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大老師
首發公號:離想主義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2024年末最抓馬大戲,當屬韓國“首爾之冬”。
緊急戒嚴之後又迅速取消,彈劾總統又緊急逮捕,直到現在還仍舊上演中。
很難想象本該嚴肅與敏感的政治風雲,竟然如此荒唐和抓馬?
只能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在另一個國度,同樣荒唐又離譜的事情也正在上演。
能拍出來如此荒謬驚悚大片,屬實膽大包天。
秘密會議
Conclave
導演: 愛德華·貝爾格
編劇: 羅伯特·哈里斯 / 彼特·斯特勞恩
主演: 拉爾夫·費因斯 / 亞採克·科曼 / 盧西安·姆瑟馬蒂 / 斯坦利·圖齊 / 約翰·利思戈
編劇: 羅伯特·哈里斯 / 彼特·斯特勞恩
主演: 拉爾夫·費因斯 / 亞採克·科曼 / 盧西安·姆瑟馬蒂 / 斯坦利·圖齊 / 約翰·利思戈
上映日期: 2024-08-30(特柳賴德電影節) / 2024-09-08(多倫多電影節) / 2024-10-25(美國)
片長: 120分鐘
本片改編自英國作家羅伯特·哈里斯的同名小說,導演愛德華·貝爾格上一部作品是獲得多項大獎肯定的《西線無戰事》,拉爾夫·費因斯、斯坦利·圖齊等主演在本片奉獻上絕佳表演。
上一任教宗突然去世,樞機主教團團長勞倫斯(拉爾夫·費因斯 飾)承擔起組織教宗選舉會議的責任。
全球108個紅衣主教齊聚羅馬,他們要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新教宗。
當選教宗需獲得至少三分之二的選票即72票,無人達成則進行下一輪,直到滿足條件。

會議期間高度保密,紅衣主教們被關在西斯廷教堂內,不能與外界有任何聯絡,因此稱為“秘密會議”。
電影完整呈現了這次投票的全過程。
在面對權力的時候,這些“離上帝最近的人”也並不純淨,與世俗社會的任何選舉一樣,秘密會議充滿陣營對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暗箱操作。
這實際上是一場披著宗教外衣的政鬥劇、“宮鬥劇”。

已故教宗沒有留下明確意向,在他病重後內部實際上已經暗流湧動,有資格爭取教宗位置的人很快浮出水面,雖然表面上大家都很淡然。
最主要的對立,是所謂“自由派”和“保守派”。
來自義大利的特德斯科(賽爾喬·卡斯特利托 飾)和來自非洲的阿德耶米(盧西安·姆瑟馬蒂 飾)都是“保守派”。
尤其特德斯科,在處理與其他宗教的關係、同性戀、離婚、女性在教內地位等方面主張維護傳統天主教權威,反對向世俗妥協。
他們內部也並不統一,身為白人的特德斯科顯然不喜歡黑人阿德耶米。

勞倫斯和貝利尼(斯坦利·圖齊 飾)
屬於“自由派”,他們都想延續已故教宗的開放包容政策。
勞倫斯無心戀戰,一直想辭任樞機主教團團長然後出國,基於沒有明確表達的理由,他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擔任教宗。
貝利尼一開始並不積極,他說:“理智的人都不想當教宗。”他不贊成自由派成員幫他拉票,但隨著投票的曲折進行,他越來越激動。
勞倫斯試圖安撫他,說這只是一場“秘密會議”,不是戰爭。
貝利尼咬著牙強調:“這就是一場戰爭!”他是在為整個自由派而戰。

另一個盛傳的人選是特倫布萊(約翰·利思戈 飾),他似乎沒有明確的左右立場,或者說兩派都不喜歡。
選舉會議之前他就被某主教舉報在教宗的最後一次會議中已經被免職,作為品行上有瑕疵的人他已經不適合參選,而同時參會的人此時已經被隔絕在外,無法驗證。
應接不暇的“秘密”讓勞倫斯焦頭爛額,而此時又來了一個陌生的客人。貝尼特斯(Carlos Diehz Carlos Diehz 飾),來自阿富汗,由已故教宗秘密任命。
在伊斯蘭地區傳播天主教,可以想見他的艱辛。勞倫斯查驗了他帶的檔案,確認了合法身份。

第一輪投票結果,阿德耶米21票,特德斯科18票,貝利尼17票,特倫布萊16票,勞倫斯6票,31人得1票。
在自由派的壓力下,勞倫斯也嘗試去拉票。當他得知貝尼特斯投了自己時,希望他能改票。
貝利尼此時已經對勞倫斯不滿,因為一直表露退意的他也得了6票,懷疑他在暗中運作。誰能拒絕權力的誘惑?
第二輪投票結果,阿德耶米34票,特德斯科25票,貝利尼18票,特倫布萊16票,勞倫斯9票,貝尼特斯2票。

之後,各種“爆料”和“狗血”事件輪番上演。
阿德耶米三十年前和少女發生關係產下私生女,而把女孩從非洲帶到羅馬的幕後指使是特倫布萊。
特倫布萊聲稱他是遵照已故教宗的指示,並不知道女孩的真實身份。
勞倫斯私拆封印秘密潛入教宗房間,意外發現了證明特倫布萊參與賄選的報告。
自由派開始搖擺,眼見貝利尼已經沒有希望,為了阻止保守派,他們決定改投特倫布萊,所以貝利尼反對公開報告,尤其還是非法取得的。
“我們永遠找不到一個沒有任何黑點的候選人,我們都是凡人。”

勞倫斯一直堅持著中正理性,努力以超然的態度看待選舉和結果。
可以說他對大是大非的堅持、對選舉會議的尊重、對私下調查的抗拒、對候選人德行的監督都是出自要為教會選出一個真正的合格的領導人的公心。
所以他敢於和每個當事人當面對質,但瞬息萬變的形勢和對教會未來的擔心逐漸在動搖他的“理想主義”,他的規則在鬆動。

每個人都有堂而皇之的理由,或者為了自己的陣營,或者為了教會的發展,因為目的的正當性,妥協、交易、謊言、權謀、黨同伐異就具備了合理性。
當每個人候選人都“以己度人”地斷定勞倫斯也在覬覦寶座時,他還能捫心自問地堅決否認嗎?
他一系列表面公事公辦,實則不斷打擊候選人的行為,真的毫無私心嗎?

阿德耶米、特倫布萊已經被迫放棄,投票已經變成特德斯科和自由派的對決,之前一直投貝利尼的勞倫斯猶猶豫豫地寫下自己的名字。
投票時,大爆炸發生。紅衣主教們灰頭土臉地舉行會議,勞倫斯不得已公佈了城市正在遭受恐怖襲擊的訊息。
特德斯科趁機發難,抨擊教會的軟弱助長了邪惡,主張現在需要有人帶領大家戰鬥。
此時,之前一直寡言少語的貝尼特斯說話了。

他之前一直投給勞倫斯,因為他認為勞倫斯最符合這個位置的要求,他不考慮所謂派系鬥爭,也不在意勞倫斯本人想法,他只選他覺得應該選的。
去過剛果、巴格達、喀布林的他對戰爭最有發言權,他見過成堆的屍體,我們必須戰鬥嗎,我們到底在爭什麼?
“如果我們現在屈服於仇恨,如果我們談論的是‘陣營’,而不是為每個男人和女人說話,那麼你們要對抗的東西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教會不是維護傳統、眷戀過去的工具,教會是我們走向未來的道路。
所有人啞口無言,貝尼特斯高票當選。

已故教宗只在開場以屍體的形式短暫出場,但他的影響力一直縈繞不絕。
從貝利尼評價教宗下象棋總是能領先八步可以想到他也許是個城府很深、善於佈局的人。站在已故教宗的視角,這場秘密會議的結局也許盡在掌握。
他手裡的秘密報告說明他在長期監視身邊人,可以說他不信任任何人。
他也許早就掌握了阿德耶米的黑料,然後指使特倫布萊帶來關鍵證人,此舉一箭雙鵰,之後只剩下最激進的特德斯科。

當他面對勞倫斯、貝利尼等人的圍剿時,“秘密武器”貝尼特斯突然襲擊,勝券在握。
貝尼特斯當然沒有這麼容易贏,但已故教宗雖然不信任身邊人,但很瞭解身邊人。
以他對每個人的性格好惡派系等情況做一番盤算,貝尼特斯在他心目中也許十拿九穩。
當然這一切都是猜測,已故教宗的真實意圖並沒有人知道,但他的立場被廣泛認定為偏“自由派”。
他心中一定有自己的傾向,勞倫斯,貝利尼,貝尼特斯也許誰當選都可以。

本片的美術和攝影非常有特色,構圖精巧,大量的紅白對比給這個充滿黑色幽默的電影加上一層莊嚴純澈的殼。
全片一直保持娓娓道來的氣氛,直到迎來頗具挑戰性的結尾。
影片最後的爆炸性轉折讓前期的權謀黨爭都顯得黯淡,甚至懷疑是為了這碟醋才包的這頓餃子。

貝尼特斯是個“雙性人”,生理上他\她既有男性特徵,又有女性的生殖系統。
他\她曾去瑞士診所準備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但最終沒有做,因為他想保持上帝造物的本來模樣。
不知道已故教宗是否瞭解此事。
回想全片,秘密會議相關會場只有男性存在,女性被絕對地排斥在話語權體系之外。
這個結局既打了所有傳統和現存秩序一記響亮的耳光,又像是造物主一次絕妙的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