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民日報力薦的人工智慧,才頓悟什麼是一個人最大的“鐵飯碗”

致讀者:點選上方 “平凡的企業家 ” → 點選右上角“ … ”→ 點選“設為星標 ★ ” 加上星標,就不會找不到我啦!

作者 | 樊登讀書 · 兩忘機
最近,ChatGPT火遍全球。
後臺很多書友留言讀書君,問會不會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影響。
這不,讀書君馬上來為大家緩解焦慮。
讀完這篇文章你會明白,何為一個人最大的“鐵飯碗”
這兩天,ChatGPT徹底火了。就連人民日報也下場“力薦”:
(圖源網路侵刪)
那什麼是 ChatGPT?為什麼那麼多人恐懼它?
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慧公司OpenAI在2022年11月推出的一款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
簡而言之他是一款好用到超出你認知的聊天機器人。

其強大的學習和處理收集能力,能完美編撰文案、進行程式設計、語種翻譯,還能繪製插畫,提供法律知識工作等。

(精準編寫文案能力,圖源網路侵刪)
你要什麼,他就給什麼,且完美地給。正如劉潤老師說的,它現在是人工智慧界最靚的仔。
無數網友驚歎:我們怕不是要失業了吧?
欽佩這款“人工智慧”之餘,不禁感慨萬千:這個激流勇進的時代,穩定已然成為過去時。
你的經驗隨時可能過時,你的工作隨時可能“被取代”。
放眼身邊,有人踏浪前行,被浪潮舉起,亦有人停留原地,被浪潮淹沒。
決定一個人人生走向的,往往是他的自我進化能力。
前段時間,微博話題#曾經很火但已消失了的品牌#一度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討論。
大家發現,很多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品牌名,不知不覺間就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在網友的討論中,提到了諸多導致品牌“消失”的原因:
“包裝不好看”、“營銷不夠受當下年輕人喜歡”、“電商做得不夠好”……
與其說它們是敗給了時代,不如說是敗給了自己的一成不變。
企業如此,做人亦然。
所有一成不變的路,其實都是下坡路。
在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中,有個片段讓我感慨很深。
平均“工齡”超過22年棒棒老黃、老杭們,多年來總是成天在街頭等待客戶的召喚。
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有六七十的收入,差的時候,兩三天毫無進賬。
一群人只能擠在自力巷的危房裡,艱苦度日。

圖源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侵刪)

後來,隨著交通的大肆發展,曾經浩浩蕩蕩、挑起一個時代的棒棒軍,逐漸變得無足輕重。
這也直接導致了老黃一群人生意越來越差,只能在繁榮的城市裡艱難求生。
但與其說是時代拋棄了他們,不如說是他們自己造就瞭如今的尷尬局面。
在感受到棒棒行業每日愈下的情況下,不少棒棒軍選擇另謀他路:
學了新技能,送外賣,將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更有人選擇去學駕照,會開車拉貨也讓他們獲得了更多的機遇。
只有老黃一群人,依舊沿襲著過去30年棒棒軍的模式:等在街頭,聽候召喚,不會主動改變自身、尋找機遇。
其實,生活中很多的舉步維艱,不過都是不懂得轉變自己的路線。
一成不變的路線,固然不需要費勁思考,但也會讓你在生活中的改變面前喪失競爭力。
亦舒曾說:
人生的階段便是環境的轉變,此一時彼一時。
墨守成規,就是畫地為牢。
一個一成不變的自己,難以擁有坦然的明天。
只有主動求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方能脫穎而出、行穩致遠。
你聽說過“達爾文雀”嗎?
1835年,博物學家達爾文乘船環球航行,途經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這片群島與世隔絕,但卻有很多奇特的生物。
達爾文備受吸引,不同的島嶼上收集了很多標本,其中有很多雀都是一個品種。
回國後,他把這些標本交給了著名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
古爾德研究後發現:
明明是同一種物種,但在13個小島上生活的雀,嘴巴部位、形狀各不相同。
有的又厚又硬,有的又尖又細,有的甚至微微向內彎。
(圖源網路侵刪)
這種不斷進化的雀,就是著名的“達爾文雀”。
英特爾創始人安迪·格魯夫曾提出過“十倍速變化”理論:
外界變化永遠要比我們預料到的,快10倍。
普通人面對時代的浪潮,最好的破局之道,就是像“達爾文雀”一樣,不斷進化自己。
作家李筱懿在進入新媒體行業之前,做了12年的傳統媒體廣告部主任。
在認識到傳統媒體開始走下坡路後,很多同事都開始過起了溫水煮青蛙般的生活。
李筱懿卻不甘就此放棄生長,而是瞄準時機,迅速創辦了自己的新媒體賬號。
她每天早起寫稿、晚上研究行業賬號,不出幾年,便寫了很多爆款文章,出了好幾本書。
後來,隨著短影片時代來臨,圖文閱讀量逐漸下降,李筱懿又主動求變,開始轉戰影片號。
這對於李筱懿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在此之前,她一直處於幕後工作者的角色。
為了觀眾更好的觀看體驗,她會在下面不斷練習;為了給觀眾講好故事,她始終保持著對事物細膩的觀察和分析。
經過不斷地調整與進化,李筱懿很快便出了很多原創爆款,也因此晉升為頭部博主。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再到自媒體,李筱懿都能牢牢掌握住時代的契機。
而這一切,都恰恰得益於她懂得擁抱變化,尋找新發展的思維。
《原則》一書中說: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是不斷自我進化。
人只有主動改變自己,才能在不確定中擁有更多的可能性、破解人生的困局。
畢竟,應對變化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抱變化。因為變化的背後,往往就是機遇。
進化型思維,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競爭力。
自媒體人@何加鹽曾說:“能不能持續進化,是拉開人與人距離最重要的原因。”
的確如此,在這個大江奔流的時代,沒有進化能力,只會越活越貶值。
要想在時代橫流中立於不敗之地,不妨先學著提升自己的“進化力”。
1.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
聽過一句話:“一個人永遠掙不到自己認知之外的錢。”
一個人的認知層級,其實也代表著人生的層級。
若是一直停留在原地,不往高處提升,註定看不清時局,在時代的巨浪裡隨波逐流;
唯有不斷學習,提升自己認知水平,才能掌握時代變遷的底層邏輯,擁有破局的能力。
多去讀書,讀書是普通人看世界、增格局的最佳途徑;
多與高人來往,在他們的影響之下,你看待事情的思維和眼界也會得到提升;
多總結覆盤,從以往的經歷中不斷反省,才能收穫適合自己的經驗和成長。
2.善用長板,發揮自己的優勢
管理學上,衍生出了一個新的詞彙,叫做“新木桶效應”
講的是: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光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更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
當我們把木桶放置在一個斜面上,木桶傾斜的方向的木板越長,則木桶內裝的水越多。
放在人的身上來說也是如此,懂得經營自己的個性長板,同樣可以讓我們脫穎而出。
在網際網路的今天,你的一技之長,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擅長攝影,完全可以當攝影博主教人拍照;
如果你文筆優美,在自媒體的今天,完全可以投身於作者圈,未必不能發光發亮。
新東方的直播間之所以爆火,也正是因為其懂得利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特長,形成獨特的直播賣點。
總之,想要穩步前行,就要懂得找到自己的長板,並將其發展成“一技之長”。
當生活的洪流席捲而來,你的長板優勢,就是自己的救生圈。
3.深耕自己,不斷自我更迭
如果說時代的洪流是一道門檻,那對於能力夠的人來說,是門;對於能力不夠的人來說,便就是門檻。
想要向上翻盤,就要先學會深耕自己的能力、不斷拓展自我邊界,練就好本事。
有段話說的好:
“將快遞做到極致,你可以成為區域快遞王;
將燒烤做到極致,你可以成為片區燒烤王;
將家政做到極致,你就是成為公司家政王。”
當下的躬耕,或許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終有一天,你的努力,會成為你抵抗人生不確定性的最佳砝碼。
4.擁有風險意識,凡事未雨綢繆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而有備,有備無患。”
一個人只有懂得未雨綢繆,才能來人生遇見風險波及的時候,輕鬆應對。
做事之前,要多想一步;做事之時,學著多做一步。
人生處處充滿不確定性,只有懂得未雨綢繆,凡事給自己留個“Plan B”,才能將人生走得更順暢,在大江奔流中仍然安然自若
聽過一句感慨很深的話:
“不會有拋棄你的時代,只有你自己選擇置身事外。”
放眼我們的生活:疫情、內卷、雞娃、中年危機……
這些都意味著競爭與淘汰。
但其實不管在哪種時代,遇到何種危機,能破局的,永遠是那些能不斷更新的人。
真正的穩定,不在於外界,一個人最大的鐵飯碗,往往來自於自身的進化能力。
我們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不斷更新自己、拓寬邊界。
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打造穩定的能力,做不斷進化的自己。
當你每天都在成長,又怕什麼山高水長,疾風驟浪?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 | 兩忘機:手中執筆,只為與自己和解!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訂閱
“平凡的企業家”檢視更多精彩好文。點選下圖,即可訂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