經城市等資訊,仍使人看到了鐵路靈活票價的思路。春運期間逆向遊客本來就少,即便打“骨折”,也不過是把其他列車上潛在的乘客吸引到低價的列車車次上。想當年,大年三十火車上是給旅客送餃子的,打“骨折”的車票,體現的更多的是人民列車對乘客的誠意。自然,鐵路運營首先是經濟行為,若是所有逆行車次都打“骨折”鐵路總公司也吃不消,所以選擇在兩列最有代表性的車次上釋放鐵路部門對乘客的回饋之情。
硬座打兩折,究其實是很難吸引到增量乘客的,鐵路本來就是長途客運中成本最為廉價的運輸方式,綠皮車紅皮車又是鐵路中最為廉價的,滿足的是最為剛性需求的出行需求。而旅遊者,即便是窮遊者的旅行成本中旅費只是其中一種,其他要支付的還包括住宿、遊樂乃至餐飲等多種費用。旅遊既然是出門看世界、拓展生活體驗、提升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很難以“費屁股”的讓自己不舒服的方式開啟。這個意義上短途綠皮車才帶來旅行打卡的體驗,為鐵路部門帶來增量旅客。

《宇宙探索編輯部》劇照
打“骨折”的春運綠皮車票雖然和絕大多數旅行者沒有關係,但是鐵路部門的定價機制的確是越來越靈活。如今高鐵的票價也分為淡旺季,旺季上浮10%-20%淡季卻可能打半折,這就相當有誘惑力了。有的線路高鐵面臨著和飛機激烈的競爭,在一些旅客不足的線路高鐵票價會出奇地便宜,比如從南昌到北京因為開行了的夕發朝至的動臥,可很多時候這條線路上旅客不足,火車就會打非常大的折扣,全程動臥也就兩三百元。

《幸福慢車》劇照
而在天空,因為天空中沒有固有的軌道,所謂沒有護城河,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一直激烈,淡季的時候就會釋放出巨量的打折票源,給旅行者以充分的選擇。在這個冬盡春來的春運結束而夏季旅遊還遠未開啟的淡季,隨便搜尋一下機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是低點,一兩千元往返泰國、馬來西亞,幾百元深入大西南、大西北腹地,躲過了春運高峰,“閒情逸致+美景”的反季節旅行體驗就在眼前。
47元的硬座票讓我回憶起過去全國人民一起“窮遊”的日子。今天,當旅遊升級為全民的精神物質追求,淡季“骨折”票,提供的便是另一種可能性。

排版: 布雷克 / 稽核:雅婷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