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不能你欺負我,然後國內沒有任何反制辦法啊~你稅我我也稅你!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一系列關稅,從而有效地提高進口產品的價格,以防止其價格大幅低於國內車型。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這樣做了,這些關稅基本上達到了 100% 左右。因此,在加拿大,進口價格翻了一番,稅率這大約是美國的一半。
據悉,各個國家和集團,比如歐盟,可以根據發生的情況提高或降低這些關稅。如果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 48% 的關稅,正如加拿大正在考慮的那樣,中國仍然有可能進口這些汽車。進口商會支付關稅,而且這些車輛一開始就很便宜,它們在國內市場上可能仍然具有競爭力。

一些美國分析師表示,即使對美國徵收 100% 的關稅,中國電動汽車的價格仍可能與其他車型相當,甚至略便宜一些。這裡存在著真正的爭論,因為從綠色能源的角度來看,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希望最快地採用綠色能源技術,例如電動汽車,而且產品越便宜,速度就越快。
因此,這其中存在一個權衡。
如果我們將最便宜的車輛排除在市場之外,我們就會更慢地適應電動汽車。
在所有這些國家,國內政治都很強大,當涉及到保護國內汽車業這樣重要的東西時,無論是在底特律、德國、法國還是在加拿大安省,政治家們都面臨著這樣做的壓力。
早在6月13日,在商務部例行釋出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歐方(早就增稅的決定)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此舉不僅損害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合法權益,擾亂中歐新能源車互利合作,也將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當天,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這是典型的保護主義行為,無視客觀事實,罔顧世貿規則,違背歷史潮流,只會損人害己。
據悉,2023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而早在2021年歐洲已成為我國出口新能源汽車第一目的地。
不過,受此影響,業界大佬紛紛發言譴責:
寶馬、賓士等歐洲車企同樣呼籲支援基於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
寶馬集團董事長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徵關稅將會阻礙歐洲車企的發展,同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引發連鎖反應:以關稅回應關稅,以孤立取代合作。對寶馬集團來說,類似增加進口關稅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

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表示,“我們關注到歐盟釋出的相關臨時措施。賓士始終支援基於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應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則。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如果任由保護主義趨勢抬頭,將對各利益相關方造成消極的後果。”
大眾表示:“歐盟做出這一決定的時機並不恰當。對歐洲、尤其是德國汽車行業來說,這一決定弊大於利,歐洲所需要的是促進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氣候中和轉型的監管環境。自由、公平的貿易以及開放的市場是全球繁榮發展、保障就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大眾汽車集團支援並倡導開放、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政策。”
多倫多生活,微訊號:itorontolife
參考連結:
https://finance.yahoo.com/video/canada-prepares-potential-tariffs-chinese-154126490.html
https://electrek.co/2024/06/21/canada-preparing-tariffs-chinese-evs-to-align-with-us-eu-trade-partn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