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鉛筆道 惜文 愛羽 直八
可能耗資千億,這場外賣大戰,是時候落下帷幕了。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出擊,對京東、美團、餓了麼開展約談,直指行業惡性競爭,比如二選一、零佣金等。
從商業角度看,我們認為:這場大戰初心是好的,但方式不一定正確,甚至某種程度上說,是浪費資本和資源,是一場過時的戰爭。要打,可以打科技戰,競爭機器人。
– 01–
簡單回顧下外賣大戰的經過。今年2月,京東高調入局點燃戰火,宣佈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並推出"0佣金"政策吸引商家;美團隨即跟進,宣佈千億補貼計劃。4月,戰況升級:京東啟動百億補貼,日訂單突破500萬單;美團推出"衛星店"模式爭奪商家;餓了麼加入混戰,啟動"餓補超百億"活動。
競爭焦點從價格戰轉向騎手權益、配送效率等多維度:京東承諾超時20分鐘免單,美團試點騎手養老保險,餓了麼取消超時扣罰。5月,監管部門叫停惡性競爭。
從口號上看,這場大戰投入超1400億元(含計劃投入)。
這場大戰,用了很多過時的競爭手段,比如燒錢補貼。好比在科技創新的今天,已經有了飛機大炮,但戰爭雙方依然在刀耕火種,比誰人員數量多,比誰錢多。
“比誰錢多”,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過時手段。
補貼也好,零佣金也罷,都是資本燒錢的一套,幾乎沒有競爭壁壘。因為你可以燒,我也可以燒,他也可以燒,最後比來比去,就是比誰錢多。

圖注:歷史上的燒錢大戰。早在2015年,外賣大戰已經打過一次。
沒人去思考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思考行業的終局形態。比如零佣金,你今天為了競爭可以零佣金,但是否可以持續10、20年。如果可以,企業能持續賺錢嗎?
用風險投資的視角談這件事,那就是:錢再多也是我們投的,你不能把我們當成你的核心競爭力,你要自己成為自己的競爭力。
從鉛筆道的視角,外賣大戰,難道真沒有打的必要?有的。因為外賣行業,確實存在很多未解決的問題,只是方向打得不準,不符合使用者的最長期利益。
– 02–
外賣行業,現在最大的痛點(之一)是什麼?是市場壟斷後的利益失衡問題。

圖注:國內外賣市場,美團餓了麼兩分天下
巨頭強勢後,相當於手裡拿了一對王,而商家、騎手手裡抓了一對三,自然少了談判籌碼,利益就會被擠壓。
這個問題可以無限放大。
從新經濟的增長角度看,外賣平臺的壟斷,會限制創新事物的成長。早在3年前,一位知名VC高管就對鉛筆道表示:新餐飲品牌,只要是過度依賴外賣渠道,就一律不投資。
為什麼?外賣平臺已經高度壟斷,缺乏增長紅利,而且燒錢。如果你的品牌依賴外賣渠道,那麼品牌銷量不但缺乏增長勢能,而且很燒錢。
從民生的角度看,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提到了。今年4月一次內部講話中,他說外賣平臺過度賺錢(25%-30%),導致商家降低食品標準。他給京東外賣立規,淨利潤不超過50%,否則處分負責人。
所以我們說,外賣大戰的初心是好的。劉強東的這番發言,是有道理的,但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
2022年之前,美團外賣的經營利潤率大約4%-6%。2022年之後,外賣業務不單獨披露,公司整體淨利率分別為1.3%(2022年)、5%(2023年)、10.6%(2024年)。
從這組資料看,要說美團現在有多暴利,也不見得。畢竟,美團自2010年創業以來,也曾虧損很多年,2022年扭虧為盈,2022-2023淨利也不誇張。
但創新這件事,就必須站在未來10年看今天。你2024年淨利率已經高達10.6%了,持續下去,淨利是不是會更多?利益生態會不會越來越失衡?
這些擔心是有理由的。畢竟,國內的外賣市場已經絕對壟斷。交銀國際證券資料顯示,2024 年美團外賣佔餐飲外賣市場份額達65%,餓了麼份額約33%。而據有關資料,京東今年入局後,已經拿到5.4%的份額。
市場競爭越充分,利益失衡的現狀,才更能得到解決。
因此,這場外賣大戰的初心值得肯定。儘管誰都不是慈善家,都有自己的戰略思考,有的是自衛——加深既有業務的護城河;有的是開疆拓土,開闢新藍海。但在利益上看,大戰對騎手、商家、消費者是有利的。
– 03–
為什麼說,這場大戰初心甚好,但方式不對。市場競爭,永遠要用最先進的武器。過時的網際網路競爭手段,是沒有效率的,是不健康的,是不可持續的。
要打就打科技戰,用科技來降本增效。
自2010年至今,外賣行業被移動網際網路徹底改造;但在2025年的今天,這門工具已經落伍了。那麼今天,更先進的工具是什麼?可能是機器人。
外賣行業的核心是配送,過去10年的主題是“人送貨”,而未來10年的主題是“機器送貨”。
所以,京東也好,餓了麼也罷,美團也行,你今天有100億、1000億、1000億,不必燒在補貼、佣金、五險一金等,可以燒在機器人的研發上。
當然,它們也已經在競爭了。

京東構建了"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的全鏈路智慧體系。其第六代無人配送車(2024年釋出)已實現L4級自動駕駛,載重達1000kg,在30個城市常態化運營。
此外,京東還有無人機,覆蓋四川、江蘇等省山區。
美團採取"人機協同"漸進式路徑,截至2024年底,自動配送車累計完成491萬單,自動駕駛里程佔比99%。
餓了麼則側重場景化突破,2025年與白犀牛啟動校園"百校計劃",部署L4級無人車R3,單臺車日均配送能力達1500單。
從已公開的資訊看,京東的無人配送攤子鋪得更大,配送半徑不侷限於外賣,有同城配送,有幹線物流;基於戰略的匹配,美團更聚焦於外賣配送,餓了麼則是合作為主。
用一組資料,來衡量機器人配送的關鍵價值。
根據美團2024年試點資料,搭載L4級自動駕駛的無人配送車在成都新都區實現1小時內完成12公里跨區域配送,較傳統模式效率提升30%,同時將企業人工成本降低40%。
成本的節約、效率的提升,意味著商家才能有更多的利潤,才能提供價效比更高的餐飲;消費者才能更快、更低成本地買到品質外賣。
當然,這一轉變來臨後,外賣騎手的身份可能會轉變。就像無人駕駛來臨後,市場再不需要那麼多司機了。當電動車變成機器人,變成無人駕駛,騎手的價值會降低。
歷史的車輪,永遠滾滾向前,誰都不能阻擋先進科技的步伐。屆時的騎手或許可以透過再就業培訓,變成機器人調控師,變成機器人運營商,或許可能獲得更高的收入。
科技創新的今天,一切資本和資源都在向科技傾斜,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圖片源自AI。
鉛筆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產品——媒體VIP會員,核心亮點是:以一頓午餐的價錢,聘鉛筆道為你的年度媒體顧問,1年6次專屬顧問時間,做你媒體圈的貼身朋友。詳情可以檢視連結



歡|迎|聯|系
想獲得調研,請聯絡:pencil-news
想商務合作,請聯絡:renguozhou2019
想加入創業社群,請聯絡:Pencil-news
想進行市場合作,請聯絡:Pencil-news
文章轉載,請聯絡:Pencil-news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