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L卡口開山之作:徠卡T(typ701)

CHH ID:刀心之水
精神前作

↑最美門鎖:適馬BF最近適馬BF正式釋出,我去線下快閃店摸了實體機,初印象:機身質感相當不錯,捏起來意外的沒想象中割手,對焦和系統反應速度也挺快。隨著第一批使用者陸續拿到機器,看了更多開箱體驗和測評,越來越覺得BF有點意思。這種極簡風的可換鏡頭隨身機,讓我想起同樣既Beautiful又Foolish的精神前作:徠卡T(typ701)。在升級BF之前,不妨來總結下徠卡T的體驗。簡約設計11年前的2014年依然是單反佔據主流市場的年代,靠NEX(奶昔)系列入局市場的索尼E卡口剛釋出3年,而佳能RF/尼康Z要等到四年後的2018年才釋出。當徠卡在2014年釋出這臺造型獨特的L卡口(彼時還叫T卡口)開山之作時,很少有人能想到這臺小相機承載了蠻多徠卡對於無反新時代的理解和展望。

↑隨機身一同釋出的Leica Summicron-T 23mm f/2 ASPH

↑隨機身一同釋出的標變:Leica Vario-Elmar-TL 18-56 f/3.5-5.6 ASPH. 狗頭的引數,定焦頭的素質Typ701由徠卡聯合奧迪一起設計,從一整塊鋁切割打磨出來,機身上看不到任何螺絲,造型非常簡約現代。類似的鋁塊一體成型工藝徠卡後續只在第一代SL和同系列的TL/TL2上應用過。全金屬的握柄弧線符合人體工學設計,非常貼手且握感細膩。相比之下,適馬BF由於造型是一塊磚,只能在平面上做出坑紋來增加摩擦力,就設計來說徠卡還是比適馬考慮更周到(弧線的加工難度應該也會更高些)。

↑寬大貼手的金屬握柄

↑頂檢視:金屬的弧線過渡很有美感

↑有時有點設計過頭了,比如插針式可拆卸的掛繩孔,需要sim卡取卡針才能拆卸。這個特殊結構的掛繩孔不好找第三方配件。淘寶買過一對由於公差太大插不進去。

↑附送的肩帶是橡膠質感的,很簡約。

↑雖說typ701是極簡的設計,但該有的都有:機械快門,集成了evf介面的熱靴,機內閃光燈其實一個都不少(BF學學人家)。

↑自帶儲存:不是焊接在電路板上,而是自帶16GB的東芝microSD卡,這算是個槽點,但能拆開側蓋自己升級成128G倒也不錯,而且自己升級高速卡後讀寫速度變快了很多

↑握柄側可直接插usb線充電,好評。

↑另一側是平滑過渡的金屬

↑自帶底蓋的電池,同樣有防落設計,取出前需要先按一下才會完全彈出。現在最新的SL3/Q3/M11也都是這樣的設計了。使用體驗受限於時代,徠卡T的拍攝體驗並不算流暢:1. 反差式對焦不快2. 快取小儲存慢快門按下後需要短暫等待圖片寫入才能重新對焦拍下一張。3. 這塊APSC的感測器寬容度不大,測光邏輯傾向過曝,感光度超過800時,jpg還容易出現偏灰偏紫的問題。一般我預設把曝光補償降2/3。但拋開11年前晶片算力和半幅感測器的限制,從設計上來說,我其實很喜歡typ 701的大膽創新:機身背面巨大的全觸屏,拍攝時可以直接點選對焦點,搭配機頂兩個波輪控制光圈/快門/其他自定義功能(如曝光補償或者中心放大),非常直觀好上手。頂部下滑檢視照片的操作,用過運動相機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徠卡敢任性地推出這種顛覆常規的有趣產品還是值得尊敬的。

↑拍攝介面很簡約

↑選單也是全觸控介面,很像Windows Phone的可拖拽瓷磚圖示設計,即使放到11年後的今天也依然獨樹一幟。類似的觸控體驗可以在最新的M11/Q3/SL3的快捷觸控選單上找到一絲身影。

↑手動對焦模式下會顯示景深標尺,喜歡用理光GR的SNAP模式超焦距對焦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

↑轉接手動鏡頭有中心放大(x3/x6)輔助對焦,沒有峰值對焦徠卡T搭配餅乾頭(TL-18mm和TL-23mm)大小跟富士X100系列差不多,銀色亮騷黑色經典,很適合沒有明確拍攝目的時隨身攜帶。其實從早先的

[徠卡X Typ113],到這臺Typ 701,再到最後期的[徠卡CL(Type 7323)](2017年釋出),徠卡的APS-C產品線都蠻有特色。可惜的是,因為銷量太差,徠卡在2022年宣佈停產TL/CL產品線,而X100和GR系列熬到現在終於火了,一機難求。

↑徠卡T和CL:一臺面向未來,一臺面向過去

↑徠卡T和CL:L口APS-C產品線的起點與終點直出樣片基本都是搭配tl-23mm拍的。大晴天時容易高光爆掉慘白一片,但光比不大時的直出色彩還是挺有味道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