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終身黑白
來源:雪球
成長, 不是抓住所有機會, 而是學會拒絕誘惑。
1
關於機會1, 三種情況下的決策, 往往不會好
昨天看到一個某主播的影片他說: 替大家試驗過了, 美股套起人來也是非常不眨眼, 去年底買了特斯拉已經虧了40%了。
他去年底買了特斯拉的股票, 年底至今特斯拉下跌了20%多, 但因為加了一倍槓桿, 所以回撤比較大。
即便是20%, 我相信也足夠打破很多人的幻想。 我之前聊過這樣一段話, 截圖如下

在股市三種情況下的決策, 結果大機率不好。
1、 決策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看法, 結果大機率不會好。
黑白在2022年美股那波下跌的時候是定投過一點美股相關ETF的, 那個時候幾乎沒人聊美股, 當然我止盈也比較早, 漲起來就賣了。
反倒是去年下半年開始, 美股估值已經較高的時候, 美股會一直漲反而成了共識。
一般大多數人看好, 這種情況下不說完全沒機會, 但風險大機率是不小的。
我們拋開金融知識, 就從簡單的常識上來說。
一個選擇, 當90%的人都看好的時候, 從資訊上看這個時候看法空前一致, 但實際上也意味著, 能繼續選擇買入的人已經很少了, 所以你期望有更多資金來推高他很難。
一個選擇, 90%的人都投贊成票的時候, 估值大機率不低了, 所以你很難有高性價比的買入機會。
因此在股市, 越一致反而可能越危險。
2、 買入如果因為不甘, 結果大機率不會好
去年底去美股的人, 絕大部分都不是新股民, 都是以往投A股的股民, 最終決定去美股, 大多都是經過了一個掙扎期的。
人都是不輕易認錯的, 剛開始看到其他選擇表現更好, 往往不會馬上否定自己改變選擇。
但這種不甘心會持續積累, 終有一天不甘爆發, 才會放棄自己以往的選擇, 這基本都會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
但這個時候引起他不甘的機會, 往往是最佳的紅利期已經過去, 自己當前的選擇最難的階段也即將結束, 所以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改變。
做短線的有一句話, 要麼早信, 要麼不信。 而大部分人既沒有早信的果斷, 也沒有不信的堅決, 猶猶豫豫反覆帶來損耗。
3、 越期望買了就漲, 結果大機率不會好
希望買了就漲, 就越要在當前熱門股票中找機會, 但是大部分時候熱點切換是相對快的, 同時頻繁切換選擇, 對持倉不瞭解也很難拿的住, 所以在這個市場越是著急買了就漲, 越是會頻繁切換持倉, 越難有好的結果。
週一的文章題目是《 直面》 , 交易前直面自己的內心, 如果是因為以上三個原因, 一定要更謹慎的審視一下自己的決策。
成長, 不是抓住所有機會, 而是學會拒絕誘惑。
2
關於機會2, 大部分機會相信常識就夠
今天中概衝高回落, 但對於大部分去年前年佈局了的朋友, 其實沒啥影響, 因為已經有一定的浮盈, 成本也比較低。
如上一段所說, 難受的事買了就希望漲的人, 因此總是在熱點中找機會, 每一次衝高回落或下跌又會擔心行情是不是結束了, 連續調整幾天就會手足無措, 拿不住最終也很難賺錢。
中概是黑白過去兩年聊的最多的行業之一, 無論是主動投資賬戶的騰訊, 還是定投賬戶的網際網路ETF都是我的第一重倉。
各種各樣的邏輯聊了很多咱們就不在此重複了, 僅僅是下面兩年前聊的這段常識, 我認為就足夠讓我們發現這個機會。

有分歧, 才有機會, 如果你發現這個分歧和常識或者現狀違背, 那麼往往是較好的機會。
過去有那麼一個時間, 看現實沒人離得開網際網路, 看股價好像這些公司都要倒閉, 很多人一邊用著各種網際網路應用, 一邊得出結論, 這些企業都會消失, 顯然是違背基本常識的。
其實當下的白酒一定程度上也是, 如週一文章下的回答

之所以白酒我目前還沒給太大的倉位, 一方面估值還沒到極低的地步, 其次他的成長空間顯然要比網際網路差一些。
投資中很多機會, 只要你相信常識, 其實就不難發現。
但是大部分人在股價的影響下會不相信最基本的判斷, 也就是他能看見的現實。
很多問題, 拋開股價看現實其實答案並不難, 但是加上了股價走勢反而會影響判斷。
如果你足夠認真觀察, 會發現一個特點, 股民其實是最願意學習的一個群體, 但很多時候面對一些常識問題, 股民在股價的干擾下, 反而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下圖是我兩年前文章中的一段話

當然了大部分人越不理性, 對於理性的你反而是好事。
沒有巨大的分歧, 就沒有巨大的機會。
但有巨大的分歧, 就需要我們克服恐懼, 保持理性, 獨立思考。
對股市有著各種各樣的觀點, 但面對一個恐慌中的機會, 其實只有兩個大的方向。
A: 一切都不會好起來了。
B: 會逐步好起來的。
大部分人在短期股價的影響下, 都會變的不相信未來。
股市跌到2600點的時候, 認為股市要沒了, 網際網路跌到極致的時候, 雖然上著網, 但認為網際網路要沒了, 白酒每次有較大的下跌都認為沒人喝酒了。
看見現狀, 相信常識, 聽著好像很簡單, 但是一個人在困境, 或過度樂觀的時候, 就很難保證理智。
這其實和人的本能相關。
人與其他生物的本質區別, 在於我們脖子上這顆充滿智慧的大腦。 這顆大腦構造精密, 分工明確, 卻並非完美和無懈可擊, 因為他太過於複雜, 使得我們常常很難駕馭。
人的大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 本能腦” 、 “ 情緒腦” 、 “ 理智腦”
本能腦: “ 它只管一件事, 就是對環境做出本能的反應, 遇見危險躲避, 餓了就吃, 困了就睡, 沒有情感也沒有理智, 因而也被稱為“ 原始腦” 。
後來人進化出了情緒腦: 有了恐懼、 興奮、 愉悅和傷心, 大腦也分化出一塊獨特的情感區域, 腦科學家稱之為“ 情緒腦” 。
大約在250萬年前, 人類從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 在大腦前額區域進化出“ 新皮層” , 我們常說的動“ 腦” , 動的就是新皮層, 它讓我們產生語言、 創造藝術、 發展科技、 建立文明, 成為這個星球的主宰。 也被成為“ 理智腦” 。

人類豐富的心理活動、 複雜的思考, 就得益於這三重大腦。 然而, 人類的不幸, 也來源於這三重大腦。
動物吃飽就高興, 困了就睡覺, 因為他並不會理性思考, 人之所以容易痛苦, 是因為這三重大腦都具備, 本能腦在恐慌中做出應激反應, 事後冷靜下來, 理性腦上班, 仔細想想往往又會後悔。
並且本能腦和情緒腦形成最早, 發育最完全, 離心臟更近, 執行速度也最快, 其中包含的860億個神經元細胞是整個大腦神經元細胞總數的80%。
而理智腦, 耗費精力較大, 我們不刻意提取, 往往不被呼叫。
正因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的理性決策, 實際都是本能和情緒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看似相信常識這麼簡單的事, 在股市恐慌和瘋狂的時候大部分人做不到的原因。
黑白為什麼一次次強調, 讓自己心態平和的重要, 因為只有你的情緒先保證理性, 你才能呼叫理智腦, 去做出合理的決策。
3
關於機會3, 你是要積累, 還是要刺激
黑白最近沉迷騰訊的三角洲行動, 之前黑白也聊過, 這遊戲騰訊不犯大錯, 至少可以成為騰訊一款不錯的賺錢利器。
他為什麼吸引人, 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如果僅僅是槍戰的遊戲, 像黑白這樣勝負欲不強的人, 其實不太容易沉迷, 也很難用心去玩。
但是他在戰局中加入了搜尋物品模式, 雖然遊戲地圖是一樣的, 但是每局獲得的物品是不一樣的, 增加了獲得物品的隨機性, 你就總會期待下個箱子會摸出什麼, 這就激發了人的賭性。
同時消滅對方小隊, 可以拿走他身上的裝備賣錢或自己使用, 這就激發了你的勝負欲和獲得感。
我以前理解不了打麻將就那麼一副牌反覆玩有啥意思, 現在有些理解了, 你總期待下一局的手氣更好, 期待透過策略贏得對方。
贏了對方才有錢, 有錢才能買好裝備去打下一局遊戲, 因此這個遊戲裡的遊戲幣就要更重要一些。
這個遊戲想賺錢, 最有效的措施是什麼?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儘量避戰不和別人發生衝突降低風險, 摸點裝備小賺就結束遊戲, 看著雖然很慢, 但資金是很容易積累的。
可這麼做的玩家很少, 因為, 十局每局賺50萬, 你會覺得很沒意思。 10局輸了9局, 有一局賺500萬, 你會覺得很刺激。
理性的人, 顯然會選擇第一種方法賺錢, 但在遊戲中黑白也是第二種。
答案很簡單, 因為我玩遊戲就是追求刺激的, 我是來體驗快感的。
但在投資中, 黑白必然是第一種, 因為我的目的是積累財富, 追求的是勝率, 而不是某一次的刺激。
很多人之所以在股市起起伏伏, 執著於抓漲停, 找牛股, 其實都忽略了自己的內心追求更多的是刺激, 而不是積累。
所以關於機會, 我們要一次次的問自己, 你是在玩遊戲, 還是在做投資, 你要的是積累, 還是刺激。
4
關於機會4, 已經選擇了就別再焦慮了
在投資中大多基於基本面的機會, 不是你選了就馬上能展現價值的, 所以急不得, 已經選擇了就別猶猶豫豫, 耐心等待你買入的邏輯實現就好。
當然很多另一個焦慮來源是, 看的是長期邏輯, 難受的是短期波動。
3000點的時候有人問, 我相信未來會更好, 但如果再跌回2800點怎麼辦?
除非你加了槓桿, 否則這個焦慮毫無意義, 如果你認為未來兩三年上證能到4000點, 那他期間去過幾次2800點又有什麼關係。
換個比方, 去年我說, 黑白騰訊的成本是300港幣, 股價再跌回一次200港幣, 但是他最終回到了500港幣, 這筆交易就是賺錢的。
他最終能到500港幣是關鍵, 期間有沒有到過200港幣意義不大, 無非是他跌回200港幣, 我正好有閒錢能在買點, 沒閒錢我就只能看著僅此而已。
13年9月, 你10PE左右買了滬深300ETF, 你堅信市場情緒會再次樂觀, 他總會回到15PE以上,
但是你買入後他又下跌了一年, 最低跌到了8PE你浮虧了20%, 而僅僅一年後他又漲到了18PE。
你既沒有買在最低處, 也沒賣在最高處, 對你想賺10~15PE這一段收益有影響嗎?
並沒有。
2018年底你再一次10PE買入滬深300, 買入後的一年, 晃晃悠悠仍在10PE附近, 直到2021年初滬深300來到了17PE, 中間的波動影響到你想賺10~15PE的錢了嗎? 也沒有。
所以你為什麼要為中間的波動焦慮呢? 他並不影響你本來期待的結果。
要說為此焦慮, 大致來自慾望的膨脹, 跌了不買就覺得錯過了更低的價格不甘心。
賣了還漲, 就覺得少賺了錢不舒服。 在股市我們要學會不求極致, 拿到屬於我們的那部分就好。
接受客觀規律是你的核心優勢, 要說股市賺錢方法有多獨特, 其實真沒有, 各種方法都被說了無數遍。
你說標的選擇有多難, 其實也沒多難, 最差去選寬基指數, 在10PE以下買滬深300, 也能賺到一份合理的收益。
方法不難, 標的也有簡單的選項, 最終結局不同來自哪裡呢?
核心的差別在於, 別人焦慮, 煎熬, 糾結的日子, 你能否以平常心度過。
你不能, 你就會有個執念, 要去找一個時時刻刻都賺錢的方法。
最後發現浪費了大把時間在沒意義的事情上, 甚至不僅浪費了大把時間, 還浪費了大把金錢去做無意義的嘗試。
如果你覺得未來能更好, 依然焦慮, 那是因為你進入股市前, 給自己預設了錯誤的資訊, 認為股市就是一個應該時刻賺錢, 且收入不低的場所。
但你仔細想想, 一件毫無門檻的事, 既能時刻賺錢, 且收入又不低, 他要真的存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需要去工作嗎?
能否最終在這個市場賺錢, 主要的差別有兩個, 首先有合理的收益預期, 其次能在逆境中做正確的事。
事後都易, 當下最難, 每一個讓人羨慕的大牛股也都是一天天熬出來的。
關於機會, 如果你是基於價值, 最終要的一條就是, 已經認認真真做了選擇, 就別在焦慮了。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