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終章:這一年,沒有豐功偉績

作者丨燕梳樓
2024年,是我這一生中過得最沒存在感的一年。
這一年跌跌撞撞,浮光掠影。回過頭來想總結點什麼,只怪我文字平平,寫不出這白駒過隙,道不盡這忽然而已。
對於一箇中年人來說,所謂的時光無非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驚喜,沒有波瀾,沒有聞雞起舞,也沒有挑燈看劍。
我有時候甚至想,我已經把我這一生該走的路走完了,接下來的日子無非就是不斷重複而已。朝聞道夕死可矣,我的使命已經完成,此生無憾。
按照慣例,今天我將出一篇年終盤點,過兩天還將出一篇新年獻辭。這是燕梳樓堅持多年的習慣了,尤其是新年獻辭從2018年開始,今年已經是第7個年頭。
很多讀者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關注燕梳樓的,當年那篇《鏡頭下的2018:萬般滋味,皆是生活》是全網傳播最廣的新年獻辭,閱讀超過1000萬,被人民日報轉發。
兩年後的2020年,我滿懷激情地寫下那篇疫情絕唱《突然出戲的2020年,終於被人民趕下了歷史的舞臺》,單篇閱讀超過1100萬。此後再也沒有寫過什麼像樣的文章。
事實上原創內容平臺已經江河日下,不僅是我沒有再出什麼現象級作品,整個中文網際網路都沒有刷屏的爆款出現。只怨我們執念過深,沒有及時轉型短影片,仍然相信文字的力量。
我雖然人在江蘇,但讀者遍佈全世界70多個國家。江蘇的讀者佔的比例並不多,甚至還沒有北上廣深的多。這緣於我的寫作領域比較雜,筆下有是非曲直,有譭譽忠奸。
但相比較以前,這一年我的寫作激情明顯下降,稜角也明顯鈍化,很多話題不敢碰了,很多觀點不敢講了,越來越沒有自我,甚至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我時常嗟嘆,亦復何言?
很多人問我是不是有官方背景,不然怎麼有那麼多宏大敘事;也有人質疑我是不是成為了肉喇叭,怎麼總感覺顧左右而言他?但請相信“位卑未敢忘憂國,只為蒼生說人話”的底色沒有變。
還是那句話,在事關家國利益大是大非和對外鬥爭上,我以一個曾經的鐵血軍人的人格擔保,毫不妥協絕不後退。但對內的社會熱點事件中,一些奸逆邪惡之徒我也會毫不留情,批他個體無完膚。
我只是希望我們的輿論能有著更大的討論空間。一個社會的進步從來不是靠讚美推動的,而是在意見和建議甚至是爭論中得以前進。如果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開明的聲音,那就是百家爭鳴的聲音。
這一年,燕梳樓共釋出318篇原創作品,總字數達到130餘萬,總閱讀量突破1億。這個頻率在自媒體圈也算是勞模了罷。只可惜沒有什麼爆品,最多一篇也就100多萬的樣子,實在慚愧不已。
這一年,燕梳樓所有頭條文章都進入了10萬+俱樂部,頭條平均閱讀為17萬+,在新榜原創自媒體全國總排名(含官媒)穩居前100強。這可能是唯一值得慶幸的事了,雖然也沒什麼歡喜。
這一年,我幾乎沒有缺席過任何一次重大公共事件,力爭把最客觀最真實的資訊傳遞給大家。這也導致多篇文章最終被大風吹走了。我想說,那美好的一仗我打過了,該流的血也流過了。
雖然學會了妥協,學會了與光同塵,但與黑暗堅持作鬥爭的血性一直都在。我沒有除暴安良的本事,但從不缺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勇氣。
進一步不是天堂,但退一步就是地獄。很多時候,圍觀即正義。
這一年,燕梳樓的粉絲規模並沒有什麼增長。
有老朋友走了,也有新朋友來了。這在當前自媒體式微的大環境下,能保持這樣已經非常難得了。短影片大殺四方的時代,誰還能有耐心花10分鐘去讀一篇文字?
如今仍關注燕梳樓的,都是能處的朋友。只有三觀相近,才能深深吸引。只有性情相投,才會惺惺相惜。你懂我的不容易,我知你的不甘心。在一方文字裡,我們照見彼此。
最值得回顧的,是我們共同推進的“燕梳樓文化助學公益”活動。這一年我們考察幫扶了雲南、甘肅共6所村小,其中向4所學校捐助了圖書室專項資金12萬元,共結對幫扶了218個孩子。
到這裡,我們助學公益啟動三年來,已經幫扶捐贈了29所學校圖書室,距離100個小目標越來越近了。總幫扶資金超過120萬元。這些資金中,一部分是我個人收入,一部分來自讀者打賞。
所以我說關注燕梳樓的讀者都是有愛心有情懷的人,我們共同完成了這樣一場關於愛的雙向奔赴。尤其是今年的4所學校圖書室捐贈中,趙凌女士、王雪莉女士始終堅持和燕梳樓聯合出資,奉獻自己的愛心。
尤其是趙凌女士,我們從未謀面但始終肝膽相照。從去年開始,她前後已經和我們聯合捐助了5所小學圖書室,共出資近8萬元。這讓我一度擔心會不會影響她的生活,但她卻堅持這種“值得信任”的公益行動。
在捐助圖書室的同時,我們還在當地教體局和學校的幫助下,一對一結對幫扶了超過1000個孩子。僅今年的6所學校中就有218名,他們有的是孤兒,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是留守兒童,透過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愛心爸媽”。
我們的愛心讀者在幫扶過程中也非常有耐心,熱心地給孩子挑衣服、買學習用品、給生活補助,還定期透過影片電話鼓勵孩子好好學習。這份愛不僅溫暖了孩子,也照亮了山區少年的未來的天空。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我們發起的一對一愛心幫扶活動,共撬動愛心資金超過1000萬元。這還不算很多愛心人士悄悄給學校捐贈的其它物品。比如王雪芬前後兩年給學校捐贈校服,還有捐贈學習用品和愛心雞蛋的。
2021年,我們發起公益助學活動的初衷,就是進行知識兜底(捐助圖書室)和經濟兜底(結對助學)。我想說,我們沒有辜負大家的信任,我們做到了。
我們共同完成了這一場雙向奔赴的愛心之旅。我們彼此信任,彼此成全,用一道光喚醒另一道光,用一顆心激動另一顆心,這就是我們的2024!
這一年,我們要感謝雲南富寧縣教體局、感謝雲南田蓬鎮的陳江龍校長、感謝堅定的支持者趙凌女士,感謝支教志願者楊小二,感謝甘肅獨山子的陳天英老師。
是他們幫我們推薦和參與了今年捐助、幫扶和6所小學。另外我們還要感謝木槓小學李校長、牛場上學何校長、龍哈小學王校長,木令小學王校長,還有參與幫扶活動的各位老師們。
我們要感謝所有參與一對一結對幫扶的1000多位愛心讀者,你們有的一路相伴已經參與幫扶活動三年多,有的則是剛剛參加,有的拿到了愛心證書,有的還在幫扶路上。
我們要感謝援疆幹部李朝勝這樣的熱心人,感謝背後一直默默支援我們的中央和江蘇網信辦,感謝與我們同行的深圳國壽李亮,和關愛我們的“別夢依稀”大姐。
我們要感謝燕館40多萬核心讀者的支援,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和時間參與公益活動,但大家透過燕館商城購物,同樣完成了愛的接力傳遞。
我們特別要感謝燕館的榜一大哥“亂翻書”,累計消費金額高達77629元;去年他的消費總額是73000多元,所有利潤已捐給山區兒童。
還有榜二榜三的“和光同塵”、“MR.陳”、“砂礫”、“微信使用者”等等愛心人士,他們在燕館的消費金額均超過1萬元,是鐵桿支持者。
還有透過文章打賞支援我們的“允許一切發生”、“源來是你”、“丘家全”、“格物致知”、“碧海藍天”、“房玄玄”、“潘運軍”、“仁恆張威等讀者。
我想說,你們透過文章給我的打賞,我已經一分不留的捐助給了山區學校,變成了他們捧在手裡的書,握在手裡的筆,眼裡的光,你的每一次善舉,都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
此外我還要感謝長期為我們貢獻點選量的讀者們,後臺資料顯示,閱讀次數最多的是亭好、CQX、陳延峰、蕾拉分享最多的是天佑鎮榮、白雲山、風清、滄海一粟留言最多的是008、張斌、遠方。
說真的,我覺得我們創造了一個自媒體上的奇蹟。也創造了透過自媒體共同打造愛心公益規模的奇蹟。如果沒有我們這麼多愛心讀者的共同參與,沒有這麼多陌生朋友的肝膽相照,我們就無法完成這樣的奇蹟。
我知道,你們都和我一樣,普通普通平平凡凡,但因為山區的孩子,因為善良,因為愛,我們相聚在一起,一群人一起做好事,這個過程真好。
恍如昨天春花剛爛漫,回首已是大雪紛飛時。
還沒來得及和2024好好擁抱,就要揮揮手說再見了。這一年過的毫無存在感,沒有特別心動,也沒有特別欣喜。
但對於遭遇命運過山車的姜萍,既天真又愚蠢的李佩霞,一夜粉絲回到解放前的吳柳芳,她們經歷了命運的吊打,又該如何辭舊迎新?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世間所有經歷的悲歡離合,都是回不去的舉世無雙。時間慢慢帶走了我們的年少輕狂,最後只能學會獨自舔傷。
所有遇到過的人,發生過的事,最終都組成我們的身體髮膚、呼吸心跳。生命之樹迴圈往復,我們知道自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結出什麼樣的果,但依然滿懷期待。
感謝大家一年來的陪伴,雖然我們大部分時有共鳴,但也有時候有分歧,甚至有誤解有衝突,但君子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才是我們真實的樣子。
相信我們透過文字的每一次對視,都能看到彼此靈魂的美好。只要赤子之心常在,人不響,天曉得。
2024,沒有變得太好,總也沒有變得太壞。但相對於未來某些人來說,可能就是元年。
這一年,過的平平淡淡,沒有豐功偉績。

位卑未敢忘憂國!
@關注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
對話作者請新增微信:
Y2023-205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