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狸學院法學院專案】法學院申請內部分享會記錄(下)

小編注

海狸學院在7月份組織了第二次法學院JD專案的內部分享會,邀請到已經在法學院在讀的四位海狸校友,同時還有20多位大學在讀的海狸學子參加,本推文是對分享會內容的文字記錄,現分享給大家

海狸學院法學院JD申請輔導專案詳細介紹 在這裡
歡迎回來!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法學院申請下集, 首先再回顧一下四位嘉賓的背景:
  • S學姐, 斯坦福法學院, 本科畢業於耶魯大學,比較文學專業
  • C學姐, 耶魯法學院,本科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英文和計算機雙專業
  • M學姐, 哥倫比亞法學院,本科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和哲學雙專業
  • A學姐, George Washington 法學院,本科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和藝術史雙專業
06
申請所需的文書有什麼要求?重要性是怎樣的?形式上跟本科申請文書相比較而言呢? 
S
我覺得申請文書其實並沒有多少,也就只有一個主文書,然後大多數學校都有個短的diversity statement(多元化宣告),一頁到兩頁,我個人覺得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你有特殊故事的話,我感覺肯定還是會有很大幫助的。我覺得我當時寫的是挺垃圾的(笑)。 
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想辦法把本科的這些活動和學術追求聯絡到法學院上。他們對你為什麼會想要上法學院和為什麼想要在本科之後立即上法學院這一點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如果你能夠講一個比較連貫的故事就會很有幫助。 
另外,我印象中Yale有要求非常短250詞的輔助文書,然後Stanford也有250詞的輔助文書,都是為了瞭解你,你喜歡幹什麼,你興趣這一類的題,都比較輕鬆。我覺得文書方面肯定要提前準備,最好多寫幾稿,但是並不需要壓力特別大,因為我覺得這方面並不是很複雜。 
M
申請別的研究生時的文書會比較需要有學術上的針對性,一般會是選題報告或者是研究理論框架,需要寫你之前做了什麼樣的東西,然後之後想要做什麼樣的東西,是比較學術性的。但是法學院的個人陳述和申請本科的時候是非常像的,需要你給招生官講一個personal的故事。他也不想聽你目前為止對法律有什麼迷茫的瞭解,只是想聽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能大部分人也寫到了 “why law”,但是不是必須的。從構思上來說還是比較接近學弟學妹們已經熟悉的那種寫作風格。 
A
我的感受也是比較類似的。我覺得法學院的申請文書和本科的整體思路是很接近的,有一篇不長的主文書,主要是講關於你自己和你的故事,一般會提到是什麼帶你走上了申請法學院這條路。有一些學校的輔助文書也會是一個 “why school”的陳述,這個也和本科寫的非常像,而且也很短。多元化宣告我印象中本科沒有寫,可能是法學院獨有的要求。額外寫一篇之後每個學校基本上是可以共用的,都不太長。我個人覺得文書沒有特別的繁瑣。 
07
假如本科修的雙專業中一個是文科專業一個是STEM專業,畢業後是否可以用STEM專業的三年OPT Extension? 
C
你有一個STEM專業的話肯定就可以,但是你做的工作必須要跟你STEM的專業相關。比如說你有一個STEM的學位,然後你去做一般的企業法或者訴訟,那應該是不行的。工作內容必須是跟你的學位有關才行。我本科是CS專業,然後現在做的就是智慧財產權方向。他們還挺缺CS背景的人的,所以歡迎來加入。另外再補充一下,接offer的時候要問清楚律所有沒有開通申請OPT extension必須的e-verify系統。有的律所有,有的律所沒有。如果沒有這個系統,律所也是不太會給你申請的。  
08
可否展開講講工作經驗的重要性?是否推薦本科畢業後直接讀法學院還是說工作一年後再去讀?如果工作的話,是否推薦做律師助理? 
C
如果能重來一遍的話,我希望自己本科畢業了之後在其他領域工作一年再來讀法學院。具體是為什麼?其實我也不是特別清楚,但感覺工作一年對身心是一種休息。因為現在身邊的人也都工作過,我會感覺到我身上一有一種學生氣,但是其他人已經沒有了,就會有一種自己比較弱的感覺,但是很有可能這是我目前錯誤的看法。 
我覺得完全不需要去做律師助理,其實最好不要做。跟其他的工作經驗相比,做律師助理對你的法學院申請是沒有什麼加成的。真正的幫助是對你日後進入律所後的工作能力有一點正面影響,畢竟你看過那些真正的檔案,見過真的的訴訟是什麼樣子,肯定是有幫助的。但是在法學院申請的時候,感覺他們是更喜歡比較多元化的背景。但是因為我畢業於一個STEM的學校,沒法選別的專業,所以在專業方面我可能就不能做很好的評論,歡迎其他同學來補充。  
S
我覺得C學姐說的這個冒充者綜合症是非常真實的,我覺得所有人都會有。如果是工作幾年再去讀書,也可能會有年齡壓力。所以如果你到法學院之後覺得自己很垃圾,這反而是很正常的一個反應。
Stanford法學院本科直升的還是挺多的,大概一半。你很明顯能看出來哪些人還有學生氣,哪些人就比較有工作經驗。所以我覺得你如果想本科畢業後直接去法學院,申請上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就是有可能第一年找工作會麻煩一些,因為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大家會感覺你是個累贅,是很正常的。如果你第一年找不到,第二年肯定能找到。所以本科畢業之後如果覺得不需要休息,或者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情,完全沒必要為了刷工作經驗而去工作。以本科畢業後的知識水平直接去上法學院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C
因為我們學校本科直升的人特別少,身邊大概只有20個人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所以我就會強烈得覺得自己像個學生,有種不知道在幹什麼的感覺。我剛才關於工作經驗的那些評論請大家有所保留地聽,那些都是基於我自己的感受。 
我也贊同S學姐說的,你要學好法學院的這些東西是不需要工作經驗的,這是肯定的,而且確實第一年找工作可能會稍微困難。 
Standford Law School
09
請問GPA對法學院申請究竟有多重要?大學四年選專業和選課的時候需要格外考慮GPA嗎? 
M
GPA當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不需要為了GPA而去選一些所謂的水課。你要有信心自己可以把自己想學的內容學好。從比較現實的角度來說,在你申請的時候,這些法學院他們是看得到你的專業或者領域在你所在的學校大概的平均GPA是多少。比如說一個GPA3.6、3.7的 STEM 學生在你學校其實已經算很拔尖了。他們其實會calibrate(校準)的,所以我覺得不需要在這個事情上太過糾結。 
C
我其實覺得他們的校準是相對有限的,因為他們學校的排名是受錄取學生平均GPA影響的。當然去年Top14的學校基本上都退出排名了,所以可能會有變化,但是以前他們確實是更加在意GPA。比如說兩個人,除了GPA之外一模一樣,然後一個人的GPA是3.6,然後另一個人是3.95,他們肯定是會選能夠讓他們排名的影響因子更高的那個人。 
但是如果他們看到了兩個GPA一樣的人,其中一個選的全都是水課,也沒有什麼特點,可能也會有影響,但我個人覺得是相對次要的。雖然說去年大家都退出排名後變化可能有一點大,但是去年以前在法學院裡給我的感覺就是3.6的GPA不是一個STEM學位就能解釋的。 
10
大家能不能分享一下自己刷LSAT題的心得體會?需要花多少時間刷多少真題? 
M
如果你在刷題過程中已經熟悉了Logic、畫圖的方法等基本知識了,就可以去網上找一些教程,或者讀一讀人家的經驗帖。小紅書上有很多LSAT大神,他們分享的經驗對於最後提分都還挺有用的。他們會分享每個板塊怎麼去整理錯題,或者如果你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水平,之後應該怎麼樣去微調你的做題方法。 
S

我覺得最有用的東西就是7Sage真題庫,其他什麼bible啊跟它一比就弱很多。先把近幾年的題留著攢起來,從比較老的題開始做,比如說00年90年這樣類似的,然後等你感覺差不多了,再把近幾年的題像真題一樣做一下。這個是對我來說最有用的辦法。 
A
我也是從頭到尾只刷過7Sage的題。
C
對,我也是隻用這個,其他的我看了一下確實覺得都不如這個,所以我從頭到尾只用7Sage。
我也不知道自己總共刷了多少套題。你需要偶爾在全真的狀況下mock(模考)一次,假如你已經考到比較高的分,差不多就可以了。我感覺magic number可能是沒有的。每個人上手的時候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板塊感覺區別也是很大的。 
像我的話就是會刷特別多套閱讀理解,但是完整的真題可能就沒有做完。我也知道有一些人把所有的真題都刷了三遍,但我覺得沒必要因為焦慮而這麼做。如果你模考拿到高分了,再練習一下薄弱項就可以。 
11
本科學什麼專業可以做智慧財產權法?
C
除了CS之外還是有很多專業可以的。我現在在一個IP律所工作,發現STEM的話除了數學以外,其他的專業都是有的。電子工程的人比較多,然後生化,生命科學的也比較多。數學目前為止我沒有見過,可能是數學方面的專利不太多。物理也是有的。 
Satue of George Washington in front of the GW Law School
12
法學院畢業之後都會去考bar exam(美國律師資格考試),請問各位同學關於這個考試有什麼考慮?假如說想回國發展考律師證的話又需要有哪些考量呢? 
S
我覺得bar exam是第三年之後就要想的事情。每一年都要想不同的事情,這個事情可以到第三年下學期再開始想。我聽很多學長學姐說,60-70天就是個非常好的準備時間,之前的話就沒有必要糾結太多,因為上課要考慮成績的事情,然後要考慮找工作的事情。我個人是沒有太提前準備。國內律師證肯定是考不了的,但是美國這bar你想去哪個州考都可以,沒事幹可以多去考幾個bar,但是我感覺大家考的最多的就是New York和California。 
C
對,感覺大家現在都不會去想考Bar的事情。我們律所正式入職的時間是10月份,然後法學院畢業一般是五六月份,中間這個時間可以用來考bar,所以現在就不用想它。 
但是假如你要做 patent(專利)的話就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litigation,就是搞訴訟,另一種是prosecution,就相當於幫別人申請專利。如果是做prosecution的話,專利的Bar最好再早一點考出來,在法學院二年級左右。我覺得很累,所以沒有去考,但是如果你有具體的東西要做的話,這個是要考的。確實國內的律師證是考不了的,但是如果你要從美國的大型律所調到中國的分所,或者你直接申請那裡的工作,那做的還是美國的法律,所以美國的bar就是可以的。 
跨國的智慧財產權律所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瞭解大概解釋一下,但是我不敢保證我說的完全是正確的。比如說,一個在中國的分支律所如果搞訴訟,會需要有更懂中國法律的人,也會有職業在美國的人。一個案子在真的上庭之前會有很多的談判,中方和美方的都要考慮到。在你談判的時候,可能你貢獻的就是來自美國的專業知識。等你真正上了庭之後,原告和被告是有一定的jurisdiction(司法權)的。比方說有一個華為跟美國某公司的糾紛,假如你在美國的一個州法院被告了,因為訴訟的司法權是在美國,所以要跟著美國的法律來,但是假如是在中國訴訟,那可能就跟美國法律的專家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了。這是我聽一位律師說的,他之前是為在美國被告的中國分所做國內那一邊的律師,本科是清華的法學,現在在Yale讀JD。他跟我說的目前的狀態是兩邊都會有人,很多從美國過來,不需要真的有中國的職業資格。 
A
關於bar的這方面我還沒有過切身體會。最近放暑假回家走親戚,大家聽說我要去美國讀法律後都開始紛紛安慰我說,如果你將來想回國的話沒有關係,想考國內的bar的話也可以考,而且很多人是自學考過的。我家親戚裡面有幾個是完全沒有法律背景,但考過了國內的律師證的,所以如果大家想考的話應該問題也不大。國內的律師證好像跟學位也沒有太大關係。 
13
學姐們還有沒有什麼最後想跟學弟學妹們分享的東西? 
S
法學院第一年你會過得比較不太爽,我覺得這是需要給大家說一下的,特別是馬上要開始兩個學妹。很多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加的。比如說Stanford的quarter(學季制),一個學期考9門課,其實你這個工作量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我自己平白無故地慌張,一天是找不到身份了,另一天是找不到工作了,再一天又是搞不上課外活動了… 其實後來發現平穩心態非常重要,課外活動也完全沒有必要做很多,就挑兩個你感興趣的做就行了,完全不要因為別人去做好多東西自己就一定也要去做。你第一年的重點是穩住成績,然後做兩個你感興趣的事情就可以了。 
關於在法學院許多人都做的law review(法律評論),這個也是因人而異。很多學長學姐和我們這裡的career services (職業服務)都會強調,你做這個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是想去DC做litigation,做appellate litigation(上訴文書)或者去做academia(學術),law review會很有幫助。但是如果像我這樣,只想去個大律所做個平凡的訴訟小打工人,就沒有必要去做這個了,只要有斯坦福的背景和好的成績就可以了。你可以想一下,你的美國的同學,他們有的可能想去搞他們的clerkship,想去DC做appellate litigation, 或者是很想去做教授,所以law review對他們來說是必須的事情,但是對你來說用處可能就不是那麼大。 
關於法學院GPA對找工作的影響,這個要求並不是很高,Stanford是pass/honor的制度,我聽我們學校職業服務的人說,要求最高的律所也只是要求你在一個學年12門課中有6個H。我8月份就開始真正的找工作了,所以8月份之後我可以給大家反饋一下這個GPA到底有多重要。
小編結語:
最後再次感謝S, C, M和A,祝你們在法學院的學習再更上一層樓。也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不管是你們的家人、朋友、老師、還是學弟學妹們,都是非常為你們感到自豪的! 
尤里卡科研專案
官網 eurekaprogram.com
從2017年開辦至今,共計有600+人次參加,學生將在美國頂尖大學教授的引導下,收穫一次非常完整的學術研究經歷。尤里卡科研的特色是每個學生的論文都具有“學術性+趣味性+社會性”。截止目前90%校友獲得Top 30美國大學錄取,30%校友獲得藤校錄取

檢視20個學術專案介紹: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eureka-programs
收聽專案中文分享會: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info-session
點選“abstract archive”板塊,
檢視400+個優秀科研摘要: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zh/abstract-archive
檢視100+個學生影片(面向教授與大學的成果展示):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student-videos
所有資訊均在官網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