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立即收聽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商場如戰場
一時得意者眾多
但能長久屹立不倒
鑄就傳奇的人物
卻寥寥無幾
李兆基和李嘉誠
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們在商業的舞臺上各自譜寫傳奇
又因命運的交織
碰撞出令人矚目的火花
就在3月17日
李兆基於黃昏安詳離世
享年九十七歲
與此同時
李嘉誠則因宣佈將多個重要港口
出售給美國財團
正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相愛相殺”大半輩子
李兆基
未見到李嘉誠
“四面楚歌”的窘境
最終先走一步


嶄露頭角的商業奇才
1928年
李兆基生於廣東順德
因排行老四
人稱“四叔”
與李嘉誠白手起家不同
李兆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
家中經營黃金、匯兌生意
李兆基6歲便跟著父親學習經營技巧
並展現出驚人天賦
十幾歲時便能獨當一面
在動盪不安、物價飛漲的抗戰時期
獨掌商鋪
並敏銳地意識到
無論法幣、金元券
都可以一夜之間成為廢紙
只有黃金和土地才是硬通貨
這為他日後投身房地產市場
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礎

1948年
年僅20歲的李兆基帶著1000港幣
隻身前往香港闖蕩
他利用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
從事外匯買賣和黃金生意
賺下第一桶金
接著做起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
不久後又將目光瞄準了一生的事業——
房地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香港人口激增
住房需求旺盛
但當時香港的不動產都是按整棟出售
而能買下一棟樓的人少之又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1958年
李兆基踏入房地產行業
1963年
李兆基與郭得勝、馮景禧共同創辦新鴻基地產
人稱“三劍客”
李兆基獨創“分層銷售”與“分期買房”舉措
讓普通香港人能買得起房
新鴻基也靠著這套創新玩法賺得盆滿缽滿
1972年新鴻基上市
但因三人在股權分配上的分歧
李兆基選擇“出走”單幹
他拿著分得的
價值約5000萬港元的地盤和物業
開啟了屬於自己
更加輝煌的時代


地產大亨李兆基
1972年底
李兆基與律商名人胡寶星合作
組建永泰建業
公司成立之初
港股一片火熱
李兆基趁熱打鐵推動公司上市
並不失時機地出售股票套現
大賺了一筆
隨後股市崩盤
地產業也陷入低谷
土地、物業價格大跌
李兆基趁機大肆收購土地和舊樓

他買地很少靠參加土地拍賣
而是有自己的兩套辦法
一是購買“換地證”
當時的香港政府想要發展新界
但又苦於缺少資金
於是就向新界農民發放“乙種換地權益書”
作為農民換取土地的憑證
持證農民可以以每五平方呎農地
換回日後兩平方呎
同樣位於新界的屋地
這一憑證說到底就是個期貨
李兆基則選用現金
向農民大量購買這一憑證
隨後轉頭就能找政府換地蓋樓
另一種是舊樓改建
這種方法一舉多得
企業能賺錢
舊業主能套現
政府得稅收
但一棟舊樓往往因為一戶人家不同意
就無法開發
為此李兆基練就了“並樓”的絕招
用各種方式來說服舊樓住戶
幾十年來
李兆基“並樓”無數
他形容自己為“寸土必爭”
4年後
香港股市開始恢復
李兆基趁勢成立了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
並透過換股的方式
成為永泰建業的董事局主席
這種“以小博大”
吞併永泰建業的案例
成為商業界的經典案例之一
李兆基也因此躋身香港十大富豪


首富恩仇錄
李嘉誠和李兆基都姓李
也都生於1928年
兩人最初是親密的合作伙伴
他們曾攜手開發
半山豪宅“嘉兆臺”專案
這個專案取李嘉誠的“嘉”
和李兆基的“兆”字
見證了兩人最初的友誼

上世紀70年代
是香港四大家族最團結的時代
當時的李兆基聯手李嘉誠
以及鄭裕彤、郭得勝
一起開發了香港的沙田第一城
李兆基透過18年的運作
用2000萬的成本投入
最終賺取了驚人的400億回報
李兆基因此成為亞洲首富
以及全球第四大富豪
但同行往往成冤家
李兆基和李嘉誠
也難以避免地結下了樑子
1993年
李嘉誠盯上已故富豪楊志雲的
“美麗華酒店”
李嘉誠的想法是
收購後分拆集團
再在原址建設新的房地產專案
楊志雲的長子不願看見祖業被拆
於是秘密聯絡李兆基
後者以76億閃電收購
保留酒店主體結構
李嘉誠不僅錯失專案
更因股價波動損失超百億
這被視為李嘉誠這輩子
最大的一次敗仗
“二李”的關係由此轉折
並在此後數十年間頻頻交鋒

比如在港珠澳大橋立項爭議中
李嘉誠因掌控香港港口業務
持堅決反對態度
而李兆基則聯合鄭裕彤、何鴻燊等
組成“反李聯盟”
最終大橋於2018年通車
值得一提的是
李兆基還為次子取名李家誠
一度被外界認為是為了“調侃”李嘉誠

“港口風雲”
如今
李兆基從商業舞臺謝幕
而李嘉誠仍未退場
還宣佈向美國財團出售
多個港口資產
引發輿論的軒然大波
對此
《大公報》刊發《五問李嘉誠》
直指交易涉及國家戰略安全
披露美政府曾介入促成交易
事件被定性為 "政治交易"
港澳辦接連轉發大公報文章
喊話李嘉誠“莫天真、勿糊塗”

相比於李嘉誠的種種爭議
李兆基家族儘管也開發海外專案
但依然深耕香港和內地
此外李兆基還經常從事慈善事業
並因為對教育和社會的貢獻
被香港政府授予最高榮譽
“大紫荊勳章”
作為競爭了半輩子的對手
李兆基已經無法看到李嘉誠現在的窘境
然而同為香港四大家族的地產商人
到底是李嘉誠“勝天半子”
追逐利益的手段合乎情理
還是李兆基深耕祖國
回報社會的理念更為正確?
李兆基一生已經蓋棺定論
而時年同樣97歲的李嘉誠
最終也會給出答案

*部分圖片由豆包AI生成

本篇作者 | 畢冉 |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何夢飛|圖源|VCG

點選圖片▼立即瞭解