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原料盤點,哪些會是“潛力股”?

近幾年,隨著國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產業的發展,新食品原料受理數量和獲批數量顯著增長。2022-2024年,我國新食品原料受理數量分別為22個、22個、30個,新獲批的數量則分別為5個、12個、12個。而今年僅截至3月底,新食品原料受理數量就已達到19個。
5月7日,國家衛健委釋出了2025年第3號《關於櫻花多酚等11種“三新食品”的公告》,櫻花多酚、黑麥花粉兩種新食品原料透過審查。加上今年2月公佈的5種新原料,今年新獲批的新食品原料共計7個,而這些新原料有哪些不一樣的營養功效,有望應用在哪些營養健康領域呢?今天,【營養品觀察】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櫻花多酚
櫻花多酚是以薔薇科李屬植物日本晚櫻的花為原料,經乙醇提取、過濾、濃縮、乾燥、粉碎等工藝製成。日本晚櫻原產於日本,在當地具有一定的食用歷史,目前在我國華北和華南等地區廣泛種植,提取工藝成熟,可實現規模化生產。根據最新獲批公告,該成分的使用範圍為乳及乳製品、飲料類、果凍、可可製品、巧克力和巧克力製品、糖果、酒類等。
研究表明,櫻桃多酚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總多酚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12g/100g),包含黃酮類、單寧類化合物,此外還含有維生素、粗多糖和蛋白質等物質。這也賦予了其多種功效,首先是抗氧化和抗糖化,比如透過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糖基化終產物的生成,延緩皮膚衰老、並減少氧化氧化應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其次,櫻花多酚中的兒茶酚基團還能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進行破壞起到抗菌效果,透過抑制炎症因子表達起到抗炎效果;再次,櫻花多酚與澱粉形成複合物,能夠延緩消化吸收,降低血糖生成指數,從而調節代謝水平。而這些潛在功效也讓櫻花多酚在功能性食品領域有多重可能性,比如當下熱門的口服美容產品、代餐產品等。
黑麥花粉
黑麥花粉是以禾本科黑麥屬植物黑麥的花粉為原料,經採收、乾燥、粉碎、過篩等工藝製成。黑麥原產於中亞及地中海等地區,在歐洲被廣泛種植。
黑麥花粉主要成分為碳水化合物(以膳食纖維為主),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其推薦食用量為≤1.5克/天。國家衛健委2023年第3號公告已經批准黑麥花粉為新食品原料,基於行業發展需求和新資料論證,5月7日的公告中將膳食纖維的含量要求修訂為≥30g/100g。
在日本和韓國,花粉作為一種食物類別,不限定其基源植物,黑麥花粉可作為食品食用,在美國,黑麥花粉可作為食品原料進行銷售。黑麥花粉提取物富含氨基酸、抗氧化劑和植物甾醇,通常用於改善前列腺問題,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疼痛和前列腺持續腫脹。此外,黑麥花粉在女性健康等領域也具有發展潛力,比如有臨床試驗表明,黑麥花粉可改善女性尿失禁,緩解更年期潮熱盜汗、失眠等問題;其含有的類黃酮、多酚等成分也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應用於抗衰、免疫調節類產品。伴隨“她經濟”和男性前列腺健康市場的崛起,黑麥花粉有望成為這些細分領域的原料新星。
甜葉菊多酚
甜葉菊多酚是以菊科甜菊屬植物甜葉菊的葉為原料,經乙醇提取、過濾、純化、濃縮、乾燥等工藝製成。
甜葉菊原產於南美洲,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引入我國,目前在我國河北、甘肅和山東等地區均有種植。其葉在我國和日本、韓國長期作為普通食品原料,葉中所含甜菊糖苷也因具有甜度高、熱量低等特點,被各國作為甜味劑和糖類的替代品廣泛用於食品藥品領域,今年2月,我國新食品原料中將甜葉菊多酚也納入其中,根據獲批公告,產品推薦食用量為≤500毫克/天(以總多酚含量40g/100g計,超過該含量的按照實際含量折算)。
在歐盟、美國,甜葉菊多酚可作為膳食補充劑成分使用。根據相關研究,甜葉菊多酚含有綠原酸、咖啡酸、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糖、抑制消化酶等功效,在各類抗糖、減脂的功能性產品中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檸檬香桃葉
檸檬香桃葉是以桃金娘科檬香桃屬植物檸檬香桃的葉為原料,經採摘、篩選、清洗、乾燥等工藝製成。檸檬香桃主要分佈於澳大利亞,而檸檬香桃葉因富含檸檬醛成分,被譽為“天然檸檬香料”,用於製作香精、香薰等產品。
在歐盟、澳大利亞、紐西蘭、日韓等國,這一成分也常被用作食品原料,起到調味、提香的作用。研究表明,檸檬香桃葉主要營養成分為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等,含有多酚類(如橙皮素)和檸檬醛等物質,因此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特性。因此,在功能食品領域,其也有望用於口服美容、腸道健康等產品中。
馬基莓花色苷
馬基莓花色苷是以杜英科酒果屬植物馬基莓的果實為原料,經水提取、過濾、純化、濃縮、乾燥等工藝製成。馬基莓主要分佈於智利和阿根廷,其果實在當地具有長期食用歷史,義大利批准馬基莓的果實可作為食品原料。根據獲批檔案,產品推薦食用量≤900毫克/天(以總花色苷含量35g/100g計,超過該含量的按照實際含量折算),可被用於乳及乳製品、飲料類、果凍、糖果、酒類等產品中。
公開資料顯示,馬基莓的種子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果皮和果肉含有多酚類、有機酸和生物鹼等有益成分,因此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炎、護眼、保護心腦血管健康等作用。從應用層面上看,目前國外已有一些馬基莓膳食補充劑產品,並宣稱抗氧化、免疫系統支援、改善乾眼症等功效
小麥極性脂質
小麥極性脂質是以小麥粉為原料,經乙醇提取、丙酮沉澱、分離、乾燥、粉碎等工藝製成,主要成分為雙半乳糖甘油二酯等糖脂類物質(雙半乳糖甘油二酯≥40g/100g)。小麥極性脂質在美國被作為“一般認為安全的物質(GRAS)”管理,使用範圍為果蔬汁飲料;在法國、比利時和西班牙作為膳食補充劑。根據獲批公告,該成分推薦食用量為≤30毫克/天(以雙半乳糖甘油二酯含量40g/100g計,超過該含量的按照實際含量折算)。
研究表明,小麥極性脂質如生育酚和甾醇具有抗氧化活性,此外,這一成分在相關實驗中也呈現出抗炎、降血脂等作用。而由於其富含多種有益脂肪酸,小麥極性脂質用於飲料中不僅有助於提升產品的口感,也能補充一定的日常營養。
β-羥基-β-甲基丁酸鈣(CaHMB)
β-羥基-β-甲基丁酸鈣(CaHMB)是由次氯酸鈉、二丙酮醇、鹽酸、乙酸乙酯、乙醇、氫氧化鈣為主要原料,經氧化合成、酸化、萃取、中和反應、離心、乾燥等工藝製成。
目前,CaHMB已被歐盟、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批准使用。我國批准CaHMB作為新食品原料,範圍為飲料、乳及乳製品、可可製品、巧克力及巧克力製品、糖果、烘焙食品、運動營養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中,推薦食用量為≤6g/天。
研究表明,由於CaHMB具有較好的水溶解性,在進入人體後能夠被快速吸收,因此能夠在不同的食品和營養補充劑配方中發揮作用,比如用於促進肌肉蛋白合成、減少肌肉蛋白分離等運動營養產品、老年保健產品或特醫食品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在母嬰營養領域引起廣泛關注的兩種HMO(2’-巖藻糖基乳糖與乳糖-N-新四糖),也出現在了前不久釋出的“三新食品”公告中。其中乳糖-N-新四糖原料生產來源擴大至奈瑟菌和螺桿菌;2’-巖藻糖基乳糖則在原有允許用於調製乳粉(僅限兒童用乳粉)、嬰幼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以及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的基礎上,新增了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與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的使用允許。
原料及相關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無疑為產品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例如雀巢旗下輔食品牌嘉寶就在公告發出的當天下午推出了業內首款HMO配方米粉。而隨著獲批原料隊伍的不斷壯大,我們也期待看到更多與營養健康相關的新產品、新方案。
2025年7月14-15日 上海
第十一屆全球母嬰大會
重磅嘉賓共聚一堂
攜逆勢而上的勇氣,拓行業向上的新機!
高效渠道與優質品牌一站式對接
掃碼來現場👇

沒看夠?
加入玩具核心群,直接開聊!

群滿了?加小編微信
回覆“玩具”關鍵詞,拉您進群

關注母嬰行業觀察內容矩陣
get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