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子玉
被命運扔進低估磨鍊心性,然後在不被人看見的地方默默實踐積累實戰經驗似乎是高手成長的統一路徑,歷史在各個階段所“生產”的強者都是這套模板的產物。
作為晚清中興名臣的胡林翼也是透過這個模式所進化出來的精英。
相比曾國藩和左宗棠等“明星”人物,胡林翼被“曝光”的頻次顯然比這兩位更少,但真實的歷史卻是,胡林翼才是晚清中興第一人物。
對此,《清史稿》也給出了客觀評價:“使無其人,則曾國藩、左宗棠諸人失所匡扶憑藉,其成功且較難。”
王闓運在寫《湘軍志》時對胡林翼的歷史地位也感到不公:“中興之業實成自胡,而外議不知所由,或謗或諛,皆非事實。”
一切都是因為胡林翼早逝,所以才讓曾國藩和左宗棠等人成為了主角。
當然,我們也不是否認曾、左的才華,而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如果胡林翼沒有早逝,那麼他一定是湘系的領軍人物,肯定有比曾國藩更高的江湖地位。
但是呢,歷史的劇本從來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來上演人們所期望的劇情,現實永遠都是:人生是無常的,歷史也從來不按套路出牌。
對於胡林翼,我們沒有必要在命運層面過多糾纏,而更應該從其身上汲取能夠指導我們進化的力量。
翻閱他的人生履歷,其向上攀爬的那段艱難時期似乎才是最具營養的。
眾所周知,胡林翼生於官宦之家,加上打小就聰明過人,是那種被後來成為兩江總督的陶澍第一眼就驚為“偉器”並當即將女兒許配給他的天才。
所以,在這種環境和語境中長大的胡林翼自然是睥睨一切,心比天高,對此,胡林翼自己就曾回憶:“平生自謂才大,自幼即狂,謂世人皆無才,因狂而傲,二十、三十歲以前均是如此。”
但是呢,這種性格和心態顯然不適合融入現實的應用場景,尤其是波譎雲詭的官場。所以,胡林翼後來能夠自如地駕馭一切官場人事只能說他經過低谷的磨鍊,那顆帶著稜角的心被歲月的重力一點點打磨光滑。
1835年,二十三歲的胡林翼考中秀才,八月中舉人,次年(1836)又接著中了進士,然後就是授編修,點翰林,仕途一片光明。對於當時任何熟悉胡林翼的人,他們都會有一種不自覺的判斷,胡林翼的前途必定無量,相信胡林翼也是這種心態。
但現實很快就給他的仕途之路堵上了一塊巨石,並給他的生活安排了一連串打擊。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胡林翼的岳父陶澍病逝於兩江總督的任上,七月份,祖父胡顯韶又接著去世。
道光二十年(1840)秋天,胡林翼前往江寧充任江南鄉試副考官,但由於主考官文慶的技術性疏忽,導致蘇、皖兩省的錄取名額出現誤差。結果,胡林翼也被連帶被降級,成為從七品的內閣中書。
由於父親胡達源的仕途也遭遇過這種情況,所以胡達源就在喪父、兒子仕途不順的打擊下於次年(1841)五月去世。按照當時的傳統,胡林翼就要在將父親葬回老家益陽之後然後守孝三年。
只是,在葬完父親之後,胡林翼的妾室徐氏又接著病逝。連續的喪親之痛加上仕途不順導致胡林翼開始懷疑人生,直接對前途失去了希望。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就是胡林翼在守孝期滿之後完全可以再回京師報到、打卡上班,為什麼會因為工作中的一個小插曲而自暴自棄呢,筆者猜測,一個是因為他在大好的年紀、事業的上升期卻只能呆在家裡,不能發力,更重要的是,岳父陶澍和父親胡達源的接連去世使他在仕途中失去了靠山。
以胡林翼的智商,他一眼都能看到自己回到京師之後的職場路況,在喪失希望的情況下他就徹底將自己釘在了益陽老家,蹉跎人生,這一蹉跎就是五年。

陶澍去世後胡林翼失去了靠山
圖源/劇照
假如你穿越到當時的益陽,偶遇胡林翼,你一定不會將眼前的人和曾經那個才華橫溢睥睨天下的少年胡林翼相聯絡,相關資料也記載了胡林翼當時在老家的情況:“道旁觀者不知其曾踐清華也。”
從衣著、行為等外在判斷,胡林翼就是一個標準的農民。雖然胡林翼在給友人描述他當時的生活時主打一個自在的主題,什麼“池圃足高臥,圖書供古歡”,但相信他的內心一定是落寞的。甚至老師潘世恩勸他復出時,他還以“願且耕且讀,衣食載足,為鄉里馬少遊足矣”表示自己無意於仕途,但這種口是心非的話語可能連他自己都不信。
胡林翼堅持不復出的原因只有一點,他看不清前路,沒有勇氣出發。但也正是這五年的時光將他體內“狂傲”的基因一點點剔除殆盡,變成一個比較沉穩的人。
生活就是這樣,你所有的缺點老天爺都會安排相應的應用場景來對你進行磨鍊,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意識。不能過關的人,只能繼續被折磨。
很顯然,胡林翼通過了老天的考驗,可以切入下一個應用場景接受更高層級的磨鍊,而這次的磨鍊就是實踐,在最艱苦的環境中積累最有效的實戰經驗。只不過,這次的主動權是掌握在胡林翼自己手裡。
為了能夠有所建樹,胡林翼沒有選擇回到京師繼續蹉跎人生,他選擇了一條最高效的路徑,透過捐納,求一個地方實職來實現人生價值。
最終,胡林翼花了一萬多兩銀子求得了安順知府的職位。
這裡有一個細節,胡林翼這一萬多銀當時是以眾籌的方式搞到的,全是父親當年的朋友以及親戚所資助,胡林翼還是吃了家裡的資源紅利。這一點,就連曾國藩都表示羨慕,覺得自己根本不能與胡林翼相比。
當然,所有人對他的選擇都表示不理解,因為,當時的捐納是有選擇權的,胡林翼完全可以選擇一個條件相對好的地方去,但只有胡林翼知道,惟有最艱苦的地方才能練出真本事來。
用胡林翼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初為政,遇貧瘠之士,當可以保清白風而不致負國。”
當然,以胡林翼的悟性,他可能已經預感到了當時大清的危局,知道大爭之世是能者的舞臺,所以才選擇了前往最艱苦的地方刻意練習。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三月,胡林翼在辦好一切手續之後回到益陽老家,在祖父的墓前,他發出了矢志做一名清官的誓言。
當年六月,胡林翼到達貴州,十一月,正式上任安順知府,當時的他三十五歲。
在安順知府的任上,胡林翼迅速打出了一套組合拳:興修水利;清理積案;解決土地爭議;推行文教,旌表節孝…
很快,這些舉措就都變成了胡林翼的政績:在一年時間內,胡林翼完成了鑿泉、築堰、設閘三項工程,解決了當地的農田灌溉問題;清理了三百餘件積案,實現了“人自以為不冤”的結果;廣設義學,樹立耕讀的風氣。
當然,最重要的政績還是捕盜。在安順年餘,胡林翼捕獲巨盜三百多名,基本將當地的盜賊清零,實現了“一郡肅然,盜賊衰息”的結果。這是安順在近二十年來所未曾出現過的局面。
這裡重點說一下捕盜,因為,這畢竟屬於軍事層面的事,而胡林翼後來能夠在湖北和太平軍在戰場上博弈,其經驗正是來自這段時間在實踐中的積累。
由此可見,人生根本就沒有白走的路,所有眼下的現實應用場景都是為了滿足之後的人生設計。
和別人不同的是,胡林翼在安順捕盜完全是設計了一套新的打法:發動百姓,然後透過各種手段分化瓦解各股盜賊。這才是他能在短時間內搞定安順盜賊的核心原因。
此時的胡林翼已經萌生了辦理團練的想法,這從他對時任貴州巡撫喬用遷的話中就能看出來:“其團練招募,雖有流弊,而勢逼處此,不能不行。”
精英和普通人的區別在哪:普通人總是抄別人的作業,而精英卻總能根據現實情況給出新的解決方案。胡林翼就屬於後者。不過,這一切都只有將自己融入現實的應用場景中進行實踐才能總結出來。

胡林翼的軍事經驗是在貴州積累起來的
圖源/劇照
道光二十九年(1849)閏四月初五,胡林翼又前往鎮遠,主持剿匪事宜。在鎮遠,胡林翼初次嘗試團練之法,只不過此時他是臨時僱用民兵,在他的認知中,民兵不僅淳樸、勇敢,且花費較少,還能隨時解散。
很快,胡林翼就拿到了在月餘捉拿大盜二十名、其他盜匪二十餘名的結果,在鎮遠的四個月中,總計捕獲盜賊幾百名。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初六,胡林翼又來到了黃平,在這裡,胡林翼指揮了一次“大軍團”作戰,調集一千七百名綠營兵、一萬八千名屯兵和苗兵,連破革夷、沙邦、山丙等處匪巢,捕獲巨匪二百九十八名。僅用了一個月就解決了當地的匪患。
怎麼說呢,打仗這件事手感最重要,認知體系更重要。胡林翼透過剿匪已經練出了指揮戰爭的手感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軍事認知體系。
由於胡林翼在貴州解決了別人不能解決的棘手問題,所以就連道光帝都聽說了胡林翼,當湖北布政使勞崇光、貴州按察使武棠、陝西布政使常大淳來到京師時,道光總向他們打聽胡林翼:“胡林翼官聲何以如此之好?”
可見,左宗棠是以過人的才華揚名江湖,胡林翼是以出色的政績成為官場的新星。
這就驗證了一個道理: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事,一定要踏踏實實,實事求是,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時間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奮力奔跑的人。
當道光去世咸豐即位要求地方舉薦人才時,在雲貴總督吳文鎔和貴州巡撫喬用遷的保奏名單裡就同時出現了一個人:胡林翼。
胡林翼之才能突出由此可見。
由於貴州問題實在太多,貴州巡撫又壓著胡林翼不放,所以咸豐只能放棄詔胡林翼前往京師任職的計劃。
1850年九月,胡林翼署思南府事,在任內,胡林翼將自己在安順的施政方案複製了過來,在教育、吏治、經濟等領域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從當地能為胡林翼立德政碑的行為就能看出胡林翼所取得的成績。
也就是說,在貴州期間,胡林翼不僅透過剿匪積累了一定的軍事經驗,更是透過治理地方積累了豐富的行政經驗,這些都成為了他後來能夠升任封疆大吏的助力。
1851年六月,胡林翼補授黎平知府。在黎平,胡林翼正式對自己的軍事認知體系進行了實踐,並初次嘗試了辦團練。
至於胡林翼為何非要辦團練又是因為,當時的綠營兵已經基本喪失了軍事功能,成為了擺設,用胡林翼的話來形容就是:“官兵數萬,已成廢器,即令千人為營,而十賊可破。”
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胡林翼只能推行保甲團練,親自招募、挑選了三百名壯士並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進行改良作為練兵之法。

胡林翼在貴州期間已經在嘗試辦團練
圖源/劇照
在這個過程中,左宗棠還時常去信給胡林翼出主意:“防剿並危之時,則用團練,斷宜參用碉堡。”
在一年的時間內,胡林翼的辦法就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捕獲盜匪三百餘人,辦團練一千五百餘寨,黎平二三十年的匪患問題在短時間內被解決。甚至在三十多年後的光緒年間,胡林翼的諸多措施還在當地發揮著作用。
總之,在貴州,胡林翼不僅熟悉了政治,更是積累了自己對於軍事的原始經驗,對於辦團練,就連曾國藩後來都向胡林翼虛心請教:“聞臺端劃除強暴,不遺餘力…倘肯授我方略,時示成法,實為厚幸。”
只能說,曾國藩能將湘軍辦成、辦大,胡林翼起了相當的作用,這就是胡林翼之所以被稱為中興第一人的核心原因。
咸豐二年(1852)十月,胡林翼卸任黎平知府。之後,胡林翼又以功升為貴東道。
至於胡林翼為何像釘子一樣釘在了貴州則又是因為,當地根本不肯放胡林翼走,而咸豐也以“林翼熟悉黔省情形,調往他省,轉恐人地未宜”的理由讓胡林翼就留在貴州。
但在1853年太平軍對江南的威脅越來越大,新任湖廣總督吳文鎔強烈要求調胡林翼前來協助的情況下咸豐終於決定讓胡林翼前往湖北。
只能說,好鋼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而胡林翼自己也願意去更大的舞臺施展。
咸豐三年(1853)十二月,胡林翼帶著三百名黔勇正式前往湖北。1854年八月,胡林翼調補湖北按察使。
次年(1855)正月,胡林翼擢升湖北布政使。兩個月後,署湖北巡撫,正式成為封疆大吏。
在成為封疆大吏這件事上,胡林翼的速度明顯比曾國藩更快,而曾國藩之所以遲遲未獲得地方實職本質還是因為他手裡有兵。
總之,五年的閒居生活磨鍊了胡林翼的心性,在貴州的長期實踐中胡林翼又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完全遵循了強者的進化模式。
由此可見,天賦屬於運氣層面,但經歷低谷、努力攀爬才能決定一個人的上限。
重磅!理想島VIP成立全球TOP50名校相親群(中國大陸高校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