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已批次供貨國內大型能源企業,並供貨各大航天院所,為碳化矽領域少有的盈利企業。


文|林晴晴
編輯|袁斯來
來源|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來源|企業供圖
36氪獲悉,碳化矽特種晶片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譜析光晶”已相繼完成了超億元B輪和pre-B輪融資,由路遙資本(餘杭金控)、愛杭基金領投,嘉新創禾芯、智遠投資、中芯熙誠(中芯國際)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創新產品研發、產能擴建及市場推廣。
“譜析光晶”成立於2020年3月,由清華大學電子系四位本科同班同學聯合創立,專注於碳化矽特種晶片、模組及電源系統的研發與生產。公司以“超高溫、小型化、高可靠、高效率”為技術核心,產品主要應用於能源勘探、航天軍工、光伏儲能及電動汽車等領域,填補了國內耐200℃以上高溫晶片和高溫系統的空白。
當前,全球碳化矽行業在極端環境應用場景需求激增。以能源勘探為例,超深井鑽探深度超6000米時,井下溫度可達200℃以上,傳統矽基晶片受限於耐溫性(最高175℃)及體積效率,難以滿足需求。幾家國際巨頭長期壟斷高溫電源市場,而國內企業多聚焦中低端領域,高階特種晶片國產化率近乎為零,存在技術門檻高、供應鏈依賴進口、成本高昂等痛點。
針對這一市場空白,“譜析光晶”自主研發了耐溫達230℃的碳化矽晶片及系統,透過高溫補償電路、異基底封裝、LLC諧振軟開關等技術,解決了傳統晶片在極端環境下的溫漂、寄生引數過大、溫漂嚴重等難題。其石油勘探用高溫功率系統已實現國產替代,單價從數萬至百萬元不等,材料毛利率甚至超85%。此外,公司為航天院所的霍爾推進器提供抗輻照電源模組,並切入光伏儲能、電動汽車領域,推出體積縮小一半以上的碳化矽電控系統,功率密度提升至267kW/L。
市場驗證方面,“譜析光晶”的產品已批次供貨國內大型能源企業,並供貨各大航天院所,成為碳化矽領域少有的盈利企業。浙江上萬平米生產基地支撐其“虛擬IDM”模式,並聯合高校實驗室完成特種晶片研發和定製,年產能達上萬套特種系統。技術迭代與成本壓力仍是行業核心挑戰。對此,“譜析光晶”計劃透過高溫技術平臺最佳化光伏逆變器、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場景的系統成本,同時研發AI電源及3300V以上高壓碳化矽模組以拓展新市場。
團隊方面,創始人團隊等擁有國外巨頭超15年高溫系統研發經驗,核心成員包括清華微電子所工藝專家、汽車電子市場開拓者及半導體產線搭建資深工程師。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六輪數億元融資,持續加碼國產替代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