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大的心力,就能走多遠的路

請問,你有沒有冒出過這樣的想法?
今天,有點不想上班了。
何止是不想上班。連出去見人,去減肥,去旅遊,都越來越沒勁兒了。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可多了。上個月業績不好。同事面目可憎。和家裡人鬧矛盾了。該剪頭髮了。鄰居的狗憂鬱了……
其實,這很正常,很多人都有一樣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可能意味著你陷入了“心力”缺失的狀態。
什麼是心力?心力為什麼會缺失?缺失了,怎麼辦?
與你分享一點思考。

累了,可能是因為心力不夠了

從2006年開始,我就陸續在一些企業傢俬董會里,擔任教練的角色。
每次私董會,參與的企業家們,都會提出自己最近最擔憂的問題。這些問題,一般都和他們在做的“事”有關。比如,企業戰略問題,經營問題,以及一些組織管理問題。
但最近一兩年,我明顯地感覺到:很多企業家的問題,變了。從“事”上,變到了“人”上。
我舉個例子。有位企業家,被這麼一個問題困擾:最近特別不想去上班。一想到要去辦公室,見同事,他就很煩,想要逃避。
對於自己這個狀態,他特別恐懼。
為什麼會恐懼?
因為,他已經創業了25年了。25年裡,他一直是打雞血一樣地去工作,特別自律。天天如此。
但一夜之間,他發覺自己變了。再也不想去上班了。這種變化,讓他失去了掌控感,不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於是,特別恐懼。
我怎麼了?我怎麼會變成這樣?我怎麼突然變得“不自律”了?
不止他自己。還有一位創業者,國內的加盟店幹到了好幾百家,但他卻發現自己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退休,怎麼找到接班人。
最近一兩年時間,我們好像都不約而同地,遇到了一個問題:想放棄戰鬥了。
可之前,明明都堅持了5年,15年,25年了,怎麼到了這一兩年,突然想放棄了呢?
這可能是因為,“心力”不夠了。
原始碼資本創始合夥人曹毅說,三個維度,判斷一個創業者值不值得投資。體力,腦力和心力。
體力,就是三天兩夜不睡覺,就是你能在演講臺上,站滿四個小時,甚至更久。腦力,就是你的知識和經驗,是你做出的決策和預判。心力,就是再苦再難,絕不躺平,打起精神,迎接挑戰。
體力很重要。腦力也很重要。但如果沒有心力,腦力和體力,就會因為“想放棄戰鬥了”,十不存一。
心力,是腦力和體力的穩定器。
人性,總是想要即時滿足的。能坐著,就不站著。和目標的距離,越近越好,一伸手就能夠到最好。
可是,想要跨越你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想要對抗人性,心力,可能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影響因素。
你有多大的心力,就能走多遠的路。
心力,是支援你走到下一個“目標”的發動機。
而過去的5年、10年、25年,你之所以能夠不知疲倦,就是因為目標之間的距離,足夠短。所以,你能在克服了一個困難之後,很快又克服一個困難,在拿到了一次成就之後,很快又拿到一次成就。
儲備的心力還沒消耗完,你就走到了下一個目標。
現在呢?之前,你的店半年就擴出去10家。現在,努力了整整一年,不要說擴出去,保住現有門店的數量,就很不錯了。之前,起點就算低,但今天比昨天好,這周比上週好,每天進步一點點,你的心力,就總是滿的。但現在呢?遲遲看不到下一個目標。
心力,早就消耗殆盡。
那怎麼辦?怎麼讓心力,再多起來?
我給你講幾個故事。

我一瘸一拐,一步步蹭到了終點

2009年5月。戈壁。
我全副武裝,帽子、墨鏡、遮住鼻子的頭巾,看不出面容。撐著手杖,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戈壁灘裡,艱難前行。
抬起手看了一下GPS,距離今天的目的地,還有28公里。
28公里!我突然有點崩潰。因為我感覺,我可能走不完全程了。我已經在戈壁灘裡,走了整整兩天。
兩天下來,我左腿的膝蓋和右腿的腳踝,都受了傷,關節幾乎無法彎曲。一彎曲,就針刺一樣疼。所以,膝蓋受傷,就只能靠大腿帶動小腿。腳踝受傷,就只能靠小腿抬起腳掌。走起來的姿勢,實在有點詭異。就像這樣。
(實在沒有當時的影片資料了,盡力模仿一下,多包涵)
而這次“戈壁挑戰賽”全程,是120公里,一共四天。這才是第三天。
怎麼辦?我問隨隊醫生,要了點雲南白藥。他看了看我的情況,說你不能走了。
我不同意,我也無法同意因為我向自己承諾過,一定要走完。謝絕了醫生的好意,繼續上路。我努力讓自己忘掉,前邊還有28公里。邁出右腳,再邁出左腳。右腳。左腳。右腳。左腳……
陣陣疼痛中,我竟然漸漸進入了“心流”狀態。耳朵裡,開始真正地聽見風聲。眼睛裡,開始真正看到戈壁灘。我感覺我的靈魂正在體外,默默地看著我艱難地行走,但心裡,卻充滿寧靜。
下雨了。我環顧四周,戈壁灘上沒有能躲雨的地方。只好埋下頭,繼續走。大雨過後,陽光和體溫,又迅速地把速乾衣蒸乾。
走著走著,面前是一片鹽鹼地,一位體能師守在入口。他檢查了一下,說:你不能往前走了。上車吧。裡邊有6公里,長滿了駱駝刺,車開不進去,如果你倒下,沒人救得了你。
我費力地扭頭,看了看車。車上有三個大字,亮的晃眼:收容車。
我沒同意,我也沒法同意。體能師沒辦法,我已經是最後一個人了,他就全程跟著我。我繼續往前走。可是我的腳,是真的抬不起來了。哪怕一個十公分的坎,我也只能繞上一大圈,拖著腳走過去。
就這麼走了四天。腳上的水泡,挑了又磨,磨了又挑。當我完成挑戰,穿過終點的時候,心情特別複雜。說是快樂吧,也沒那麼雀躍。說是平靜吧,心跳又很快,還很想哭。
因為,我跨過了沙石,大雨,和疼痛,完成了對我自己的一個承諾。
而跨過困境,完成對自己承諾的,遠不止我一個。比如,我聽組委會,提到的另一位同學。
第三天,他也和我一樣,腿受了傷。只不過,我是一隻腿膝蓋出問題,一隻腿腳踝出問題,還能勉強以“走”的姿態,一步步往前蹭。
但他是兩隻腿的膝蓋,都出了問題。哪怕是拖著,蹭著,也實在是沒法前進了。
怎麼辦?他去搞了一副柺杖,一步步“跳”到了營地。別人是腳上全是水泡,他手上全是水泡。所有人都勸他,真的算了吧。可最後一天,他又不顧勸阻上了路。
過程中,他還接了個電話。對面說什麼聽不清,只聽到他很生氣地回覆:
你能不能別老是想賺錢的事情?有很多事,比賺錢還重要!
掛了電話,繼續跳。到了比賽截止時間,他離終點還有16公里。陪在一邊的體能師默默過來,說:算了哥,結束了。上車吧。
他盯著體能師,從牙縫裡擠出一句話:
可我還沒結束。請你陪著我,一公里我付你一萬。
我忍不住追問,後來呢?
組委會說,後來,體能師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還是把他送上了車。因為再跳下去,真的要出人命了。
整場挑戰賽下來,我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了自己的歷程。但15年來,從未發表。今天借這次機會,釋出在文章二條,和你分享。
後來,回到上海,我躺了足足一週。
再往後,每當我遇到一些難關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年的戈壁灘。
一想到那年的戈壁灘,一股巨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這算什麼?你知道那年,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嗎?

自討苦吃,是為了增加心力的容量

2013年,青海湖。
我特別狼狽地坐在地上,身邊是一輛腳踏車。很明顯,我剛剛和我的腳踏車,狠狠地摔了一跤。我坐在地上,一邊計算著剩下的里程,一邊估計著自己的體力。歇一會,再歇一會。不行,不能再歇了,趕不上了。
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狼狽?
因為,我正在環騎青海湖。可是,我完全跟不上團隊的進度。
我曾經以為我很會騎腳踏車,畢竟我從小學,騎到了大學。直到,我來了青海湖。
這裡的海拔,足足有3300米,我很不適應。動作稍微大一點,胸口就像壓上了一塊大石頭,根本喘不上氣。夜裡睡覺的時候,一陣陣地出冷汗,休息的質量很差。
這裡的坡道,並非一路平坦,而是忽上忽下。上坡距離一長,我那可憐的心肺能力,就立馬發出警告。
而且騎行,實在是太磨屁股了。一共六天的行程,我騎了兩三天,哪怕我穿著騎行褲,也感覺屁股不是自己的了。怎麼辦?只好站起來騎。我本就捉襟見肘的體力,就更難以為繼了。
可總距離,足有360公里,全部日程,有6天。這樣下去,我根本完成不了每天的騎行計劃。
所以,每天騎行結束後,我只好請求跟著我們的汽車,先把我載到酒店,和隊伍一起吃飯,一起休息。第二天,再把我往回送,送到我前一天上車的地方,繼續往前騎。保證這環湖的一圈,都是我自己騎下來的。
但我畢竟離大部隊,太遠了。咬牙左蹬,右蹬。左蹬,右蹬。最後,雙腿實在太過疲勞,終於集體抗議:抽筋了。
我直挺挺地,摔到了地上。
我已經記不得,自己是怎麼昏天黑地地把這6天騎下來的了。光抽筋就不止一次。只記得最後趕上大部隊的時候,我那一份得意:嘿嘿。你看吧,我趕上來了。
再後來,我又去爬了崗什卡雪山。冰天雪地,海拔5000米。
最大的難關,在登頂的部分。距離真正的山頂還有十幾米,但路已經沒有了。那怎麼上去?垂直升上去。
嚮導先爬上去,準備好一根繩子,垂下來,每個人就靠這根繩子,幾乎完全垂直地爬上去。
如果你是攀巖愛好者,或者經常舉鐵,這還好說,因為你的小臂很有力氣。但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他們的小臂,是沒有怎麼鍛鍊過的,想靠握力,把自己的體重拉昇十米,非常吃力。
尤其是到了5000米雪山的最後一段。體力,都所剩無幾。
明明就還有幾米的距離,我的小臂卻一陣陣發軟,使不上力氣。我用力把手握緊,但還是控制不住方向。上邊的人用力拉,我自己用力蹭,這才勉強上去。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幹嘛每次都要把自己搞那麼狼狽?為什麼總要去“自討苦吃”?
為了增加心力的“容量”。
極限運動,就是一種訓練心力的有效方式。每次,你都能重新體驗一遍“困難”和“回報”的迴圈。
在戈壁,走的很苦,但我完成了對自己的承諾。在青海湖,騎得很累,但我沒有拖整個團隊的後腿。在崗什卡雪山,雖然一路艱辛,但我爬上了山頂,熱淚盈眶。
困難,回報。困難,回報。久而久之,你就會變得,能在困難面前,多堅持一點,再多堅持一點。而在不斷完成這些對自己很有挑戰的事情之後,你的自我效能感,也會越來越強。
你開始相信,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成。然後,你再去挑戰更難的事情,再去完成,久而久之,你就能感覺到你變得越來越強大,從而願意嘗試更多的挑戰。
於是,你的心力,就又變得強大了一點點。

2024,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依舊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那麼,怎麼辦呢?
和不確定性對抗,我們需要強大的心力。
過去的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往外求。我們透過問道中國專案,透過問道全球專案,去到了很多值得學習的企業,親眼去看,親耳去聽,親手去調研。我們看到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但是,我們卻很少停下來,問問我們自己,是否還有像當年一樣,重新出發的勇氣和心力。
所以,我們啟動了一個專案,叫:進化的力量·問道內心。
我們想要陪伴大家,去接受一些挑戰,完成一些挑戰。透過這些挑戰,不斷磨練自己的心力。
你可以向別人要經驗,向世界要答案,但只有向內心,你才能要到力量。
別擔心。別擔心。我們沒有戈壁灘,沒有高海拔騎行,也沒有冰山爬升。
作為第一次嘗試,我們將會去到小相嶺,從入門級別的難度開始。形式,是山地徒步。海拔,不會超過2600米。里程,平均每天不超過10公里。小痛、大美,給內心注入能量。當地的景色,就像這樣。
(圖片可以左右滑動,更多資訊,你可以查閱下面這張長圖。)

走吧,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去山邊看雲海。
走吧,邀請你和我們一起,磨練心力。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 劉潤主筆/ 景九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301篇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