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在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矚目下,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內進行的秘密選舉迎來歷史性一刻:來自美國的69歲紅衣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當選為第267任教宗,接替上月逝世的教宗方濟各。他將以“教宗利奧十四世(Leo XIV)”之名執掌全球13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導權。

他的名字在聖彼得大教堂的陽臺上,由紅衣主教曼貝爾蒂(Mamberti)宣告拉丁文“Habemus papam!”(我們有了新教宗!)之後正式公佈。


現場人群開始高呼“Leon,Leon!”,仍顯得震驚,許多人嘴裡喃喃道:“是美國人?”

新教宗在私下被暱稱為“鮑勃神父(Father Bob)”,熱愛網球,形象親和。他被認為是“最不像美國人的美國人”,作風溫和、務實、低調,但內心堅定,被稱為“沉默的改革者”,將繼續推進前任教宗方濟各倡導的教會更新。
雖然外界對他在女性神職、同性伴侶等議題上的立場頗感興趣,但他一直未公開明確表態,保持謹慎與尊重教會傳統。

美國總統川普對此回應稱“美國首位教宗”當選:這是國家的巨大榮耀!
隨後不久,川普在自己的社交平臺 Truth Social 上釋出賀文,正式祝賀Robert Prevost成為新任教宗利奧十四世(Pope Leo XIV):
“祝賀羅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他剛剛被任命為教宗,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出生於美國的教宗。這是多麼令人振奮、多麼偉大的國家榮耀!我期待與教宗利奧十四世會面,那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時刻!”
英國時間週四下午5點過後不久,西斯廷教堂煙囪冒出白煙,向全世界傳達出教宗選舉結果的訊息。

聚集在聖彼得廣場上的成千上萬信眾高喊“Abbiamo Papa,ole,ole,ole!”以及“Viva il Papa(教宗萬歲)”,來自數十個國家的國旗在陽光照耀下飄揚在聖彼得大教堂前。



那些沒有參與選舉的年長紅衣主教也衝向廣場,與人群一同列隊,伴隨著軍樂團演奏的義大利國歌與教廷國歌,共同慶祝新教宗的誕生。
人群中還被發現了兩位年過80、無選舉資格的美國紅衣主教:肖恩·奧馬利(Sean O'Malley)與唐納德·威爾(Donald Wuerl)。

一支身著藍色制服的銅管樂隊率領一隊瑞士衛隊穿過人群,來到陽臺下的中心位置,激起人群新一波熱烈歡呼。




瑞士衛隊是梵蒂岡的官方安保部隊,兼具儀式和保衛職責。
本次選舉共有來自70個國家的133名紅衣主教聚集在梵蒂岡,參與這場延續數百年的傳統儀式,以選出教宗方濟各去世後的繼任者——第267任教宗。
前一晚的首輪投票沒有結果,西斯廷教堂煙囪冒出黑煙,人群發出陣陣嘆息。
而今晨的第二輪投票依然無果,同樣冒出黑煙,表示仍未達成共識。
從第三輪起,每天最多可進行四輪投票:上午兩輪、下午兩輪。只有當白煙升起,才說明選出了新教宗。



由於過去的教宗選舉往往需要數天,因此人們並不指望前幾輪就能有結果。
歷史上最長的選舉持續近三年,最終選出教宗格雷戈裡十世(Gregory X);而最短的一次僅持續10小時,於1503年選出教宗儒略二世(Julius II)。
近幾十年來,天主教會的下一任領導者通常會在兩到三天內產生。

而此次選舉僅用不到24小時即達成結果,顯示出大多數紅衣主教迅速團結在某位明確熱門人選周圍。
前兩到三輪投票通常被視為“角逐站位”的階段,真正的贏家往往在更後幾輪中脫穎而出。
目前在世的252位紅衣主教中,有138位年齡在80歲以下,因此具備選舉資格。
他們的分佈如下:
-
北美:16人
-
歐洲:54人
-
亞洲:24人
-
中美洲:4人
-
南美洲:18人
-
大洋洲:4人
要成為教宗,候選人需獲得三分之二選票支援,即至少89票。







羅伯特·普雷沃斯特1955年9月14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父親路易斯·馬裡烏斯·普雷沃斯特(Louis Marius Prevost)具有法國和義大利血統,母親米爾德里德·馬丁內斯(Mildred Martínez)為西班牙裔

普雷沃斯特以謙遜、親民著稱,強調主教應貼近信眾,傾聽他們的聲音,而非僅僅作為管理者。在秘魯任職期間,積極關注邊緣群體,特別是委內瑞拉移民,體現出對社會正義的深切關懷。他支援教宗方濟各的改革路線,強調教會的包容性,主張“擴大帳幕,讓所有人都感受到教會的歡迎”。在當選教宗後,利奧十四世首次在聖彼得大教堂陽臺上向信眾發表講話,強調“團結、和平與對受苦者的支援”,並呼籲全球對話與慈善。
當天匯率
1 美元=7.24人民幣
歡迎關注 華人生活網
華人生活app 全新升級了
華人生活app成為你
拓展人脈和商機的工具

閱讀原文網址下載華人生活平臺,
美國同城分類資訊網免費釋出平臺!
點選下方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