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4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反覆內耗會讓你本應承受一次的痛苦,變成很多次。所以你可以反思,但不要一直‘反芻’。”

“那天TA提前離開,是因為什麼?”
“會上同事的發言,會不會在針對我?”
“那件事如果換一種處理方式,是不是結果就不一樣?”
……
最近,不少網友對“情緒反芻”很有共鳴。
很多人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去反覆琢磨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最後越想越難受,甚至輾轉難眠。
所謂“人的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在哪裡”。
人的情緒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把它浪費在“反芻”裡,是一種對自己的消耗。
這種內耗,不僅不能解決已經過去的問題,還會讓人無法專注於當下的事。
請及時對內耗喊停,學會把心頭的雜草清除,讓更多的陽光照進來。
01
反覆琢磨那些不舒服的事
會讓你困在情緒裡
有時候,我們反覆琢磨那些讓我們感到不適的事,在腦海裡一遍遍重播細節,彷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但心理學家表示,類似的心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反芻性思維”。
因為在面對不確定的痛苦時,我們大腦會習慣性“重播”事件,試圖從中找到某種解釋,從而讓自己感到安全。
但事實上,這種強迫性的反覆思維,不會讓人避免受傷,反而會讓我們深陷情緒旋渦。
就像網友的一句話說的,“反覆內耗會讓你本應承受一次的痛苦,變成很多次。所以你可以反思,但不要一直‘反芻’。”
分辨反思和“反芻”很簡單,因為“健康的思考如同呼吸,不應有窒息感”,而“反芻”則會讓你感到痛苦。
真正可以增強生活掌控感的行為,不是一次次揭開心靈的傷口,而是將那些讓你感到不適的關係和事情,從視野中移開,轉而專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有一種智慧是,“允許自己事過翻篇”,也“允許別人如其所是”——接受事情給你帶來的感受,但不賦予它主導你當下和未來的權利。

02
別把有限的心力
浪費在無限的內耗上
想要停下“反芻性思維”,拒絕內耗,關鍵在於你要將自己的注意力從“別的人”和“別的事”上移開,不讓它們佔據你生活的“C位”,去為每個當下注入力量——
01、給情緒一個“容器”
與其在“反芻”發生時,勒令自己“別再想了”,不如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讓思緒“自由流淌”。
比如,在情緒最低落的時刻,抽出10分鐘,在紙上寫下腦海裡出現的念頭和情緒。時間一到,將它們撕碎,扔進垃圾桶,迴歸眼前的生活。
給情緒一個固定空間,允許它在其中流動,看似放棄了對“反芻”的控制,實則給大腦建立了“我可以掌控”的認知框架。這會讓你覺得,在這樣的“規則”中,自己是安全的。
02、用現實的力量打斷“反芻”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你為一件事切實地行動起來,你的注意力會自然從情緒上移開。
當你發現自己又在不自覺地“情緒反芻”,可以立刻行動起來,有意識地去做一些什麼,主動選擇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比如開啟歡快的音樂,去跑步;整理屋子;給朋友打個電話,聊聊天;洗個熱水澡,泡一杯茶,拿一本書靠在床頭閱讀,直到睡意升起……
“當下”迴歸的那一刻,就是負面情緒消失的時候。
寫在最後
不要去反覆咀嚼那些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不給它們再次傷害你的權利。
鬆開捆綁於內心的枷鎖,讓過去歸於過去,讓情緒成為情緒,讓當下重回你的視野,去體會風,去關注雲,去感受身旁的一切。
你會發現,生活以嶄新的面目鋪陳於腳下,前路有光,未來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