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從古至今,大家都明白運動有助於身心健康。但對於學生黨以及上班族而言,學習壓力、繁忙的工作已經讓人焦頭爛額、倍感疲勞,根本沒有心思再專門抽出時間去運動。“沒時間、沒精力、沒興趣、有點懶”,成了大家鍛鍊過程中的通病。
但其實,有一種簡單且實用的方法,能夠巧妙地將日常通勤與運動結合在一起——那就是騎腳踏車!
上下班的時候,共享單車一掃,“蹬蹬蹬”的就到家或者公司。也許有人會說:“我的住處離工作地點太遠了!”那麼,不妨考慮在週末逛街或是與朋友聚會時選擇騎行作為出行方式,這樣同樣能達到不錯的鍛鍊效果。
根據2022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資料,僅需半小時輕鬆悠閒的腳踏車騎行就能消耗大約168千卡熱量,這相當於燃燒掉一包75克薯片所含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相比於跑步等高強度運動,騎腳踏車對膝蓋更加溫和友好。
而且,最新的科學研究還發現,騎腳踏車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還能促進心理健康。
近日,一項發表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表明:選擇“騎腳踏車通勤”有助於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病率,特別是對於女性,以及在服用抗抑鬱藥物的個體。

研究團隊使用了2011年蘇格蘭人口普查(census)的資料,這些資料與5年內蘇格蘭國家處方資訊系統(PIS)的個人記錄相關聯。
經過一系列篩選,最終納入了378253名生活在愛丁堡和格拉斯哥市議會區的年齡在16-74歲之間的個體資料。
結局指標是從PIS處方資料中提取得到的參與者所開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處方情況,將其作為評估精神疾病的指標。
根據這些資料,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二元變數,其中0表示在隨訪時間段內沒有抗抑鬱藥和/或抗焦慮藥的處方,1表示有任何抗抑鬱藥和/或抗焦慮藥的處方。
01
騎腳踏車通勤有助於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病率
資料整理發現愛丁堡市和格拉斯哥市議會區的每日通勤<5公里的參與者百分比分別為54.4%和51.8%;格拉斯哥有1.85%的人騎腳踏車上班,而愛丁堡有4.8%的人騎腳踏車上班,並且與女性相比,男性更有可能騎腳踏車上班。
此外,資料顯示,在騎腳踏車上班的人中,分別有7.5%的男性和10.2%的女性有抗焦慮藥或抗抑鬱藥的處方。而在非騎腳踏車者中,這一比例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至9.2%和15.7%。

△ 參與者上班的距離

△ 參與者一般特徵
接著,研究中採用biprobit模型估計了騎腳踏車對參與者結局指標(即抗抑鬱藥、抗焦慮藥或兩者兼而有之)的平均治療效果。平均治療是騎腳踏車上班的人和不騎腳踏車上班的人之間發生結果的平均機率的差異。
分析結果顯示,在人口普查後的五年內,與採用其他通勤方式的人群相比,選擇騎行通勤的人群開具抗抑鬱藥和/或抗焦慮藥處方的機率降低了約15%。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積極影響在女性以及已經在服用抗抑鬱藥物的個體中表現得更為顯著。

△ biprobit模型估計通勤方式對結局指標的平均治療效果結果
最後,在加入年齡、性別、種族、婚姻狀況、國家統計社會經濟分類、城市、自我報告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殘疾以及是否有照顧者等影響因素後,分析依然證實了騎車通勤有助於減少開具抗抑鬱藥和/或抗焦慮藥處方的機率。肯定了研究的可靠性。
02
小結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騎腳踏車通勤不僅是一種環保且經濟實惠的出行方式,它還能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將運動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上下班騎一騎,買杯咖啡騎一騎,週末逛公園騎一騎,無需特意安排時間或場地,在路邊掃一輛共享單車就可以輕輕鬆鬆實現,還能欣賞下沿路的風景~豈不一舉三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騎腳踏車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
撰文:M|編輯:lcc
參考文獻:
Berrie L, Feng Z, Rice D, Clemens T, Williamson L, Dibben C. Does cycle commuting reduce the risk of mental ill-health?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analysis using distance to nearest cycle path. Int J Epidemiol. 2024;53(1):dyad153. doi:10.1093/ije/dyad153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