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4

本文字數:2863,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祝嫣然
全國兩會即將開幕。作為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風向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對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篇佈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為實現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向好,宏觀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更多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將加快落地。

穩中求進
2024年,我國經濟增長5.0%,經濟總量首次站上130萬億元新臺階,順利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情況下,能夠實現5%的經濟增長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執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去年年底表示,今年要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與以往多年相比,在提法上發生了重大變化。
韓文秀指出,這有利於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更好應對經濟執行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這些政策新提法的背後,有很高的含金量,具體方案將在全國兩會登臺亮相。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公佈的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或將繼續設在5%左右。這符合中國的潛在增長水平,反映出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的挑戰性,體現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務實態度,也是保障就業、化解風險、實現2035年GDP總量“翻一番”的必要前提。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在參與第一財經首席調研時表示,2025年政府預期目標的設定將綜合考量國內外經濟形勢及當前發展階段的核心需求,整體思路仍將堅持“穩中求進”。從經濟增長角度來看,目標可能設定在5%左右,這一判斷基於近年來中國經濟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持續推動結構最佳化和新動能培育的趨勢。設定這一目標既反映出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的挑戰性,也體現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務實態度。
價格是經濟執行冷暖的衡量指標,也是提振微觀主體信心的關鍵。今年年初召開的各省級兩會期間,絕大多數省份將2025年CPI漲幅目標下調至2%左右。考慮到各省份價格目標通常與全國目標基本保持一致,這或預示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CPI漲幅目標也將下調至2%左右。這將是2004年以來全國通脹目標首次低於3%。
當前價格水平持續偏低是宏觀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不僅影響生產端企業的盈利能力,還會對需求端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以及整體經濟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業內普遍認為,“2%左右”的CPI目標更為務實,也更具可操作性,逐漸彌補通脹缺口和需求缺口將是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方向。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展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仍然複雜嚴峻,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經濟執行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挑戰,這是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產業向中高階邁進過程中的陣痛,是發展中、前進中的問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浪中成長、在磨礪中壯大的,我們既要認清問題、妥善應對,更要把握機遇、堅定信心。

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
改革開放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擘畫了新時代新徵程的改革藍圖,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2月17日,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時隔六年多再次召開,釋放出穩定民營經濟預期、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強烈訊號。座談會再次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強調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表示,除了政策發力外,改革也要給力,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特別是那些起到“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激發活力”作用的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改革,要強化法治保障,加快立法步伐;建議要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調整財力與事權匹配機制。
日前釋出的中央一號檔案,明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檔案提出,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探索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等多項改革任務。同時,檔案還首次提出要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法治建設研究室主任尚旭東表示,這是繼2024年中央一號檔案要求“啟動實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整省試點”後,中央對第二輪延包試點作出的接續性部署,彰顯了中央對做好這項工作的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考量,這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長久保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鮮明體現。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之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預算制度、稅收制度、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等作出系統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表示,其關鍵詞在於“自主”二字,說明財稅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增加地方財政執行的自主性。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認為,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從週期性調節的角度看,將著力發揮政策的引導及支援作用,透過貫徹落實一系列財稅支援政策,從投資、消費及進出口等方面繼續加大對於經濟回升向好的支援;從結構性調整的角度看,將透過繼續完善稅收立法、最佳化支出結構、規範稅收徵管等,助力產業結構及經濟結構的調整,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今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國資委指出,今年將突出重點、講求成色,確保高質量完成既定改革目標。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必須打破思維定勢、破除路徑依賴,不斷增強工作的創造性引領性,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順暢流動、最佳化配置,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5年國企改革將秉持高質量完成的總體目標,穩步前行。在具體實施路徑上,可大致分為兩大板塊:一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活動已全面鋪開,特別是其部署的九個方面,需重點推進。其中,經濟佈局與結構調整、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重點的功能性改革,將成為改革的核心。各項任務均需嚴格按照規劃執行,確保年底前圓滿完成。二是國企改革還需緊密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指示精神,不斷豐富與國企相關的改革內容。如擴大內需、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等,都將是2025年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向。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非常強勁”!中國霸榜,取代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