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本文字數:3146,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導讀:巖山科技3月11日開盤漲停,錄得5天3板。2025年年初至今,巖山科技股價一路飆升,截至3月11日收盤,較年內低點,股價漲幅近100%。
作者 | 第一財經 王媛麗
“AI智慧體”、“機器人概念”、“腦機介面”、“自動駕駛”……搭上多個熱門概念的巖山科技(002195.SZ)3月11日開盤漲停,錄得5天3板。2025年年初至今,巖山科技股價一路飆升,截至3月11日收盤,較年內低點,股價漲幅近100%。
巖山科技前身為二三四五,早期主營業務為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核心產品包括“2345瀏覽器”、“2345解壓軟體”、“2345看圖王”等工具類軟體。
隨著傳統網際網路業務式微,二三四五於2023年正式將人工智慧業務作為新一輪增長的戰略催化劑,佈局了人工智慧領域的智慧駕駛、類腦智慧和生成式AI領域,並改名巖山科技。
股價狂飆的背後,卻是業績的大幅下滑。業績快報顯示,巖山科技2024年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800萬元-4200萬元,同比下降91.56%-87.34%。公司解釋稱,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加大了對人工智慧板塊的研發投入,同比增加了約1億元。根據巖山科技2024年半年報,人工智慧業務目前僅佔總營收的10%。
上海巖芯數智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巖芯數智”)是巖山科技於2023年6月成立,主要負責人工智慧生成式AI領域的研發與應用的子公司。
根據公司3月5日官微資訊,巖芯數智研發的端側大模型“Yan模型”已取得一定商業化進展。未來巖山科技的人工智慧業務能否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訓練成本不超300萬,“Yan1.3大模型”比肩Llama3?
據介紹,“Yan大模型”是由巖芯數智自主研發,專注於自然語言理解和人機互動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巖芯數智成立於2023年6月,根據巖山科技定期報告資料,截至2024年中報,巖山科技透過自有資金累計投資巖芯數智1620萬元,持股99%。
成立半年多,巖芯數智就於2024年1月對外發布了“Yan1.0模型”,並於2024年7月推出“Yan1.2模型”,同年9月升級為“Yan1.3模型”。據悉,“Yan模型”是非Transformer架構的通用自然語言大模型,根據巖芯數智對外披露的測試資料,“Yan模型”具備同等引數Transformer架構模型更高的效能表現。
巖芯數智採用5-shot測試方法,與4個典型自然語言模型、針對5個基本任務進行了評測。資料顯示,Yan1.3 3B模型的平均得分要高於Meta開源的Llama3 8B模型,並在WinoGrande(主要測評模型的代詞消解能力和上下文推理能力)和HellaSwag(主要測評模型的常識推理能力和自然語言推理能力)的得分要高於Llama3 8B模型。

(資料來源:巖山科技2024年半年報、巖芯數智)
與Transformer架構大模型光訓練成本就動輒上千萬甚至數億,總投資不超過2000萬,巖芯數智研發的“Yan模型”真的可以做到同等效能嗎?
巖芯數智CEO劉凡平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以Yan架構的3B多模態大模型為例,從零的預訓練到微調、對齊等所有環節,訓練成本不超過300萬人民幣。
而為何能夠實現如此低的訓練成本,劉凡平則表示,主要是因為基礎架構層面的改進和創新,並且目前版本還不帶自主學習,未來帶自主學習的架構訓練成本應該會更低。
據公司介紹,RockAI的Yan模型是基於仿生神經元驅動的選擇演算法,模型可以根據學習的型別和知識的範圍分割槽啟用。而“同步學習”概念則是允許模型在訓練和推理過程中即時更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類似於人類大腦的工作機制,能夠快速適應新的情況和需求。
對於“Yan模型”在效能上是否超越了Llama3,由於“Yan模型”非開源大模型,難以復刻測試驗證。
有大模型領域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基準測試不是衡量大模型能力的唯一標準,需要更加關注模型的應用落地效果。

“Yan模型”在機器人領域應用仍有挑戰
“相較於Transformer大模型哪怕回答一個‘你好’都需要全引數啟用,Yan模型類腦分割槽啟用的工作機制在低算力裝置上的部署具備天然優勢,Yan1.3多模態大模型可以實現在無人機、機器人、PC等各類終端上的無損部署。”劉凡平表示。
根據巖山科技2月27日互動易訊息,公司旗下巖芯數智與某人型機器人公司合作,在基於英特爾酷睿i3晶片的機器人平臺上部署了自主研發的Yan1.3大模型,並向其第三方客戶交付了一臺搭載大模型的機器人。
對於“Yan模型”的效能是否滿足人形機器人對具身智慧大模型的要求,某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商對記者表示,目前只是看到該模型在端側語義大模型上的表現,而機器人本體需要的是具身智慧大模型,即具備聽、看、想、行動的融合多模態大模型。
具身智慧大模型需要具備通用場景感知和指令理解,然後進行通用的動作理解和規劃,最終生成精細動作訓練。目前,“Yan模型”在第一步通用場景感知和指令理解上有一定優勢,而在後兩步上並未對外展示其模型能力。
某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頭部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大都採取自研方式佈局具身智慧大模型。對於具身智慧大模型而言,單純的語義理解沒有用,核心難點在於需要在真實場景下,跟人形機器人端側行動資料結合訓練,所以純軟體層面的架構創新並不能解決大模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應用難題。
從“Yan模型”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嘗試來看,巖芯數智也選擇了AIPC,而非機器人領域。
3月5日,巖山科技子公司巖芯數智在其官微釋出資訊稱,在2025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某頭部出海品牌釋出AIPC產品搭載了其自主研發的“Yan架構大模型”,開啟端側AI規模化落地新紀元,但因商業保密,未披露合作伙伴名稱。

能否帶來業績增量?
對於上述與某品牌合作AIPC產品何時能夠帶來具體的業績收入,記者詢問了巖山科技相關負責人,巖山科技表示,因保密協議不能透露,具體進展關注公司相關公告。
根據巖山科技2024年業績快報資料,其2024年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800萬元-4200萬元,同比下降91.56%-87.34%。
Wind資料顯示,巖山科技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業務近幾年營收持續下滑,從2019年的16.65億元下滑至2023年的4.85億元,2024上半年實現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營收2.28億元,同比繼續下滑6.8%。
但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上半年其人工智慧業務首次實現了3438萬元的營收,佔總營收的10.16%。自2023年啟動人工智慧戰略以來,除了大模型領域,巖山科技還佈局了自動駕駛和腦機介面領域。
2024年4月2日,巖山科技透過全資子公司上海瑞豐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19.8億元的投前總估值增資智慧駕駛企業紐勱科技,增資金額為6.75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為26.12%。
2024年8月,巖山科技成立了上海巖思類腦人工智慧研究院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中報,先後共計投資1800萬元,佔股100%,上海巖思類腦研究院以腦電大資料與腦電大模型為核心技術底座,面向腦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前瞻性研究。
巖山科技能多線佈局前沿科技,也與其低負債率、現金充足有關。根據巖山科技2024年三季報資料,截至2024年9月30日,巖山科技持有貨幣現金12.65億元,資產負債率僅2.69%。其2024年業績快報稱,公司持續加大人工智慧板塊研發投入,2024年人工智慧板塊研發支出同比增加約1億元。
有科技領域一級市場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表示,巖芯數智“Yan模型”未來是否能夠給巖山科技真正帶來盈利,需要等待相關產品進一步商業化驗證。
微信編輯 | 生產隊的驢(拉磨版)
推薦閱讀
早上四五點來排隊,老年人瘋狂搶購!發行首日直接“秒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