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一部紀錄片好好說說山西古建築了!

紀錄片 // 電影 // 放映 // 課程
7月4日—7月7日
每晚20:00
CCTV-9
四集紀錄片《古建裡的山西》即將播出
《古建裡的山西》宣傳片
建築,是凝固的詩行,亦是流淌千年的呼吸。每一座留存至今的古建築,都是穿越時光而來的“超級工程”。她的脊樑,撐起歷史的天空。
《古建裡的山西》將帶大家走進4座山西代表性古建築: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築——佛光寺;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祠;元代壁畫藝術寶庫的——永樂宮;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應縣木塔。
《古建裡的山西》
有中國最頂級的古建天團專家助力
王澍,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
馮海濤,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劉暢,梁思成再傳弟子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館長
《古建裡的山西》
首次原創古建築精靈IP,動畫長卷“移步換景”
以建築中的關鍵結構或文物為原型,原創古建築精靈動畫形象,以獨特的第一視角講述古建築的傳奇故事,將動畫有機融紀錄片敘事當中
首次打破動畫分鏡的形式,提煉中國古代長卷畫“移步換景”的邏輯,首創“長卷敘事”風格動畫來講述歷史故事,動畫鏡頭彷彿“展卷”般緩緩展開劇情,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國風動畫語言。
第一集「佛光寺:安得廣廈千萬間」,展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唐代木建築佛光寺。
如今佛光寺出現了漏雨問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劉暢,帶領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師生團隊開始對東大殿進行“全面體檢”,對建築環境、構件、塑像、彩畫、屋面等進行了詳細調查,為了未來的科學修繕打下了基礎
在紀實考察的蛛絲馬跡中,佛光寺歷史故事浮出歷史水面:一千年前唐代佛光寺的復興者高僧願誠、一代名相裴休、右神策軍護軍中尉王元宥及其夫人寧公遇出資出力重修佛光寺;
一百年前,梁思成、林徽因為救亡圖存,在佛光寺打破了日本建築學家“中國境內已沒有唐代木構”之斷言,尋覓民族文化根脈。而以佛光寺中現存文物祖師塔、經幢、鐵鐘、梁、題記人物等為原型的“古建精靈”則全程見證了佛光寺的古今故事。

△紀錄片《古建裡的山西》
第二集「晉祠:庭院深深深幾許」展現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擁有著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宋式建築晉祠。
王澍建築界的“諾貝爾”普利茲克獎得主,立志從中國古建築中獲取營養、探索中國現代建築的獨特道路,本片跟拍了王澍第五次到晉祠考察的歷程,雪中欣賞晉祠他又有了許多新的感悟。
在王澍“遊園”的歷程中,晉祠歷史故事也徐徐展開:宋代慶曆新政時期,歐陽修、范仲淹等人來晉祠遊覽,見證晉祠重修、更換主神;清代當地士紳楊二酉組織復刻唐碑,修繕文昌宮。移步換景間,古今、四季交疊。
△紀錄片《古建裡的山西》
第三集《應縣木塔:手可摘星辰》,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應縣木塔,歷經風雨侵蝕、地震損傷、戰火破壞,木塔正在逐年傾斜,修繕勢在必行。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館長劉暢帶領團隊用最新的儀器對木塔進行考察,並最終形成了木塔的數字模型,為後續修繕打下基礎。
在對木塔各層的考察中也牽引出了曾經在這裡發生的歷史故事:近千年前,遼代“一門三後一家三王”的蕭氏一族祈願和平弘揚中華文化倡議建塔並於建成後登塔鑑寶;一百年前梁思成率領營造學社的同事測繪木塔,以及同時期民國士紳進行修繕導致木塔如今岌岌可危的故事。
第四集「永樂宮:黃鶴歸來誰共語」這座中國現存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以其體量巨大、精美絕倫的壁畫聞名於世。為了能夠理解並繼承古人繪畫的精神追求。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馮海濤,在‌山西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原院長席九龍的帶領下,深度探訪永樂宮,全面而透徹地瞭解這座古建築背後的文化、營建歷史和壁畫精髓。回到中央美術學院後,馮海濤同師生們一道,從地仗層製作開始,逐步進行粉本摹拓、勾線、上色,再到人物開臉、瀝粉貼金,以全新的體悟和現代的方式復刻了永樂宮壁畫的代表性區域性。豐富的紀實考察勾連起了永樂宮歷史故事:全真教高道宋德方等人傾盡畢生心血苦心倡建永樂宮;元代畫工朱好古帶領門人繪製永樂宮三清殿壁畫。
《古建裡的山西》邀請我們進入山西古建築,感受其間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聲的言說,體會深蘊著獨屬於東方的審美密碼與生命哲思。
推窗,見歷史的星河璀璨
駐足,聽匠心的餘音繞樑
凝眸,可審下的文化根脈
遠眺,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人類明天
更多精彩內容
7月4日-7月7日
鎖定CCTV-9
每晚20:00
紀錄片《古建裡的山西》

出品人:周兵
主編:張安寧
責編:陳佳苗
本文圖片、文稿均來自CCTV紀錄、劉軍衛導演團隊
轉載|商務|合作
新增愛上紀錄片小助理 :aishangdoc
B站|影片號:愛上紀錄片放映室
【更多精彩,關注「愛上紀錄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